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蛇吻不再是緬農夢魘

農友種苗捐贈緬甸農民醫院 13年來救治800位蛇吻農民

文/汪文豪 圖/彭昱融、汪文豪

距離緬甸仰光西郊六十多公里的SamaLauk農村,來自台灣的農友種苗公司捐助成立農民醫院,十三年來救治了超過八百多位被毒蛇咬傷中毒的農民,接生了無數臨盆與難產的農村婦女,更不計代價提供窮苦農民免費醫療與手術。感念來自台灣西瓜大王陳文郁的愛心,緬甸農民醫院接生的第一個孩子,就被取名「農友(Known-you)」。

因為「農友」的西瓜種子與醫院,讓緬甸農民對相距四千多公里之遙的台灣,有了心靈與味覺的美好印象。

賣藥地攤 支撐緬甸農村醫療

對農民人口佔70%以上的緬甸來說,除了關注生產足夠的糧食填飽肚子,對農民而言,貧窮與欠缺醫療資源更是另一項生存挑戰,讓他們沒有本錢生病。

緬甸的醫療水準落差,對比如同仰光市中心的新精品百貨「百盛(Parkson)」與一旁傳統的「翁山市場(Bogyoke Aung San Market)」。走進百盛百貨所處的商業大樓,頂級的醫療診所裝潢絲毫不輸台北私人健檢中心,但過個馬路到對面的傳統批發市場逛逛,各式各樣的攤位,除了布匹、書籍與文具等,還有更多陳列各類西藥、手術器具、人體構造圖與醫療書籍的「藥房」。

說是「藥房」,充其量只是面積不過相當五、六塊塌塌米的攤位,陳列大部份來自中國與泰國的廉價西藥與醫療用品,有的攤位的藥品甚至堆到走道。或許對販售的藥品有顧慮,某些店家面對觀光客拿起相機拍照,總會很有警覺地揮手示意阻止。

原本無法理解為何翁山市場有這麼多的藥品與醫材批發攤位,直到深入緬甸的農村市集,看到有婦人擺地攤賣藥,她一邊帶著孩子,一邊聆聽著顧客需求,熟練地調配五顏六色的藥丸,讓人回想起台灣四、五十年前農村也是依賴「王祿仔仙」叫賣成藥治病的景象,才體會到這是欠缺醫療資源的不得不然。

以無子西瓜與甜美小番茄等瓜果聞名世界的農友種苗,在這波緬甸開放的投資熱潮前,於1994年就透過泰國前往緬甸設立分公司。與其他企業投資緬甸只是著眼便宜的勞工不同,農友種苗是用一種社會企業的心態來經營緬甸市場。

當時緬甸處於軍事極權統治遭受國際制裁的孤立狀態,物資缺乏,在農村更遑論有健全的公共醫療。

生場大病,有錢人可以到泰國曼谷尋求更好的治療;經濟稍有能力者,尚可前往仰光就醫;貧窮的農民,頂多買點成藥服用,不然就是默默忍著,因為一旦離家到仰光,暫不考慮醫藥費能否負擔,光是路途遙遠與舟車勞頓就有得受,還要擔心家中農事沒人顧。

緬甸當年生活水準落後的程度,農友種苗緬甸分公司總經理郭坤石印象深刻。他記得初到緬甸,莫說沒有行動電話,連市內電話都是二次大戰所遺留下來的手搖式話機。農業技術更是落後,缺乏好的品種與栽種技術,必須從頭開始引進優良品種與親自示範傳授栽種方式。

窮苦農民昏倒 陳文郁發願蓋醫院

農友種苗創辦人陳文郁

農友種苗公司創辦人陳文郁生前,關注東南亞窮苦農民。

在緬甸設立農場進行採種與試種的前幾年,緬甸農友種苗的顧問呂仁傑發現,農場僱用的工人或是短期工,經常得抱病上工,甚至還有人在農場昏倒。經過詢問,才知道這些工人因為貧窮沒錢看病,但家裡又亟需要收入,只好帶病工作。

因此,呂仁傑與農友種苗派駐緬甸的技術人員,透過負責督考緬甸業務的泰國分公司總經理鄭希焜向創辦人陳文郁反映緬甸農民的生活困境,尤其當陳文郁獲知農村有許多婦女因難產而死,他腦海裡不禁浮起年輕在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工作時,長官兼恩師江口庸雄博士臨終前對他的叮嚀:「東南亞的農民生活艱苦,你有機會一定要為他們做些事,好嗎?」

