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4-01

布魯克徐

29歲,屏東客家人,回鄉青年。

2002年5月4日,第十三屆金曲獎,交工樂隊以《菊花夜行軍》打敗當時火紅的五月天、刺客、四分衛等團體,拿下最佳樂團獎。那一日,台灣各家戶,坐在電視機前,捧著碗筷,一邊吃著晚餐,一邊看著頒獎晚會的客家人,大概不小心在聽到「感謝客家!感謝伯公!交工,搣搣搣!」 時,嘴裡那口飯差點沒噴出來。徐爸爸便是那一位因為金曲奬而注意到交工樂隊的客家人,喚來正在讀高中的布魯克,要兒子幫忙找幾條交工樂隊的歌來聽聽,這是孝晴與交工樂隊的首遇。

從苗栗頭份遷移至屏東市的徐家,落腳在頭份埔(現屏東市華山里)一帶,多年來與閩南人混居、通婚,福佬化的現象十分普遍,庄內重要的信仰中心也同時供奉著閩南與客家的神明。然而因徐爸爸對於文化傳統的堅持,從小便要求孩子說母語,因此與父親說客語、對母親與庄內的鄉親長輩說閩南語,這是徐家生活中,多元文化交融的日常風景。

客家與閩南文化的滋養

大四那年參與了庄內大型的信仰活動,使用相機和攝影機將活動過程記錄下來,開始慢慢發現自己家的這個聚落與屏東市其他地區有著些許不同,客家人藏身於整個大社會裡,幽微的客家性忽隱忽現,引領他研究的興趣。而後就讀高師大客家所,便決定研究自己的家鄉,理解客家人從何來、將如何去留。

在閩南與客家的民間信仰、廟宇文化中長大的布魯克,觀察到聚落內的庄廟主神「謝府元帥」,原來是庄內閩南人家中所奉祀的神明,但當時的客家人卻將謝府元帥迎入廟中成為主神,而成為了閩南、客家人共同崇敬的神明,也在幾年前將原先屈就於庄廟內的土地伯公遷出,庄人集資蓋了一間新的伯公廟。

生活中的節慶禮俗音樂,交融著閩南與客家的文化元素,因此特別對於林生祥音樂中同時運用閩南與客家音樂、語言元素的部分特別感到興趣。〈風神125〉裡喊著的「菜鳥仔、目鏡仔、雞屎鴻仔」,不也正是他童年的那些玩伴嗎!《圍庄》專輯裡大量運用北管音樂元素,改編後的〈風入松〉、〈火神咒〉,牽引出他在庄廟活動中的記憶;而〈拜請保生大帝〉一曲,李玉坤先生的口白,就是父親在廟裡操練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語。

毋當來歸毋當來歸/不如歸鄉不如歸鄉

在2012年的美濃黃蝶祭音樂會上,第一次看到林生祥的現場演出,那晚以〈風神125〉作為安可曲,歌曲中離鄉又歸鄉的阿成,特別觸動他的心。「是啊,就算是像屏東市這種規模的都市,直到現在,一樣面臨著人口外流的問題,像我這一代的年輕人,基本上高中、大學出去外面唸書之後,就很難再回來了,而且就算想回來,也不一定真的能回鄉來」。

然而,就在研究所畢業、服完兵役,並且到台北工作一年半,開了眼界與走過一遭公部門體系後,布魯克回鄉的念頭愈加強烈與堅定。「讓我自己回鄉,也讓其他的年輕人有機會回來」。於是,去年一月初完成人生大事,太太Ju是高師大客家所的同學,做客家飲食文化的研究。三月底,屏東市僅存的獨立書店—博客書局熄燈歇業,這間陪伴布魯克長大的書店,終究敵不過連鎖與網路書店的競爭,「復興屏東的書店」這個夢想,便在心中種了下來。

在老房子孵化新夢想

在得知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正著手整修勝利眷村的日軍宿舍,將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出租,企圖將眷村轉型為文創、藝文特區這個消息時,夫妻倆覺得就是這時機了!再遇上了兩位同樣是回鄉青年的「娘子」及「小當家」,於是四位分別具有族群研究、飲食文化、烹飪料理、攝影藝術等不同專業背景的年輕人,就這樣開始在老房子裡孵化新的夢想。

「繫。本屋」的內貌,這棟日式建築因承載著年輕人的夢想而再生。

「繫。本屋」的內貌,這棟日式建築因承載著年輕人的夢想而再生。

老房子的空間經由團隊成員討論,再到庄廟裡搏筶後,命名為「繫。本屋」,「繫」有連繫、牽引、掛念之意,而「本屋」則是日文「書店」的意思,一棟房子作為書店,另一棟則定位為飲食研究室,Ju運用她在飲食文化研究的經驗,結合另外兩位烹飪料理的專業,用食物串連起文化傳統與氣候環境的風土特色。他們希望能延續從日治時期到當代,老屋的生命力,並且連結地方社區,成為屏東人的書店,產生引力,接繫著屏東這塊土地。他們期許「繫。本屋」成為串連者,作為知識傳遞的場域,也同時作為與地方連結的共生空間,開創各種文化、知識、與族群相遇的機會,作為歸鄉人的家,也是每個他鄉人的故鄉。

繫。本屋 https://www.facebook.com/akauwbooks

呂宜璟

30歲,高雄人,目前任職於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而協會主要的工作之一是經營位於旗津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

王繼維

34歲,高雄旗山人,台青蕉樂團團長、尊懷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行走江湖的名字是老王。用搖滾樂介入社會,創業、種香蕉、辦小旅行⋯⋯,以各種方式讓自己留在家鄉。

數字搖滾樂團
「大象體操」

張凱翔、張凱婷、涂嘉欽,三位平均年齡25歲的高雄人,在2012年時組成了以貝斯為主線的數字搖滾樂團「大象體操」。

吳佳玲

31歲,雲林農村的孩子,到宜蘭種田已經邁入第六年,耕種面積從兩分擴張到三甲三。

繼續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