黑鮪魚含汞隱憂 食藥署欲修法加嚴規範 漁業署:恐影響漁民權益

黑鮪魚美味卻易有重金屬汞殘留隱憂,去年食藥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曾拋出修改水產含甲基汞標準的打算,從2ppm 降到 1ppm;但漁業署認為標準過嚴,可能對國內漁業造成嚴重打擊。

食藥署食品組食品安全科長高怡婷表示,去年9月預計下修的標準,是參考美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規範中,對甲基汞規定的極限值為1ppm;而澳洲、歐盟則是針對總汞含量不超過1ppm;日本針對鮪魚、旗魚、鯊魚等大型或深海魚則沒有規範,不過在厚生省對孕婦建議中,容許值僅0.3ppm。

今日「綠色和平組織」公布自行送驗市售黑鮪魚生魚片汞含量檢驗結果,其中一款來自台灣東港的黑鮪魚肚生魚片甲基汞(Methyl Merury)含量達1.14ppm,雖符合現行食藥署《水產動物類衛生標準》中規範2ppm的標準,但若未來下修至1ppm,就有超標疑慮。

「綠色和平組織」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黑鮪魚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國人不應該再追求風尚而食用瀕危魚類;為求海洋永續利用,兼顧食品安全,應盡速停止食用黑鮪魚。

黑鮪魚是一種大型洄游魚類、位在食物鏈頂層,因此容易在體內累積重金屬;其中汞經由微生物作用會轉化為毒性較強的甲基汞,且可以透過腸胃道被人體吸收;一旦孕婦體內存有甲基汞,更可藉由哺乳的方式影響嬰兒,使嬰兒神經發展受阻,嚴重者可能永久損害大腦、記憶、情緒、視覺、聽覺、腎臟等功能。

漁業署:黑鮪魚非養殖魚類無法控制污染源 修法過嚴影響漁民生計

漁業署說明,大型魚類的重金屬累積是來自食物鏈,和人為養殖可控制的汙染不同,若修法從嚴的話,不合格比例將會增加,進而衝擊國內3000多戶漁民生計。

高怡婷說明,由於黑鮪魚數量稀少、經濟價值高,一旦超標若直接銷毀,相當浪費。因此,目前食藥署將和漁業署協調,朝「合理的管銷、多元蛋白質攝取、特殊族群(例如孕婦、兒童)不建議」的方式進行。

另外,綠色和平組織也表示,業者對於黑鮪魚的產地來源標示不清,都須經過詢問才願意透露產品來源;據她所知,日本捕撈漁獲後,會將魚貨標記、再流入市場,因此可以清楚知道漁獲來自哪艘漁船、在哪捕撈、何時捕撈等資訊。

對此,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表示,目前將針對漁船捕獲到市集的水產產地來源標示將進行研擬。不過由於黑鮪魚捕撈量在國際上有管制,因此漁業署對於黑鮪魚一年捕獲有多少量、捕獲漁船、捕撈地點都有管制。

同時,為了揭露更多資訊,漁業署表示已於今日邀集相關業者座談,建立「簡易追溯制度」,也就是未來將公告各洋區黑鮪魚合格捕撈漁船船名、捕撈魚種等資訊,讓餐廳業者可以張貼、取信消費者。

含汞標準是否需下修?專家:應做風險評估

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雖然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捕撈的黑鮪魚體內重金屬含量可能不同,但習性和體型大小也是影響重金屬濃度高低的原因,因此現階段來看標示產地並沒有意義。

對於是否要下修甲基汞允許量到1ppm?他表示必須根據國人的攝食量進行風險評估,再來決定。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站在醫師的立場,希望食品安全標準越嚴格越好;但任何標準制定都需考量多方意見,因此希望衛福部、漁業署針對民眾食安和水產產業之間做出平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