陳文郁長子、農友種苗現任董事長陳龍木回憶,當時陳文郁已七十多歲,聽到緬甸農民的處境,眉宇微皺,流露出憐惜,對江口庸雄博士的交代念茲在茲。陳文郁礙於身體因素不方便搭飛機出國,因此交代陳龍木與顧問王金池、泰國分公司總經理鄭希焜等人,評估從泰國分公司撥出盈餘到緬甸設立農民醫院,為窮困農民提供免費醫療的可行性。

蓋醫院硬體不難,難在複雜的緬甸國內外政治情勢。本身是緬甸華人的顧問呂仁傑獲知陳文郁的指示後,向當時的農業部長牛釘少將、衛生部長格生少將等官員報告農友捐建農民醫院的計畫,希望取得同意。

農友種苗現任董事長陳龍木

台灣農友種苗公司現任董事長陳龍木。

緬甸政府礙於中國的關係,加上與台灣沒有邦交,對於這個來自台灣的企業想要捐錢蓋醫院,一度懷疑是不是要做人體試驗,一度又要求農友公司直接捐錢給緬甸政府就好,醫院由官方來蓋。

由於緬甸軍政府的貪腐情形,惡名昭彰,農友種苗擔心捐建醫院的錢進到私人口袋,並沒有答應軍政府的要求。此外,捐建農民醫院的訊息傳到國外,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也去函農友種苗不要違反國際對緬甸軍政府的禁運制裁「經援」緬甸,否則將對農友種苗的產品發起抵制行動。

一片好意遇到重重阻撓,陳文郁一度思考是否放棄,將興建農民醫院的念頭轉往印度。不過在呂仁傑的奔走穿梭下,緬甸軍政府終於同意捐建農民醫院的計畫,不過強調醫師與護理人員必須由衛生部指派。

考量醫護人員的派駐意願以及照顧農民的用意,緬甸軍政府要求農友種苗捐建的農民醫院必須設在距離仰光西方六十多公里的伊洛瓦底省SamaLauk,便利附近農村與漁村的居民可以就醫。

好事多磨 農民醫院終落成

由於泰國曼谷是離緬甸最近的醫療資源發達地區,興建農民醫院由農友種苗泰國分公司執行,包括醫院硬體請泰國的設計公司規劃,醫療器材從泰國進口,醫護人員也由農友種苗出資送往曼谷進修。醫院從1999年動工,在軍政府懷疑與不看好的情況下,歷時兩年,耗資一億元、占地四公頃的農民醫院,終於2001年3月18日峻工。

醫院落成後,帶著陳文郁的關心與期許,陳龍木與王金池從台灣遠赴緬甸參加落成典禮。典禮當天,除了緬甸的政要到場,附近二十多個農村的村長與村民也來參加,非常熱鬧。

王金池驕傲地說,雖然農民醫院遠在鄉村,但其醫療設備在當年的緬甸,算是非常進步,因為連仰光許多醫院的設備都還停留在二次大戰時期水準,手術器械的消毒竟是用柴火燒。除此之外,農友種苗也持續出資支持緬甸醫護人員就近到曼谷精進醫術與經營,例如藥品管理電腦化。

十三年過去了,農友種苗創辦人陳文郁亦於2012年12月過世,但他當年照顧東南亞貧苦農民的福澤,持續在緬甸農村發酵,即使他終其一生都沒能親自到緬甸看看這座農民醫院。

跟著陳龍木與王金池過往的腳步,記者拜訪緬甸農友種苗農民醫院。不同於當年還停留在二次大戰後的生活水準,緬甸起步改革開放,仰光像是個大工地,市區的大樓工程鱗次櫛比,郊區的豪宅與工業區則以推土機的速度擴張;但是進入鄉村,放眼望去,公路兩旁綻放鮮紅的鳳凰花,公路上奔馳著柴油鐵牛車,沿路坐落著三三兩兩的高腳竹屋與一望無際的平原,依舊不變。

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終於到達農民醫院,醫院大廳右方的牆上,有個緬文的紀念碑。我們看不懂緬文,但其中唯一看得懂的文字,是用英文寫著「Known you seed Co. Ltd. & Mr. Chen Wen Yu」。

接待我們的農友種苗農民醫院院長Dr. Kyaw Zaw介紹,這裡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牙科、急診科等科別,其中內科、婦科與兒科各有專屬建築與病床合計30張。硬體設備除了手術室、實驗室、X光間、辦公室與休息間等,還配有兩輛救護車支援病患轉診或巡迴農村衛教與義診。

