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同場加映/菸葉生與死

菸葉是外來作物,什麼時候出現在台灣?一直沒有明確的定論。第一個想找答案的人,是日本人稅所重雄。

台灣是日本政府在明治維新後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對日本而言,這片處女地,不只是南進政策的糧食和軍事基地,更是實踐現代化的最佳試驗場所。一批一批曾經受過西方現代知識薰陶的工程師、設計師、建築師和生物學家,前仆後繼紛紛湧向台灣,為的就是想一展長才,在台灣發光發熱。

1890年出生的稅所重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二十七歲到四十三歲之間,滿懷抱負理想,在台灣擔任總督府專賣局煙草課的書記。

稅所重雄的工作之一,是負責調查台灣菸葉的變遷與現況,他橫跨明代到1925年,完成《台灣菸草栽培變遷史》這部書寫台灣菸葉的第一本著作,只是因為缺乏文獻記載,他只能推測很可能是荷據時期的漳泉移民,在入台開墾的時候,將菸草引進台灣。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菸葉與茶葉研究專家楊逸農,卻推翻稅所重雄的觀點。楊逸農認為,菸草是從菲律賓北傳中國,而台灣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很可能比中國沿海更早一步接觸到菸草,所以他推測,早在1624年荷據時期以前,第一株菸葉早就已經在台灣落地生根。

高師大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洪馨蘭,是《台灣的菸業》一書的作者,早期曾擔任美濃愛鄉協進會專案研究員,對菸葉產業了解甚深,她在2010年三月出刊的《師大台灣史學報》發表「屏北平原『台灣菸草王國』之形成」一文。文中提到:

「菸草傳入台灣有兩條路線,原住民所種的番產菸葉,品種趨近菲律賓品種,應該是由菲律賓北傳而來,而閩籍移民來台攜帶的菸種是中國種,是已經經過某種『在地化』過程所發展出來的『地方性品種』,由此推論該品種應是菸草傳入中國後再演變而產生的品種。」

第一株菸葉在台灣出現的時間點,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定論,但是在三代研究者的拼湊下,至少描繪出一些輪廓與想像,也鋪陳出台灣菸業發展的開端,更進一步在這起跑點上,展開日本政府與戰後台灣國府長達一世紀的專賣產業史。

可是,全球化來了,如海嘯一般席捲台灣,農業首當其衝,過去長期被政府嚴格控制的菸業,也因此在2017年春天劃下句點,菸葉的消失,快得讓人來不及看最後一眼。台灣的最後一株菸葉,就這樣獨自默默走進歷史。

特別說明: 此專題與公共電視「我們的島」合作,感謝製作單位提供精彩影片,從菸葉採收到烘烤一次看盡,完整影音於公視13頻道播放。

03/20() 2200首播  03/25() 1100重播

留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