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與農共生?或綠農泡沫?高屏光電大棚

04與農共生?或綠農泡沫?高屏光電大棚

 

對比彰雲嘉一帶的「光電農業」亂象,國內最早發展養水種電的高屏地區,有綠能業者試圖發展太陽能與農業共生的「農業大棚」,直接將太陽光電板與溫室模組化設計,最典型的是「向陽優能電力公司」。該公司雖然從農業技術為本位出發思考結合綠能的可能性,也與許多農業單位有過交流,但仍有農業試驗單位對此持保留態度。

出身屏東竹田的向陽公司董事長陳貴光,人生下半場落葉歸根,響應屏東縣政府「養水種電」計劃,2010年陸續成立「向陽優能電力公司」、「向陽農業生技公司」,每當外界質疑光電板下真的能種作物嗎,陳貴光總會拿竹田園區裡的草莓為例,自信滿滿地說:「你知道這讓熱帶屏東也可種出草莓嗎?」

讓陳貴光引以為傲的不只草莓,他從營造業起家,陸續接觸光電業,運用特殊的鋼骨和工法,打造出足以承受太陽光電板重量的溫室結構,目前已成立三個農業大棚,遍佈在竹田園區、屏南光電農棚園區、佳冬光電農棚園區,在網路上成立銷售平台,以蔬菜箱形式銷售自己生產的作物。

向陽公司董事長陳貴光在屏東種出草莓

向陽公司董事長陳貴光在屏東種出草莓

向陽光電農棚 江宜樺、陳保基都稱讚

佔地1.1公頃的竹田園區分成多層次栽培、立體式栽培等等不同溫室,前者是利用不同高度的盆栽,精細利用每一寸空間,立體式栽培則是向陽的看板,也就是陳貴光大力推崇的草莓,農民可以付費請向陽設置溫室和太陽能板,再額外加價取得不同農產品的栽培技術。

4月底的屏東已經熱得讓人想躲進冷氣房,向陽的農業大棚溫度卻顯示24度,配備4、5台電風扇,草莓的盆栽支架從屋頂垂降而下,底下鋪著黑色塑膠布,別人是蹲著採草莓,他們是抬頭找尋草莓蹤跡。

陳貴光解釋,這種立體式栽培不用擔心雜草問題,也能減低病蟲害,不必施農藥,而且每個盆栽都配備滴灌水管,精準控制水量,比以往地面栽培減少九成水量,連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和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都曾觀摩稱讚

高架栽培的草莓

高架栽培的草莓2

草莓外表鮮紅,嚐起來甜中帶酸,但是扎實程度仍比不上北部種的草莓,個頭也偏小。有同業認為雖然這裡種得出草莓,但品質普通、成本過高。不過陳貴光卻樂觀地說,若能在夏季種出草莓一定有市場。

訪談時屋頂的自動灑水系統正好噴出小水珠,整個溫室頓時煙霧彌漫,橘黃色的陽光斜射入內,顯得如夢似幻。「我們有計算每種植物需要的光照程度,調整太陽能板的數量和密度。」陳貴光強調,向陽和一般只重視發電的光電業者不同,請來許多農業專家評估植物生長特性,目前已經成功栽培草莓、小黃瓜、番茄、萵苣等數十種作物,他強調「光電板下一定要農地農用。」

自動噴霧設備

自動噴霧設備

關注透光率與硝酸鹽 永旺農棚不覆滿光電板

除了向陽優能公司,另一家新成立的永旺能源公司去(2013)年也在高雄向一位棗農租地,蓋了一棟類似向陽的農業大棚,相對於雲林的農業大棚屋頂覆滿太陽光電板密不透光,永旺的農業大棚太陽光電板密度較低,180坪的溫室大約只鋪了30片太陽光電板,透光率大約50%。

負責規劃的黃其財解釋,同樣的農業大棚面積,永旺的發電量只有其他綠能業者1/2至1/3,因為屋頂上方要留空間讓日光照進來,所以不會覆蓋滿太陽光電板。「因為公司認為糧食生產很重要,植物需要足夠的陽光,我們這裡的透光率至少有五至六成,」黃其財說。

但是透光率並不是作物生長的唯一標準,黃其財打開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頭記載每種作物需要的氮磷鉀肥,「這些都要有科學化的數據,」他說,光照不足的作物較容易殘留硝酸鹽,因此種在光電板底下,氮肥用的量就要比一般露天栽培少,另外包括何時栽種、澆水、採收全都必須事先計劃好。

光電板不能太密集,否則陽光會透不進去,黃其財說,其他農棚1公頃就能發1千兆瓦,但是他要2、3公頃才能發出同樣的量,因為要考量植物光照

光電板不能太密集,否則陽光會透不進去,黃其財說,其他農棚1公頃就能發1千兆瓦,但是他要2、3公頃才能發出同樣的量,因為要考量植物光照

即使研究了五、六年,但畢竟無法改變太陽光電板阻擋陽光的事實,因此黃其財認為,光電板底下的作物比較適合短期葉菜類,瓜果類每個時期需要照射的陽光不同,很難種在板子下方,即使勉強種植,但沒有經濟效益一切都是白談。

對於許多光電業者喜歡栽培耐蔭的山蘇及俗稱「過貓」的過溝菜蕨,黃其財直批,作物不是只需要陽光,過貓通常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溫室內的溫度太高根本不適合,「而且台灣的消費者有很常吃過貓嗎?」

