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像是在等『開獎』,心臟不夠力的人絕對承受不了。」金門防疫所全體上下繃緊神經,面對已然兵臨城下的非洲豬瘟疫情,各單位總動員、堅守城牆,勇敢迎戰這場不能輸的防疫之戰。
防疫所長:勇敢面對國內防疫史上最重要一戰
今年一月,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簡稱「金門防疫所」)行人事更動,由過去擔任過防疫所所長職務、之後轉調畜產試驗所的莊謙恭,再回鍋接棒所長一職。原本預計今年底退休,當下卻毅然接下眼前這顆「燙手山芋」。
「所內很多人都是我一手帶起來的、是共患難的戰友,大家經歷過口蹄疫,知道當時有多可怕,這次一樣不敢鬆懈。」莊謙恭希望大家帶著過去的防疫心法,勇敢面對國內防疫史上的重要一戰。
莊謙恭指出,二、三十年前唸書時曾讀過非洲豬瘟,之後在國外新聞中得知葡萄牙、西班牙相繼淪陷,「但距離(台灣)很遠,後來都快把這個疾病忘光光了。」不料去年八月中國爆發第一起案例後,「才短短幾個月,到現在四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居然全部都中鏢了!」
雖然中央防疫單位從民國102年就持續監控金門是否感染非洲豬瘟,但串連跨部會的防疫行動,是到去年才真正「動起來」。
「守城」心情面對長期戰爭
台灣各地區防疫所身負防疫重任,金門也因地緣因素被推上第一戰線,「我現在就是『守城』的心情,雖然希望防疫上能做到無孔不入,但真的大意不得,因為要真正防守成功真的很難啦,而且這是長期的戰爭。」
莊謙恭坦言屢屢夜晚睡不著覺,每當發現海漂豬,需派員前往採樣,且要求在當天完成送驗,而隔天傍晚下班前若還未收到檢驗報告,就要有心理準備、即有可能是「壞消息」。
位於台灣新北淡水區的家畜衛生試驗所(簡稱「畜衛所」)負責檢驗來自疫區的豬肉製品,包含海漂至離島的斃死豬。會先從樣本中萃取核酸,使用PCR篩選結果,半天內結果就會出爐。
「如果第一關是陰性、就代表不是染疫海漂豬,不用再煎熬等定序時間,心情就比較好,可以安心下班。」若呈現陽性反應,畜衛所會進一步看DNA序列,比對是否相似於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病毒株基因片段,隔一天揭曉定序結果,「如果檢出是陽性就幾乎等於100%是中國大陸的非洲豬瘟病毒,所以第一時間沒收到陰性報告時,我們就要有個底,那天壓力就開始上來了。」莊謙恭說道。
文水成:「心臟不夠力的人絕對受不了」
而前金門防疫所所長、現任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副處長文水成也坦言,「我們每天都像是在等『開獎』,心臟不夠力的人絕對承受不了。」他描述清明假期前坐等檢驗報告,偏偏連假期間發生多起海漂豬事件,「放不到一天假就要開工了,」統計一共發現幾起案例、何時能完成送驗、探聽檢驗結果是陰性還陽性,「如果不幸是陽性,就要立刻對豬隻抽血檢查、宣布肉品管制、等待解禁……」
一連串的流程與作業印證防疫無假期,話還沒說完,他又接到一通「海漂豬電話」,拿了外套表示急需外出一趟,一刻也無法閒下。
熟練防疫作戰SOP,海漂豬屍採現場焚燒
就算與疫區中國隔著一道海峽相望,但眼見越來越多海漂豬事件,中央單位的防疫神經更顯緊繃,大眾恐慌也越積越高。莊謙恭說,「但其實我們防疫所同仁都是越來越熟練,也明白要怎麼做。」透過一次次海漂豬事件累積經驗,不斷調整作法。
舉例來說,今年初首次檢出染疫海漂豬時,防疫所是將死豬以密封袋封妥後再運回所內焚化爐燒毀,但之後為了避免移動過程造成病原擴散的可能,第二次起就改以在發現地直接進行焚燒。
莊謙恭指出,防疫所接獲海巡署通報發現海漂豬後,會儘速抵達現場,進行採樣和就地燒毀,盡可能在當天寄出檢體至畜衛所,之後若檢出陽性反應,也立即對周圍牧場行移動管制以及派員做抽血監測,確保豬隻健康狀況,「處置海漂豬有標準SOP,所內人員也分成『海漂組』跟『抽血組』兩組,去過海邊處理豬隻的人員就不能進養豬場訪視、抽血監測,會盡量避開污染可能。」
