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城市養蜂蓬勃發展 不僅為收蜜 更因養蜂而謙卑


2017-07-30 / 上下游記者 孔德廉

縱橫交錯的巷道裡頭,一棟棟高樓比鄰,少見街坊間彼此交流,卻有一群渺小身影來回穿梭其中,替灰暗的水泥叢林點綴一絲生機;定睛一看,才發現上下忙碌的,竟是居住於城市裡的蜂群。

牠們的存在,代表養蜂不再受廣袤場地的限制,也象徵著「城市養蜂」的蓬勃發展。對養蜂人來說,將蜂群帶到城市,不再僅是為了收蜜,更是從養殖過程中顛覆都市人的本位主義,因為養蜂而謙卑。

城市養蜂風潮近年從荷蘭、美國等地陸續吹向日本、韓國,近幾年台灣部分城市也成為養蜂的重鎮之一。不少養蜂人就指出,全台應有超過上千人參與都市養蜂,光台北就有上百人的規模,「默默地」利用家中的空閒位置來養殖各式蜂類,讓蜜蜂在高樓中四處穿梭,找尋自己的生存之道。

自學者養蜂在都市分享交流(圖片提供/馮傑瑞)

自學者養蜂在都市分享交流(圖片提供/馮傑瑞)

群求好蜜 自然愛上蜂

回溯故事的起頭,有十多年城市養蜂經驗的馮傑瑞說,「都是源自於一瓶朋友送的蜜。」天然的蜂蜜與市面上販售的口感和香氣差異極大,在不斷尋求好蜜的同時,他對於蜜蜂養殖的愛好也就此被點燃。

在沒有臉書的年代,馮傑瑞靠著自身不斷摸索的經驗和零星愛好者所建立的部落格來攝取資訊,逐漸打下養蜂基礎。如今甚至還利用自家頂樓,創建野蜂鍾愛的「食物廊道」,種植牠們愛吃的各式蜜源植物,儼然小型植物園。他強調,一切都是導因於「對蜂的熱愛」。

談起學習的過程,馮說,「以前從一箱蜂都養不活,到現在總算可以摸透西洋蜂和野蜂的不同習性。」十年前,他好奇去買了一箱西洋蜂回家養,蜜蜂們兵強馬壯,很快就繁殖成兩箱,他也以為不需太多關注;誰知道出差一個禮拜回來,蜂箱一打開,迎接他的卻是底層厚厚的屍體。寶貴經驗才讓他學到,原來是連日下雨,西洋蜂怕濕不上工,沒法出門採蜜才導致整巢餓死。

馮傑瑞在頂樓建立蜜蜂的食物廊道(攝影/孔德廉)

馮傑瑞在頂樓建立蜜蜂的食物廊道(攝影/孔德廉)

推廣城市養蜂 要先克服鄰居的恐懼

「沒有經驗、沒有知識,也沒人支援」是當初城市養蜂人要克服的障礙,不過馮傑瑞指出,在網路的普及下,這些都已不是問題,現在難的反而是「恐懼」。

同樣有將近十年城市養蜂經驗的林文鵬跳出來解釋,要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區養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周遭鄰里。一般民眾對蜂會怕、會恐懼,像他自己養蜂就養到被社區管委會下逐客令,差點連自己住的地方都不保了,最後只好另外租地養蜂。

馮傑瑞也說,城市裡養蜂被檢舉是稀鬆平常,有的人看了蜂就怕,加上牠們分蜂時整群集體進出,景象是真的滿嚇人的,因此要養蜂絕對要先將「敦親睦鄰」擺在首位。

19875825_1409674805783641_1933558974_o

不熟悉蜂群的鄰居,初看到蜜蜂成群出入難免驚嚇(圖片提供/馮傑瑞)

分送蜂蜜 傳遞新知 讓鄰里接受蜜蜂

但養蜂要怎麼個睦鄰法?他打趣地說,「送禮啊!」蜂能給的最好回報就是天然的蜜,將蜜分送給鄰里,同時傳遞養蜂的知識和觀念,就能逐步改善大家的恐懼。再說城市養蜂的趨勢席捲全球,法國羅浮宮、日本大阪和銀座等地都在養蜂,前幾年台灣的W-Hotel也推廣自己的養蜂計畫,民間更有不少社大開課教授基本知識,「城市養蜂」基本上已成為一門顯學,大家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不過在城市裡養蜂,僅是為了追逐這股熱潮?或單純為採蜜而已嗎?去年開始在信義社大開課教學、本身也有多年養蜂經驗的蔡俊宏指出,雖然城市養蜂蔚為風潮,但在近年蜜蜂面臨嚴重的病害和藥害問題,導致數量大幅減少後,課程的教學重點即轉變為「了解人類和蜜蜂的共生關係」。

對蜂友善環境需建立 才能讓蜜蜂永續生存

蔡俊宏解釋,「重點在友善環境概念的建立。」社大不鼓勵學員在尚未對蜜蜂有通盤了解之前就自行養蜂,而是先教導他們蜜蜂受農藥和植物多樣性影響甚深,人類必須建立一個安全無毒的環境,才能讓蜜蜂永續生存。

曾擔任講師的馮傑瑞也表示,以前不少學員上完一個禮拜的課,手癢就去買一箱蜂來「試養」,結果不到兩個月就全軍覆沒,「養蜂人賣了牠就是害了牠」。

因此趁著現在蜜蜂問題未解,不少城市養蜂者不再販售蜜蜂,轉而投入復育的行列,從綠化環境開始,種植多樣化的蜜、粉源植物,並減低野蜂的養殖規模,以免病害再度爆發,也一併呼籲身邊從事耕作的農民,採行不用藥、友善的方式來生產,希望將農藥的傷害減到最低。

養蜂先從培育蜜源植物開始(圖片提供/馮傑瑞)

養蜂先從培育蜜源植物開始(圖片提供/馮傑瑞)

養蜂人呼籲政府 重視蜂產業存在的生態價值

個人努力之外,馮傑瑞在內的城市養蜂人也呼籲政府,應加快腳步成立統一窗口,「養蜂產業需要被重視!」在預備立專法打造有機島、預定三年內年擴大有機種植面積的前提下,應將職業養蜂和城市養蜂同樣列為重點項目之一,不僅是因為蜂產業的連帶產值極大,而是蜜蜂的存在本身就極具生態價值,更肩負十分重要的授粉責任。

養蜂人建議,針對職業蜂農,應思考讓產量最大化,建立「友善蜂農、友善蜜蜂」的環境,具體規範用藥時機和用藥量;面對病毒肆虐,則應動員學術和政府研究單位力量,讓病症治療、後續復育乃至生態保育,透過調查來建立一套規則,不要讓民間「自力救濟」投藥醫蜜蜂的作法成為常態,更期盼透過補助和教育來推廣城市養蜂。

城市養蜂重要性何在? 養蜂人:放下積鬱已久的本位主義

「有人問起城市養蜂的重要性在哪?」甫投入養殖的李燕慧深刻感受到,養蜂對一個家庭來講是全家性的活動,除了享受到實質的蜂蜜,更重要的是在養蜂過程中,讓下一代敢於接觸蜜蜂和自然、自己也能從牠們的生長歷程中,增加對於環境的理解,學習從都市長期工作累積的衝突和壓力中解放。不再凡事以自身為主、學著謙卑,因為「蜜蜂就是我們的老師」。

留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