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開除國家 菸農解放 歸來種自家

跟眾多在1960年代逐步走向凋敝的農村比起來,美濃給外界的印象,特別不一樣。勤勞的農民、團結的客家人、完整的家族關係,還有好山好水好空氣的農村意象。這種種條件,特別吸引鄰近都市的遊客,前來美濃一遊,每每一到假日,小鎮街道總是擠滿觀光客,一輛輛的休旅車開開停停,半日遊常因塞車變成一日遊。真正的美濃人,不喜此時外出,還是認份地在田裡工作就好。

很多人都說,「菸葉救了美濃。菸葉,延緩了美濃農業沒落的速度!」

的確,菸草事業把部分年輕人留下來,也保住一些傳統的生活方式與生產分工,尤其一進入農忙,無論翁媳是否不合、姑嫂有沒有嫌隙、妯娌會不會互相比較,總之,全家族還是得盡全力合作,先把田裡的事情做完再說。看在菸葉的份上,所有事情先放下,心結也是。

菸葉產業亦步亦趨陪著美濃,小心翼翼地迎接全球化的來臨。農民的確是很怕輸人,也很氣政府無能,可是政府是真的提分手了,再怎麼無奈,菸農只能「打斷手骨顛倒勇」,也反過來「開除政府」,只要一有機會轉型,放手一搏也值得,不管改種什麼,只要土地還在,農民就有靠山!

1-這是阿枝婆家最後一批菸葉入烤菸室的工作照,農民們都說,「來來來,快點幫我們拍一張畢業照。」-1326

這是阿枝婆家最後一批菸葉入烤菸室的工作照,農民們都說,「來來來,快點幫我們拍一張畢業照。」(攝影/李慧宜)

土地不種菸,重新長白玉

菸業沒落的危機,在2006年出現轉機。這一年,美濃區農會第一次舉辦白玉蘿蔔季。

白玉蘿蔔原名小蘿蔔,體型細長,屬於「板葉品種」。它的來歷,沒有人說得清楚,老一輩的美濃人只提到,「這小蘿蔔是日本人引進美濃的,在美濃至少種了一百年。」

過去,這種嬌小皮薄的蘿蔔,因為不耐長途運輸,一直只是婦女在菸田旁的畸零地或是水圳邊的水利地上,種來自家食用的作物。當2006年美濃區農會選定小蘿蔔,作為菸葉沒落後的轉型作物時,農民瞠目結舌大嘆,「這種上不了檯面的作物,怎麼可能會賺錢?」

面對農民的疑惑,農會當時其實也沒有把握,但是為了建立轉型的主體性與特殊性,他們幸運地在傳統文化中,找到為小蘿蔔命名的靈感。

許多美濃夥房正身中間的廳堂,祖先牌位下會奉祀「土地龍神」,象徵對土地的尊敬。龍神兩旁對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意思是土地龍神會護佑這片土地,讓辛苦耕種的農民,可以獲得如黃金與白玉般的收成。農會認為,這對聯凸顯的正是農業轉型的文化意涵,黃金可以解釋是良質米的稻穀,而白玉指的就是藏在土裡的小蘿蔔。

2-白玉蘿蔔揭開美濃的後菸葉時代的序幕。-1326

白玉蘿蔔揭開美濃的後菸葉時代的序幕。(攝影/李慧宜)

要推廣白玉蘿蔔,首先要克服運輸問題。當時協助推動產業轉型的溫仲良說:「既然白玉蘿蔔不好運送,那就乾脆把消費者拉到美濃來拔蘿蔔。」沒想到,這個作法大受好評,短短兩、三年,在南台灣掀起一陣旋風,只要一入冬,以高雄市、台南市、屏東市為主的都市消費者,紛紛跑到美濃高唱拔蘿蔔之歌。

2011年,美濃區農會進一步推出蘿蔔股東會,跟農民契作蘿蔔田,由農民管理田地,到了45天至50天蘿蔔收成之日,再讓遊客依認股的股數下田拔蘿蔔。從這一年起,只要農會在網路上一開放認股,無論總股數是五百、八百,通通搶購秒殺。

 種作反生、農民翻身

從農家自己吃的食物,躍身成為一年耕種面積兩百餘公頃、產值兩億的主力作物,白玉蘿蔔不只消除農民面對廢菸的惶恐,更創造農民在耕種選擇上的更多想像。因為,「連白玉蘿蔔都可以賺錢了,那還有什麼作物不能種的呢?」

老農保守性高,喜歡種紅豆,因為盤價有農會在撐,只要病蟲害管理做好,就算賺不多至少也不會賠。青農、中壯農有衝勁、敢投資,種番茄、敏豆或胡瓜、小黃瓜,辛苦個半年,一分地還可以有十萬到三十萬收入。

遠眺一整片美濃平原,高高低低起落有致,從生在水裡的野蓮、長在土中的蘿蔔、藏在豆莢的雜糧、攀爬在架上的各式長短瓜豆,還有大橙大紫的番茄、茄子,紅、黑、黃、紫、橙、白、綠,各種顏色繽紛多彩,跟過去菸田風吹綠浪的情景大異其趣。這,就是美濃在後菸葉時代的農村地景。

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說:「農民不種菸以後,改種各種冬季裡作,再加上有些人改種木瓜、檸檬、芭樂、香蕉、野蓮等長期作物。現在,美濃一年農業產值超過20億,其中有一半以上就是菸葉轉型後的成績。」

菸農子弟蕭成龍,年輕時在外地打拼,三年前返鄉種小番茄,他說:「以前種菸全家好忙,收入很穩定,可是現在我種兩分地的橙蜜香,產值就等同兩甲地的菸葉,那我當然要種小番茄!」

