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中國牡蠣如何變成馬祖生蠔?
還原走私牡蠣產業鏈
近年來馬祖生蠔名聲漸起,在全台觀光漁市、電商都可輕易選購。業者標榜蓄養在乾淨的馬祖海域,然而記者調查,絕大多數馬祖牡蠣均由中國走私而來,走私者並非犯罪集團,而是一般的馬祖漁民,透過微信訂貨付款,由中國福建黃岐漁民運送而來。
為何馬祖漁民走私中國牡蠣?對消費者及台灣牡蠣產業造成什麼衝擊?《上下游》進行深入調查,除還原中國至馬祖、馬祖至台灣的牡蠣運輸鏈,也探究箇中原因,探索解決之道。
由中國而來的牡蠣,是如何進入馬祖海域,再掛著馬祖生蠔之名銷售全台?《上下游》藉由現場實景與AI生成圖片,還原「牡蠣走私產業鏈」,一睹由中國產地到台灣餐桌的「變身之旅」。
走私牡蠣品質無人把關,《上下游》抽驗市售馬祖生蠔,六個樣本都有重金屬「鎘」超標,比例為 100 %。醫師表示,鎘中毒會引發腎臟及骨頭病變,不可不慎。
初抵馬祖,我們依約採訪線人,原本以為應該艱難重重的走私事件,受訪者卻說得輕鬆,包含馬祖漁民微信訂貨、中國漁民海上丟包、馬祖漁民微信轉帳,方便順暢,猶如「叫foodpanda 送」。
【調查】中國牡蠣如何變成馬祖生蠔?
還原走私產業鏈
專題製作團隊
採訪寫作:楊語芸
平面攝影:李阿明、楊語芸、劉子正
AI 圖片生成:李怡志
專題顧問:徐承堉
美術設計:蕭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