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田中央


張良一 攝影專題

立法院於2000年通過農發條例修正案後,開放自然人買賣農地,農地交易政策從管地又管人改成只管地不管人,加以,2006年6月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縮短宜蘭與大台北都會區之間的交通時程,土地投資客大量湧進炒作,使得蘭陽平原農村出現了在農地種房子的現象,農田不斷長出豪華農舍,短短10多年,蘭陽平原已興建7000多棟的農舍,流失近2000公頃農地。

滿佈的農舍、破碎的農地使得農業生產環境日益惡化,不免讓人懷疑,是否台灣已經不再需要這麼農地種植作物?供養眾人生命之所需的糧食又從何而來呢?少數人炒作土地,在不斷的轉手中獲取一層又一層利益,又有多少人思考:農地所承載的糧食安全、農村文化、生態景觀、水資源涵養以及生物多樣性等多重價值呢?我們到底該如何衡量土地的價值呢?


田裡的鐵皮資材室搭配氣派的農舍,在在凸顯今日農村的突兀、諷刺與荒謬。

初春的蘭陽平原東北風仍強勁,鋼筋與鋼筋被強風撞擊而發出深沈的聲響,仿彿為流失的農地敲起喪鐘。

他們引以為傲的稻浪窗景被臨田的新建農舍遮擋,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思呢?

宜蘭農地地景快速翻轉,目不暇給,每每讓人有不知身在何處的錯覺!

真假菜園可以輕易的辨識,從他們對待作物的方式,讓人感受到對待土地態度的差異性。

chang
張良一

大學四年不是在台灣某個角落拍照,就是窩在淡水河邊,自嘲唸的是淡水河邊大學攝影系。退伍後進新聞界服務,專職攝影記者20多年,關注土地議題,對於解構事件的既定視角,熱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