區分「污染人員」「清淨人員」隔開污染源
防疫所技正王翠嶺解釋,自己負責處理海漂豬工作,要前往海邊採樣和消毒,稱為「污染人員」,儘管卸下防疫裝備、接受全身消毒,事後還是不得進出養豬場;至於負責牧場抽血的則是另一組「清淨人員」,除了每個月會至牧場進行環境消毒外,也負擔所有豬隻的健康狀況診視、抽血作業。
人力資源有限、又刻意將潛在污染人員區隔的工作編制,也讓其他單位多次不捨反映「防疫所很辛苦,每次都只看到同一組人員在各地奔跑」。
海巡署第九岸巡隊隊長吳建冠就曾指出,每當岸巡隊員在沙灘或岸際發現海漂豬、通報防疫所後,都只看到同樣的二至三位防疫所人員「到處跑」,忙著趕至現場做確認、辨識是否為豬屍後,再進行採樣、挖坑、焚燒和掩埋,「有時候東邊和西邊岸巡都接連發現豬屍,結果來現場的都是同一組人員,真的感覺滿辛苦的,大家都沒預料從中國漂來的豬隻數量會這麼多、頻率這樣密集。」
獸醫工作量大增「此生最重大的防疫行動」
不過非洲豬瘟來勢洶洶,在這段時間裡,獸醫的工作量也明顯上升。以金城鎮為例,共有14場養豬場,總計2,000頭豬隻,規模從一場20頭到最大的一場600頭都有,幾乎都是白豬,但金城鎮公所只有配置一名獸醫師,需要負擔這2,000頭豬隻的健康狀況。
洪薌瑾在金門擔任獸醫工作長達10年多,「這次防疫是我經歷最重大的一次防疫行動,工作量難免加重,防疫以來,各區獸醫的訪視頻率都變高了。」只要岸巡隊員向防疫所通報有海漂豬,她就要立刻趕往周圍養豬場進行訪視,觀察豬隻有無出現耳朵潮紅、腹部紅斑、食慾不好、或是發高燒的情形,「健康無虞、精神好的豬,你進去牧場牠們就會一群往後退、警覺性很高,但是生病的豬就會移動很慢、或是縮在角落動也不動。」
當天訪視牧場的意義不在於查看有無豬隻被海漂豬感染,而是要確認染疫海漂豬是否源自金門的養豬場,檢視境內疫情狀況,「如果是境內有疫情,不會只有1-2頭豬隻死亡,應該是有大規模死亡潮了。」
海漂豬案例密度提高,「工作沒完沒了」
不過隨著通報海漂豬案例的密度提高,各單位的工作負擔也越來越重,「真的太趕了,因為至少要花一天才看得完,我有時候一個下午就要看兩、三百頭,然後相隔一天又有海漂豬,又要去下個地區看上百頭。」倘若事後證實為染疫的海漂豬,「那工作更是沒完沒了。」
雖然牧場抽血監測工作是由防疫所負責,但公所獸醫也要三番兩次的前往牧場查看,確認有無豬隻遭染疫海漂豬感染,畢竟豬隻發病潛伏期為四至七日,因此一週內的豬隻健康情形都要高度重視。
洪薌瑾也指出,去年十月國內從金門小三通截獲首起陽性豬肉製品「双匯香脆腸」時,金門各鄉鎮公所以及豬農心情最緊張,「因為那時候還沒禁止廚餘(養豬),如果中國豬肉製品不小心流入金門境內,豬農要承受的風險就更高。」隨後一月中旬金門宣布禁止廚餘餵豬,民間未見明顯的反彈聲浪,「這裡的豬農都很配合,因為他們都知道在金門使用廚餘養豬風險太高了。」
作戰人力不足,豬皮豬耳朵都要鑑識
防疫之戰不僅需要高度警覺,也需要充足人力應戰。大、小金門共五鄉鎮,卻僅有五名獸醫師,一鄉鎮配置一位,就連金門防疫所也長期在招聘獸醫資源。莊謙恭表示,防疫所共七名獸醫,其中只有四名是正式的,現在就算新縣長上任後宣布,有證照的獸醫師每月薪水再加碼1.2萬元,「還是請不到人,大家都比較喜歡照顧犬貓,因為照顧經濟動物比較辛苦。」
他指出所內同仁除了要負擔獸醫師的訪視工作,四處奔波,還得提撥人力處理海漂豬,因為過去在海邊若發現動物屍體,多半視為海漂垃圾,由環保局負責清除,但現在防疫拉高警報,「大家一看到動物屍體就通報我們,一張陳年豬皮、半副豬耳朵、陳年豬白骨、還有不知道是什麼肉塊的都會來找防疫所,有時候我們一看那明顯就是草食動物的牙齒、根本不可能是豬隻!」
但莊謙恭也不忍責怪其他單位,畢竟非專業人士往往難分辨各動物特徵,「而且大家提高警戒也是好的,就怕海巡降低巡視警覺,這樣也可能產生漏洞。」只是他感嘆金門獸醫師難請,導致防疫所量能不足,希望中央單位儘速提撥人力資源。
留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