2-菸農之子蕭成龍不只返鄉種橙蜜香,無農藥化肥的地瓜也是他的最愛。在務農這條路上,蕭成龍找到更寬闊的人生。-1326

菸農之子蕭成龍不只返鄉種橙蜜香,無農藥化肥的地瓜也是他的最愛。在務農這條路上,蕭成龍找到更寬闊的人生(攝影/李慧宜)

農會推廣部主任鍾雅倫進一步說明:「其實台灣加入WTO後,農民心裡就有底,總有一天不能種菸。從那個時候開始,農民就想辦法嘗試各種作物。今天的成績,絕對不是突然出現的,早在十多年前,農民就在找出路。」

最明顯的現象,就是農會產銷班的數量變化,現在美濃區農會共有36個產銷班,其中有27個,是在台灣加入WTO以後才成立的。全球化的衝擊,讓農民看清政府,無論多害怕都要站出來「開除國家」。

客家話有一個辭彙叫做「反生」,是形容作物看起來明明快要死掉後來又活回來的樣子。現在的美濃,菸葉消失了,可是田裡作物反生,農民跟著翻身,老農緩緩退場,青農和中壯農勇敢接棒。

2-阿文(左)今年50歲,他和父親黃盛連今年共種9甲一的菸葉,是美濃菸葉最後一年的最大菸農家庭。-1326

阿文(左)今年50歲,他和父親黃盛連今年共種9甲一的菸葉,是美濃菸葉最後一年的最大菸農家庭。(攝影/李慧宜)

在土地上種出希望

種菸勞動需要大量勞動力,使得菸農家庭為維繫高度人力而延後分家時程,但是以大家族做為經濟與生產單位的主體時,也壓抑了菸農二代、三代的自主性。

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劉孝伸說:「這種大家族的夥房生活,往往也形成個人對內在的壓抑,關係一旦決裂就無可挽回。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轉型,透過電視傳播流行與消費文化越來越普及,吸引農村人前往城市發展的嚮往與刺激越來越大,自認為有能力的人,就會選擇離開。」

留鄉的人,在老家照顧父母長輩,離鄉的人,反而夜夜在故鄉的呼喚中撫慰自己,再加上近年經濟越不越不景氣,要在都市討生活日益困難,一旦回家的念頭升起,是再也抵擋不了。結果就是,留鄉、返鄉的務農年輕人,不再受菸葉綑綁、不再受家族制約,他們成為站在WTO浪頭上奮力轉型的第一代。

眼見局勢變化,溫仲良感概良多。他說:「如果美濃菸業沒有結束,反而很多年輕人回不來,因為他一旦回來,只能按照國家規範,跟著上一代一起種菸,成為菸葉勞動力的一部分而已,根本不可能看到現在這些返鄉青年,在農業創新上的可能性。所以就某種程度而言,菸葉的消失,就是人、土地和耕作意志的解放,這過程,是一段農業世代的輪替。」

1-阿枝(左)和她的堂嫂,是田裡的姊妹、家族的夥伴,在菸葉產業結束後,她們這群新住民媽媽,將繼續在台灣農地上奮鬥。這五桶小黃瓜,是這對妯娌忙了一個早上的成果。-1326

阿枝(左)和她的堂嫂,是田裡的姊妹、家族的夥伴,在菸葉產業結束後,她們這群新住民媽媽,將繼續在台灣農地上奮鬥。這五桶小黃瓜,是這對妯娌忙了一個早上的成果。(攝影/李慧宜)

新住民媽媽也解放

另外還有一群人,也跟著解放了,她們是遠渡重洋嫁到台灣進入菸農家庭的新住民媽媽。

來自越南的范金枝,36歲,身為家中小女兒的她,從來沒有下過田,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2001年夏天,她進入屏東高樹。

人稱「阿枝」的范金枝,跟先生合作種小黃瓜、四季豆、高麗菜,也是婆婆種菸的主力。每年一到秋天,是她最忙碌的時候,不只要顧好自己的作物,還要開始投入各種菸葉工作。她手腳快、效率高,儼然是家庭農業的火車頭,沒有阿枝,家裡的農事幾乎動不了。

提到剛學種菸的過去,阿枝印象深刻。2002年八月,剛坐完月子的她,帶著襁褓中的女兒,到菸田一邊工作一邊餵奶。阿枝苦笑說:「我不知道種菸這麼辛苦,你們台灣菸農真的很厲害。還好那個時候,我女兒很好帶,吃飽就睡覺,睡飽就自己玩,很乖不會很愛哭!」過一會兒,阿枝又接著說:「我女兒是不愛哭,可是那時候,是我會想哭!」

2017年一月中到二月中,阿枝到處幫交工班的菸農家庭摘菸葉,2月17號是婆家最後一次的採菸工作。她拿出手機說:「幫我拍下來,我要上傳臉書給我越南的家人看,不然他們都不相信我會務農。」一旁的老菸農笑著起鬨,「對啦!對啦!順便幫我們菸農拍畢業照,以後就沒有菸葉可以摘了。」

冬日太陽依然毒辣,阿枝身上衣衫濕透,可是心情特別輕鬆,笑得合不攏嘴!她說:「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不能種菸了。每年過年都要忙菸葉,我從十六年前嫁到台灣以後,從來沒有回越南過農曆年。想到明年可以回越南,我真的好開心,想到過年後再回到台灣,就覺得自己精神百倍,又可以繼續衝刺好好務農了!」

1-跟先生一起站在敏豆園裡合照,阿枝在屏東高樹找到務農的自信。她說每次回到越南,都會有人跑來家裡請教她如何務農。-1326

跟先生一起站在敏豆園裡合照,阿枝在屏東高樹找到務農的自信。她說每次回到越南,都會有人跑來家裡請教她如何務農。(攝影/李慧宜)

留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