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蚯蚓就是好 外來蚯蚓大量混養 引發生態衝擊

蚯蚓是大地的清道夫,它能快速分解廚餘,化垃圾為黃金,其排出的糞土是有機肥,能改良土壤環境,不過最近有台大學者發現,市面上蚯蚓養殖場養的多是外來種,而且大多混養2到3種,尤其近5年業界大量引進「非洲夜蚯蚓」,身軀又肥又大的非洲夜蚯蚓具有入侵風險,無論被拿來放生,或其糞土應用在農業,都有可能衝擊現有的生態環境。

《上下游》記者跟著研究員賴亦德直擊全台第二大蚯蚓養殖場「地能生態發展公司」,發現確實混養蚯蚓,業者坦言,曾將非洲夜蚯蚓賣給放生團體,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表示,非洲夜蚯蚓目前雖然不是《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物種,未來若審核通過,任意放生將可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e6%a5%ad%e8%80%85%e6%9c%80%e8%bf%91%e5%b7%b2%e9%96%8b%e5%a7%8b%e5%b0%87%e8%bc%83%e5%a4%a7%e9%9a%bb%e7%9a%84%e9%9d%9e%e6%b4%b2%e5%a4%9c%e8%9a%af%e8%9a%93%e6%8c%91%e5%87%ba%ef%bc%8c%e5%88%86%e9%a1%9e
業者表示,最近已開始將較大隻的非洲夜蚯蚓挑出,分類飼養(攝影/郭琇真)

台蚯蚓「混」著養 學者:專業度不足

全世界蚯蚓約有3000多種,而根據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陳俊宏的粗估,台灣蚯蚓約200到250種,不過在養殖場裡大量繁殖的多為外來種,而非本土種,現於陳俊宏研究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賴亦德說,多數業者的養殖觀念很「初階」,連飼養的種類有幾種、是哪些都認不得,飼養專業度和國外差很多。

賴亦德調查發現,國內蚯蚓養殖場對外販售蚯蚓活體時大多統稱「紅蚯蚓」,但這些外表為紅色的蚯蚓其實分有三種:

(1)是至少在台灣存在百年、可能是原生種或已歸化為本土種的印度藍蚯蚓,它的環帶較前面,顏色較淺不膨大,(2)是比較大隻的非洲夜蚯蚓,它的環帶同樣偏前面,不過環帶會膨大、較肥厚(3)在台灣養殖歷史最悠久的歐洲紅蚯蚓,和前面兩者相比,它的環帶位置偏後,大概在身體中間的位置。

%e5%b8%b8%e8%a6%8b%e4%b8%89%e7%a8%ae%e9%a4%8a%e6%ae%96%e8%9a%af%e8%9a%93%e3%80%82%ef%bc%88%e5%9c%96%e7%89%87%e6%8f%90%e4%be%9b%ef%bc%8f%e8%b3%b4%e4%ba%a6%e5%be%b7%ef%bc%89
常見三種養殖蚯蚓。(圖片提供/賴亦德)

非洲夜蚯蚓有入侵疑慮 農業應用需處理

《上下游》記者跟著賴亦德直擊全台第二大蚯蚓養殖場「地能生態發展公司」,發現業者的確以混養方式飼養蚯蚓,主要是混非洲夜蚯蚓和歐洲紅蚯蚓兩種。

非洲夜蚯蚓是近五年開始被業者引進的新種,賴亦德說,雖然確切的入侵性有待評估,但根據非洲夜蚯蚓目前展現的生物特質來看,極有入侵的風險。

賴亦德解釋,非洲夜蚯蚓原產自西非地區,可在水邊、河邊或灘地發現,耐熱又耐濕,很符合台灣的環境,身形也較肥大,對環境的忍受力可能較強,因此一旦進入野外,很可能會排擠到原生種蚯蚓的分佈範圍,成為泛濫各地的主流品種。

事實上,台灣蚯蚓受外來種衝擊已久,台大教授陳俊宏研究發現,40、50年前隨外來植物進口的「黃頸蜷蚓」,正因為繁殖力強、對環境要求又不高,如今已遍佈整個台灣島,讓本土種的生存範圍趕至邊緣。

此外,陳俊宏觀察發現,由於黃頸蜷蚓的碳排放量高,其產生的糞土細緻性很高,狀態有如水泥,遇水容易凝集後透氣性降低,和一般本土種蚯蚓翻土會增加土壤透氣性的狀況很不同。

有了黃頸蜷蚓的前車之鑑,賴亦德認為,面對恐有入侵風險的非洲夜蚯蚓更要小心提防,加強源頭管理,也就是養殖場端需盡量避免非洲夜蚯蚓流入野外和農田間。

%e7%8f%be%e6%96%bc%e9%99%b3%e4%bf%8a%e5%ae%8f%e7%a0%94%e7%a9%b6%e5%ae%a4%e6%93%94%e4%bb%bb%e5%8d%9a%e5%a3%ab%e5%be%8c%e7%a0%94%e7%a9%b6%e5%93%a1%e7%9a%84%e8%b3%b4%e4%ba%a6%e5%be%b7%e3%80%82%ef%bc%88
現於陳俊宏研究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賴亦德。(攝影/郭琇真)

 

建立分類飼養 提升蚯蚓產業

致力農業循環發展工作、並創立沃畝股份有限公司的許又仁說,正因為不同蚯蚓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有的入侵性強、有的入侵性弱,有的耐水適合賣給漁業養殖者當飼料,業者若能建立專業分養制度,整體競爭力才會起來,未來甚至有可能朝廢棄物處理的方向發展,解決台灣垃圾爆棚的問題。

地能生態發展公司老闆楊德仁坦言,之前飼養不太會做分類,最近他們已開始將較大隻的非洲夜蚯蚓挑出,逐步建立分類飼養的方式;至於放生問題,他表示,過去的確曾賣給放生團體過,如今知道放生非洲夜蚯蚓恐有生態衝擊後,未來絕不再賣。

賴亦德建議,若非洲夜蚯蚓產出的糞土要作有機肥使用,業者裝袋前需做好篩分和曬乾,將卵繭和小蚯蚓挑出,盡量避免隨著糞土夾帶活體出去。

至於部分放生團體喜愛和蚯蚓場收購蚯蚓放生,賴亦德也建議,放生團體若真想放生蚯蚓,又想兼顧環境生態,可選擇放生已歸化為本土種的印度藍蚯蚓,不要放恐有入侵疑慮的非洲夜蚯蚓。

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強調,任何未經審慎評估與規劃的放生,林務局都不贊成。他指出,非洲夜蚯蚓目前雖然不是《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物種,但未來若審核通過,任意放生將可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e6%a5%ad%e8%80%85%e6%89%bf%e8%ab%be%e6%9c%aa%e4%be%86%e4%b8%8d%e5%86%8d%e8%b2%a9%e5%94%ae%e8%9a%af%e8%9a%93%e4%bd%9c%e6%94%be%e7%94%9f%e7%94%a8%e9%80%94%e3%80%82%ef%bc%88%e6%94%9d%e5%bd%b1%ef%bc%8f
業者承諾未來不再販售蚯蚓作放生用途(攝影/郭琇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