向陽與永旺都不約而同認為,農業大棚是氣候變遷下新農業必走之路。但對於植物生長所需的日照不足問題,向陽陳貴光強調會使用人工補燈,同時為了維持相對低溫恆濕,使用冷氣,他強調向陽和植物工廠不同,「植物工廠用水耕,打營養液,我們是在土裡栽培。」他感嘆現在農業產值低,年輕人不願回鄉,若能發展農業大棚,增加土地價值,同時讓務農環境變得更舒適,年輕人才有留下來的可能。

農棚顧問黃其財博士

農棚顧問黃其財博士6

光電農棚 農業專家質疑光照不足與興建成本過高

不過向陽與永旺的作法,看在農委會的農業研究專家眼裡,認為並不可行。這位農業研究專家說,光照與植物生長有密切關係,植物能否行光合作用健康生長,牽涉到「光照」的性質:光質(光波長的組成份)、光強(光照射量)、光期(每天照光時數)。

以光質與作物產量的關聯性為例,藍光與紅光是植物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光譜,綠光與遠紅光對光合作用無效;光強與作物產量的關聯,則在於每種作物所需要的光飽和點、光補償點都不一樣,陽性植物光飽和點較高,陰性植物者較低;光期越長,每日照光時數增加,可以延長植物光合作用的時間。

這位農業專家說,雲嘉地區的光電農業大棚把整個屋頂蓋滿太陽能板,幾乎把植物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藍光遮蔽,在光強不足的情況下,連屬於陰性植物的山蘇或過貓都出現「徒長」的不正常生長現象。山蘇或過貓都會如此,更不用說光飽和點需求更高的陽性植物要如何生存。

至於向陽的農業大棚,這位農業專家認為,除了光照問題有待解決,一塊太陽光電板就重達20公斤,如果要達到發電效益,屋頂耐受的重量必須非常高。以現有一般的農業溫、網室結構,是不可能負荷這麼多的太陽光電板重量,除非再增設鋼樑與立柱的數量去支撐,但此舉又會墊高溫室的興建成本,一般農民是不可能負擔得起的,這樣的農業大棚是否真的能達到農業經營效益?他高度懷疑。

缺鈣的鹿角萵苣會裂開,鹿角萵苣是短日照作物,現在種會突長,而且感應到光會開花,必須提前到20~25天採收(一般超過一個月),產量會比較差

缺鈣的鹿角萵苣會裂開,鹿角萵苣是短日照作物,現在種會徒長,而且感應到光會開花,必須提前到20~25天採收(一般超過一個月),產量會比較差2

 

臉書快速留言

3 則留言 04與農共生?或綠農泡沫?高屏光電大棚

  1. 許嘉洋

    這位農業專家說,雲嘉地區的光電農業大棚把整個屋頂蓋滿太陽能板,幾乎把植物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藍光遮蔽,在光強不足的情況下,連屬於陰性植物的山蘇或過貓都出現「突長」的不正常生長現象。

    非突長,應為徒長。

  2. 上下游記者汪文豪

    謝謝您的細心指正,我們已經更改。

  3. 雙面膠

    這問題應該分成兩個角度:

    1, 農地是否開放直接安裝太陽能(在台灣是被禁止), 但綜觀全球其他國家的再生能源政策,皆是採取開放式(需要相關的土地變更使用流程), 德國在多年的完全開放後,最後採年度配額制。

    2,農業設施施行綠能裝置,這部份應該沒有疑義。若能兼顧養殖與發電,應該是雙贏。

    台灣太陽能的困境過去是製造在台灣,安裝在國外,也就是消耗環境的資源生產,但真正無污染的發電確是在國外。

    如今政府開放安裝,台電願意收購,卻無土地資源可以用來交換電力資源。(台灣僅開放都市用地與工業用地可以直接安裝在地面上,試問該土地的持有者會願意將龐大的開發利益用來安裝20年無法撤除的太陽能電廠嗎?)

    容我再廢言幾句,我個人覺得本文的作者分析非常仔細也很用心,但卻有點見樹不見林,檢討個案卻不去對抗系統.在我看來,農民依舊是這場筆仗的犧牲品.上下游對於土地的關懷是無庸置疑,既然是獨立媒體,究竟是為何發聲?捍衛何種價值?

    從這一系列的農地種電的報導,我想其主筆應該很缺乏再生能源相關的資源來援引,也就是一連串的傾斜報導不免啟人疑竇?

    舉凡這個地球上的再生能源安裝,其資源的交換對象很容易落到農地,因為它最便宜(很市儈也很無奈),但是:

    “台灣政府非常有遠見的在一開始就嚴格限制,農地上絕對不能直接架設太陽能(只有一個小漏洞,每塊地號允許安裝660平方米的電力設施,這是為了幫高壓電塔或風力發電解套” 若上下游筆者有興趣,可以再另刊報導高壓電塔與風力發電機如何蠶食農地資源,我相信統計出來的結果也不會輸太陽能發電太遠.(其實我更想看到的,是上下游如何去報導農地違建工業廠房,以及地方資源回收業者傾倒事業廢棄物,但我相信,上下游的卵蛋也沒比一般人大多少),反正太陽能安安靜靜的躺在田野,如同裸體模特般楚楚可憐,讓人不禁想多為它美言幾句.

    因此,業者所能進行的就是農地申請農業設施,再來安裝太陽能設施.我個人覺得這是荒謬政策(不開放農地)下的必然結果,當然農委會應廣大民意要求要去檢討並取締太陽能下的農業設施有沒有在經營農業,這就變成一場如同體委會要去檢討為何職棒球員不會花式跳水般的鬧劇了,皆下來的劇本肯定非常爆笑滑稽,沒人知道結局,唯一可知的是,在正義的旗幟下,又垮了一個產業.

留言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