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與非洲豬瘟之戰

專題導言:不能輸的戰地前線

金門為重要的軍事防守重地,島上遺留許多戰地古蹟,是前線士兵奮力駐守的痕跡。在兩岸對峙時期,金門是台灣的防衛前哨站,老一輩談起過去在金門當兵的豐功偉績,半夜站哨絲毫不敢懈怠的心情,勇敢守護著灘頭堡。

時至今日,這些戰備工程都成了金門重要的觀光景點、開放遊客登島參觀。閩南建築、戰地文化、古蹟資源的金門,加上高粱酒的加持,擦亮這裡的旅遊招牌,近年兩岸人流物流往來密切而頻繁,去年更創下進出旅客量的歷史新高。

看似走向和平,卻再度迎來非洲豬瘟戰役。

隔海相望的中國在短短九個月中,全境31個省/市/自治區全部淪為非洲豬瘟疫區,甚至延燒到位置偏遠的新疆、西藏以及隔海相望的海南島。

小金門與廈門僅隔6公里,金門面對豬瘟來襲首當其衝,海漂染病豬屍如不定時生化炸彈,金門肩負台灣防疫成敗的重責大任,有著絕不能讓敵軍攻破的壓力,需要長期抗戰的守城耐力,也要有堅不可破的防堵戰力。

正面迎戰海漂豬屍,守城背後的衝擊

「金門的形狀就像一隻蝴蝶翅膀,劃分出四個鄉鎮。」載著遊客的運將大姐興奮地解說,左上角的金寧鄉因為金門大學的設立,路上可看見莘莘學子的來往身影;左下的金城鎮是金門最熱鬧的地方,人口總數最多、前來觀光的遊客也多;右下的金湖鎮,則是過去的駐軍重地,保留著「823行館」和許多砲戰痕跡;至於右上角的金沙鎮,是這波非洲豬瘟防疫之戰中,第一個正面迎戰對岸海漂豬的兵家戰場。

金門居民向來以風向判斷天氣,若吹起南風,來自南方的暖空氣會遇上冰冷海水,大霧將包圍這座小島;只有轉成北風時,才能撥去濃霧再見晴朗天空。然而,金門天氣轉變就像近期當地居民的心情,起起又伏伏,任何疫情的風吹草動,都可能讓這座小島動盪不安。

金門長年站在保衛台灣第一線,承擔著防疫下的犧牲與無奈,但是對多數台灣人而言,卻因地理隔絕無法感受前線作戰的付出與壓力。

前線作戰更需後方齊力關心

面對史上最危急的病毒攻勢,金門如何看待這一波防疫之戰?預計如何應戰?防疫過程會遇到哪些問題?有沒有獲得足夠的人力與資源?啟動廚餘禁令後剩食往哪裡去?海漂豬屍不時造成金門物產禁運,產業受到什麼衝擊?

《上下游》記者來到金門現場,採訪日夜守著海岸線的岸巡弟兄、繃緊神經的檢疫官與海關、面對海漂動物屍體的防疫人員與獸醫,還有受到禁運波及的豬農與食品業者,體會前線作戰的辛苦,觀察防疫背後心情寫照,帶來前線真實的防疫戰況。


採訪。攝影/林珮君
編輯/上下游編輯部
版面設計/蕭名宏


留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