Dr. Kyaw Zaw表示,普遍來說,緬甸農村的醫療水平一直非常落後,十多年來沒有進步,因為農民非常窮苦,還有許多孤兒。農民醫院照顧著方圓三到五英哩約一萬多人,平均每天都有二十多位民眾就診、十多位民眾就醫。

Dr. Kyaw Zaw分析,就診民眾當中,最常見到腹瀉,因為農村缺乏乾淨的飲用水。至於農民醫院最常執行的手術病例多與蜂窩性組織炎有關,主因是許多農民為了節省醫藥費,即使受傷也忍著不看醫生,直到傷口痛得受不了,才來農民醫院求助。

至於農民被毒蛇咬傷的情形也時有所聞,最常被響尾蛇或眼鏡蛇咬傷,醫院成立十多年來,已救治八百多位被咬傷的農民。

在 Dr. Kyaw Zaw的帶領下,我們分別參觀了幼兒、男性與女性的病房。乾淨與清幽的環境中,這裡收治了許多營養不良的幼兒與老人,也有比丘、比丘尼,也有務農時不慎被刀具割傷,或使用打火機不慎引發爆炸灼傷的病患。在親人相伴與護理人員的照顧下,安靜地休養。

農民醫院 讓陳文郁高興的淚

農民醫院的服務深入鄉村,不但為窮苦的婦女家庭提供接生服務,當有些病患嚴重程度超過農民醫院的處理範圍, Dr. Kyaw Zaw也會親自寫信推薦轉診,協助病患到仰光的大醫院就醫。許多病患在仰光大醫院動完手術要休養,無力負擔仰光昂貴的住宿費用,也會回到農民醫院的病房繼續休養,也方便親人照顧。

農友種苗緬甸分公司總經理郭坤石說,還記得農民醫院為當地農民接生第一個孩子,這位農民感激之餘,把自己孩子取名為「Known You (農友)」。

農民醫院落成後,每年農友種苗公司仍持續資助人員的教育訓練與設備維修,並提供免費醫療給窮苦農民,平均每個月資助的金額多達一百萬緬幣,相當新台幣四、五萬元。這筆金額或許在許多台灣企業眼中是小數目,卻造福無數緬甸窮苦家庭。

雖然農民醫院為提供緬甸農村醫療扮演了重要角色,不過農民醫院本身仍然面臨醫護人員不足的困擾,即使農民醫院提供醫院良好的住宿環境,院長 Dr. Kyaw Zaw還是無奈地說,許多緬甸醫護人員一聽到要去偏遠農村服務,就打退堂鼓,大多數的醫護還是喜歡待在仰光。

2011年緬甸農友種苗醫院成立十周年舉辦慶祝會,那時陳文郁已高齡87歲。他雖然無法躬逢其盛,但在慶賀文中寫道:

「我因年老又健康不好,一直沒有到我一生中最關心的這所醫院來慰勞辛苦的醫務人員和慰問醫院的病患。但醫院營運後第五年,我接到包括住在Maw Tawe村的Ma Thin Maw女士等幾位患重症而經醫院免費醫好的病患感謝消息後,我流了很多高興的眼淚。現在又經過五年了,我相信我們的醫院可能已免費醫好更多的貧苦農民病患,使其過著健康的生活。」

農友心 緬甸情

採訪完農民醫院,我們又乘車從SamaLauk回到仰光,看著沿路的水果攤與批發市場陳列著碩大的木瓜與西瓜,在炙熱的氣候下,不禁唾液直流,「望瓜止渴」。

農友種苗在緬甸經營20年,瓜果蔬菜種子的市佔率約四成,其中西瓜種子的市佔率更高達九成。許多緬甸農民在農友種苗技術人員的輔導下,趁著中國北方冬季無法耕種時,種植西瓜銷往中國,根據中國大使館的統計,中緬邊境的西瓜貿易金額每年多達三千多萬美元。

農友種苗緬甸分公司總經理郭坤石說,許多緬甸農民靠種西瓜提升收入,終於有錢將高腳竹屋改成水泥建築。

農友種苗董事長陳龍木回憶,陳文郁生前談到公司經營理念與品種研發,始終強調「一個好的品種,是要能夠讓農民賺錢的品種」。如今走在緬甸傳統市場,小販熱情推銷著碩大的黃綠木瓜「紅妃(Red Lady)」,就是農友種苗在東南亞與印度最受好評與歡迎的木瓜品種。如同它高產、甜美、飽實的特性,農友種苗在緬甸,就像紅妃帶給農民物質與心靈的滿足。

[shareaholic app=”share_buttons” id=”682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