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z:柯金源的12個快問快答
採訪整理 / 蔡佳珊。2018年1月30日
最喜歡的動物?
獼猴。
牠是台灣島上唯二的靈長類動物之一,獼猴扮演豐富森林多樣性的角色,牠可以幫忙種樹,譬如牠吃的植物種類超過兩百多種,吃剩的果實吐出來就是去皮的種子,如果經過消化與糞便排泄出來的種子,就有了基肥。牠們最喜歡在樹林中活動覓食,會吃不同的嫩芽,也會攀折樹枝、吃韌皮部,剛好可以進行疏伐,剩下的枝葉,還可以給林下活的山羌加菜,這就是獼猴利己利他的生態角色。

最喜歡的植物?
黃槿。
它是在海邊的先驅常綠樹種,很容易種,而且生長很好的植物。它的葉片一面是粗粗的,一面是光滑蠟質。我們小時候常用粗粗的那一面來擦屁股。光滑的那一面,抹點油,就可以拿來做粿。黃槿生存在鹽份很高的海岸地帶,可以防風可以固岸,又有生活用途。我們早期沒有瓦斯爐,需要用薪柴煮飯,會用它的枯枝樹葉,對海岸地帶的人實在很重要。以前曾經有人要選台灣的代表性樹種,我建議過黃槿。它也代表一種韌性,它的生命力就像台灣農村,在很貧瘠的地方可以長得很好,又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讓自己變成很有用。

最喜歡哪一座山?
八卦山。
因為離我們家最近。它其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山脈,雖然只是小山,卻是彰化平原的重要界線。因為有它存在,從合歡山發源的水,到了八卦山脈就轉彎,北邊是烏溪,南邊是濁水溪,沖積輻射出南北兩塊平原。雖然不是一個獨立的山頭,也不是很高聳,但是它在西部沖積平原來講扮演一個很重要角色。


最喜歡的電影?
《碧海藍天》。
它有三個版本,不太一樣。
影響你最大的書?
《人間》雜誌。
啟發我看社會議題的方向和人文關懷的角度。
你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我只能回答,如果大家只要看一部的話,就是《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長期以來的產業政策,都是由政府和財團幫我們做決定,我提出的是,把選擇權拿回來。這一部比較簡單易懂。你看完就會有你的價值觀,對應你的選擇權,這就是公民意識的召喚。
拍這部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它要講的是企業社會責任,而且是台灣最大石化王國,要很謹慎去檢驗它,不能有閃失。後來聽到朋友轉述,台塑內部有人說像鞭屍。但是我們是拿當初王永慶公開的承諾來檢驗他的企業,沒有扭曲、污衊或偏頗。
除了工作以外,有什麼嗜好?
沒有耶,
我不覺得我有在工作啊。因為就變成是我的生活了,我的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都在一起,沒辦法分割了。
平常做什麼運動或健身,維持體力?
健走。
如果沒有出去的話,就是在跑步機上健走。
有老花眼嗎?有職業傷害嗎?
還好,
目前沒有發現。只有剪接或寫稿太久,視力有點衰退,那是因為疲勞。扛攝影機不要一直用單肩,要不時交換一下。因為你會受傷就是固定使用、過度疲勞,要不然就是肌肉強度不夠,要做一些運動維持肌肉的強度。健走的話,全身肌肉都會運動到,每次至少要四十分鐘以上。
是什麼時候變成「師傅」的?
1995年。
開始拍人文電視節目的時候,因為會帶助理,自然而然助理就叫你師傅,傳播界還是有學徒制的概念,技術到達某個門檻,就是師傅。一開始我跑平面的時候,同事都叫我小柯,以前年輕嘛。
你開什麼車?
Toyota瑞獅,
國產的四輪傳動車,在困難地形可以走。現在這是第四輛車,前面三輛都是買中古的,開幾年就壞了,會在半路拋錨。以前比較窮買二手的,後來存錢買新的,現在也已經開十二年了,上次有壞掉,可能過幾年也要換了。我都是開國產的,維修比較便宜。
最欣賞哪個攝影師?
同輩的話,就是張乾琦。
他的特質就是冷靜,觀察細微,拍的作品人文關懷角度、層次相當豐富,所以喜歡他的作品。
在做環境報導這條路上,對你影響很大的人?
陳玉峯老師。
他對環境的熱情和執著堅持,影響了我。所以我第一個就找他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