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反對農舍修法?全國農業首長會議未見砲聲 氣氛出乎意料祥和

文/上下游記者郭琇真、林慧貞

農舍修法引發台東與南投等地農會與民意代表反彈,揚言透過該縣市農業首長在昨天的全國農業首長會議當中要向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陳情。原本預期現場會砲聲隆隆,沒想到現場氣氛卻十分平和,據了解,出席座談會的地方農業行政代表多鼎力支持該項政策,甚至有代表要求該項行政命令的農民定義必須更明確,好讓地方單位配合執法。

地方農業行政代表:「全力配合」

農委會今日下午召開104年全國農業行政首長第1次座談會,針對農委會預計在6月底前修改「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要求只有農民才能買農舍一事,引發許多地方農會、議員和立委反彈,立委陳超明更在1日發出新聞稿,聲稱行政院秘書長簡太郎已允諾暫緩修法

原以為現場會砲聲隆隆,沒想到與會的地方農業首長大多未明顯表態反對,其中近年來農舍興建數量僅次於宜蘭的南投,該地方代表也表示將全力配合農委會修法,同時他們此刻已開始加強現有農舍的稽查。

農舍修法連日爭議後,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於全國農業首長會議笑開懷

11391560_1015237215154721_5502193618122766203_n
圖片提供/農委會

南投、雲林建言 明確農民資格、推對地補貼政策

出席的南投代表還指出,農委會目前推出的新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規定,要求農舍起造人和買方必須具備農保、健保第3類保險(從事農業或漁業)或是檢附農業生產相關資料,由地方主管機關會同專家學者會勘後進行認定,其中第三項檢附相關資料的定義太過籠統,縣市政府人力本已不足,希望定義更明確,讓第一線執法人員有所依循。

農業大縣的雲林代表建議,除了修改辦法外,農委會應同步提出輔導農業發展的配套措施,先前主委曾提到,現在屏東農民購買一甲地全部種稻要45年才可回本,因為農業產值和農地價值落差甚大,讓發展農業的地方縣市越來越貧窮,這是一項土地正義的問題,農委會或許可參考歐盟對地補貼,讓維持農用的農民能更有保障。

農委會分析2008年到2013年農舍起造人,發現有6成以上既無農保也無健保第三類資格

20879_1054073591286885_3182948639760503727_n

水保局:非農民蓋農舍 反而乞丐趕廟公

除此之外,南投的代表也提到,地方農會擔憂農舍修法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台東代表則建言,農委會只要規範買方是農民資格即可,農舍起造人並不需要明確定義就可有效阻擋買賣農舍,不過這些言論都遭到農委會官員的反駁。

針對南投代表提及的系統性金融危機,農業金融局代表回應指出,依金融實務來講,如果擔保品下跌,其實借款人只要繳息正常,信用狀況良好,金融機構並不會主動要求增提擔保品,讓原本能正常放款的帳戶變成逾期放款,此外,經評估,短期內會受到衝擊的應為投資型的借款人,不過據調查50家農會信用部發現,這類借款人的借貸金額不過才14億,而50家農會信用部能備提呆帳的金額共有33億,比例相當小,在農會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所以並不會像目前農會對外所推論的那麼恐怖。

台東代表提出的僅限制農舍買方具備農民資格的想法,則遭到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駁斥,他提到,就現有全台1萬6千多筆農舍起造人資料來看,當中有62%的比例和農業完全沒有關係,因此如果農舍起造人不限制需具備農民身分,農委會不在前面就進行限制並無法改變現在的狀況,未來退休人員買農地蓋農舍的事情照樣會發生。他強調,這部分他還曾與內政部長陳威仁討論過,陳也贊同兩邊資格都要限制才能真正改善農地亂蓋農舍的問題。

水保局長李鎮洋也說,據營建署統計,現在都市計畫區共有61萬件違建,花20年都拆不完,非都市計畫區的一般農地的農舍根本沒有人要拆,所以如果農舍不是真正農民蓋的,一旦附近有農民養豬或噴灑農藥,反而會遭非農民卻持有農舍者制止,甚至反過來控訴:「這樣做的話對我們居住的人有影響啊!」淪為「乞丐趕廟公」的現象。

陳保基再度宣示修法決心 呼籲落實農地農用

農委會主為陳保基於會中強調,農舍議題若再不解決,一塊塊農地就會不斷流失,這樣的發展會讓他覺得很罪過,他更直言,「農委會若不管,花東就會是下一個宜蘭。」席間,他更多次詢問地方農業行政首長是否還有意見願意發表,現場都鴉雀無聲。

農委會晚間也發表新聞稿表示,農舍及農地買賣已成為非實際從事農業生產者興建、買賣炒作的商品,不但造成優良農地減損,更進一歩導致有意從農的青年不易取得農地以擴大耕作規模,已嚴重威脅我國農業生產環境,農委會強調,加強違規農舍的稽查取締,落實農地農用,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和有其必要性及急迫性。

11148755_1015237198488056_8302716103215640882_n
圖片提供/農委會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