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山雞為何沒得禽流感?專家學者這麼說

遊走在山林之間,隨著地勢起伏上下跑跳,放山雞大多在野外生存,卻能從這兩次其他禽類聞之色變的禽流感中豁免,到底牠是天生神力?還是具備某些先天優勢?學者專家分別從生存環境和養殖方式提出分析,找出放山飼養如此獨特的原因。

什麼是放山雞?

到底放山雞是什麼?與土雞有何差別?農委會畜牧處解釋,其實放山雞並不是特定雞種,而是一種養殖方式,各雞隻其實都可以適用放山雞模式,只不過既有的放山雞還是以土雞為大宗;目前現在國內的土雞以紅羽土雞和黑羽土雞為主,兩者加起來就佔了八成左右。

而根據農委會畜牧處初估,全台一年生產一億一千萬隻土雞中,放山雞僅佔百分之一,也就是大約一百萬隻上下,屬於非常少數的族群;領有畜牧登記的部分則是435場。

但如何才能稱作放山雞?依防檢局在前年公布的規定,放山面積必須是禽舍兩倍,且不剪嘴、飼養時間至少14週以上,才可以算得上是放山雞;此外,《畜牧場主要設施設置標準》中也有一定規範,包含放山雞每百隻要有三十至六十平方公尺的生活空間,必須設立禽舍給雞隻休息,飼料桶及水源應該圍網加蓋,避免與野鳥及其排泄物接觸等。

12484759_943726925675577_6336648695115461550_o

畜牧處:放山雞在深山走跳 與候鳥路線不同 賴秀穗:仍須留意

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表示,近年放山雞的飼養模式沒有傳出染病案例,可能是因為放山雞放養的範圍,與候鳥的飛行路徑不太一致,候鳥渡冬時大都停留在沿海的沼澤或水塘休息,但放山雞卻是在深山裡走跳,生存領域不同,多少等同於隔離的效果;此外,他也表示,這種飼養模式下的雞,性格比較兇悍,連兇猛的老鷹和蛇都不敢造次,被病毒感染機會也較低。

「雖然機率低、但也不是沒有可能。」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就指出,由於雞隻天性怕黑,晚上通常還是會回到禽舍休息,那時就會呈現像室內養殖一樣群聚的情形,若這時候感染到病毒,還是有可能造成疫情擴大,因此他也提醒業者跟政府,必須加倍注意放山雞的身體狀況。

李淵百:從防疫角度看,土雞放山值得推廣

土雞專家、前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李淵百也針對放山雞的飼養有過研究,他表示其實除了白肉雞這種孱弱的雞種外,其他像是蘆花雞、珍珠雞等各種土雞其實都很適合放山養殖,而低密度的飼養也讓雞隻有地方可以運動,牠們自然就健康、長得也好,因此站在防疫立場上,是十分值得推廣的養殖模式。

在美濃飼養烏骨雞、珍珠雞等放山雞的人字山雞場劉姓雞農指出,放山雞的飼養方式非常貼近自然,空氣清新對雞的支氣管好,野外的大量運動也能提高免疫力,可能是這樣才不會讓雞隻染病,不過這種飼養方式要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來照顧雞隻,沒有一定程度的技術很難執行,成本也比一般在室內飼養來得高,像他們平均要養足120天才會讓雞上市,幾乎是白肉雞的四倍之多,高額的成本就是必須要跨過的門檻之一。不過他也強調,「雞隻健康,大家吃的才會安心」。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