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逛市場 (下)

文與圖/彭昱融

逛了幾個仰光的零售市場後,總能觀察到多數的蔬果小攤子品項很類似,大概都是到類似的中盤或大盤批發市場批貨來零售。於是選了一天到仰光西北邊,仰光河岸邊的Thiri Mingalar蔬果批發市場走走。

佔地廣闊的Thiri Mingalar蔬果批發市場,氛圍就跟台北濱江街的台北市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相似,熙熙攘攘,10噸、20噸的大貨車成排等著卸貨,扛貨是最常見的姿勢。

大門口右側停著幾台大車,上面堆著大批高麗菜,儘管在高溫40度的熱季照樣供貨穩定,因為是來自熱季蔬菜供應的東北部高海拔的撣邦(Shan state)。這些高麗菜的葉子不像台灣高麗菜經過改良而較軟,因此口感相當硬;但也因為這樣,較耐運輸,從東北部撣邦產地一路運來仰光損耗率低。貨車旁,則照例是供應卡車司機的檳榔攤販。

緬甸臭豆

Thiri Mingalar批發市場裡好幾處堆著小山一樣、深褐色帶墨綠的果實,也有半剝開的淺黃色內餡,散發強烈的氣味。我還記得曾經在中和華新街的市場裡看到這種子,當時的攤販大姐說這是「臭豆」,一直推薦我回去煮來吃,說這是緬甸的美味。這趟來緬甸的批發市場總算看到這道食物受歡迎的程度,進貨量像小山一樣。

緬華俗稱的臭豆,不同於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和印尼常吃的臭豆。東南亞臭豆(Buah Petai),屬豆科,球花豆屬木本植物Petai樹(Parkia speciosa,又稱美麗球花豆樹)果實,常用臭豆炒蝦仁、沙茶,臭豆辣椒絲炒豬肉,或烤熟沾蝦醬、羅望子汁。而緬甸話稱作「Da-Nyin-Dhee」的臭豆(Archidendron pauciflorum),英文稱為Jengkol、Dogfruit,、Jering,同樣是豆科植物,氣味濃烈,深棕色硬殼剝開硬殼,裡面是深黃色的豆子。關於緬甸臭豆的料理方式,可以參考緬華網的文章〈臭豆臭豆〉

午後的市場裡,小睡午覺的攤販們

午後的市場裡,小睡午覺的攤販們

芒果共和國

根據緬甸農業部統計,緬甸每年約有超過六萬公頃的芒果栽種面積,年均產量超過三十五萬公噸;而根據緬甸商業部的統計,緬甸芒果的出口金額近年都超過一千萬美金,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Sen Ta Lone品種(緬甸話直譯就是「一顆鑽石」,在過去是緬甸皇室的供品),如果說芒果是水果之王,Sen Ta Lone可以說是王中之王了。

 嘉義中正大學畢業、曾在台灣務農,近年返緬的韓楊解釋,緬甸中部曼德勒省一帶是緬甸芒果與Sein Ta Lone的主要產地(其中又集中在Myin Mu, Mattaya, Kyauk-se幾個城鎮),幾乎都以粗放的方式野生種植,不疏果、也不矮化,有些農民頂多套袋,加上較沒有東方果實蠅危害,緬甸中部雨量較低(曼德勒瓦城一帶年雨量約800mm)不易裂果,芒果樹生長得非常健壯,結實纍纍,大顆果實常能重達600g(約一台斤重),渾圓的果型加上銘黃色的外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香味濃,酸甜平衡,果肉纖維少,嚐起來風味十足、層次豐富,遠比台灣改良到過甜的愛文還更好吃,難怪專挑美食的中國大陸和新加坡貿易商每年都來大批採購。

Sen Ta Lon在2013年我們在緬甸的熱季期間,仰光零售市場售價視大小等級,大約是10顆3000-6000基特(Kys,1美金相當於1000Kys),對外國旅客來說相當平價。

除了鼎鼎大名的Sein Ta Loen外,其他各種緬甸芒果也是多得令人目不暇給。不只風味獨特,連名字都和Sen Da Lone一樣帶有隱喻或詩意的浪漫;譬如同樣廣受出口市場歡迎、外型尾端勾起的Shwe-Hin-Thar芒果,其名字就來自緬甸神話中一隻金鳥(Hin-Thar就是鳥的意思)。

而果實較大、整顆仍綠就可吃的則是Ma Chid Su,據說意思是「蒐集很多愛的女孩」;而果實中間有一條明顯深痕的Yin Kwe,意思則是「剖開胸膛」、「剖心」或心碎的意思,每個向我解釋Yin Kwe的緬甸人都會睜大眼用手在胸口劃一道,然後不好意思的笑一笑。

此外在熱季期間也能見到小小顆、腎臟形狀、長得像台灣土芒果的Aung Tin,肉不多但香氣非常獨特;除此之外,還有Thone Lone Ta Taung、Mya Kyauk、Ma Thi、Sein-Sar……,在熱季期間逛上緬甸曼德勒、茵勒湖區週邊的市場,數十種的芒果就像萬花筒一般令人目不暇給 。

水果大觀園

東南亞常見的榴槤與波蘿蜜在市場也四處販售,詢問之下才知,大致上分為果肉脆的品種種與果肉軟的品種,其中以脆的品種較受緬甸人歡迎。此外,和泰國相同,近年被禁止進口到台灣的紅毛丹與山竹(緬甸語May Go Te)也是便宜又隨處可見,對在台灣不再能輕意吃到這些熱帶水果的我來說,簡直是大開殺戒般每天都要吃上一堆。

 

而在Thiri Mingalar蔬果批發市場尾巴,則有專門一區是香蕉批發市場,層層疊疊擺放的整串香蕉直至屋頂,可以稱作是香蕉城牆了。其中金黃的香蕉稱做Shin-Na-Bian,深紅皮蕉則俗稱ra-khai(傳說源自ra-khai若開省),嚐起來偏酸的酸蕉則稱作Pi-gan,還有更多叫不出名字來的品種。

地板上的魚醬

Thiri Mingalar蔬果批發市場尾巴的另一區則呈現了緬甸的另一個獨特風貌:緊鄰安達曼海豐富的漁產資源。從遠處就能「聞」到此區的「特色」,乾魚的腥味混雜了蝦乾、蝦鬆的濃郁香氣,以及難以分辨是腐壞還是熟成的各種氣味,全混雜在這個高溫四十二度的熱季市場午後裡。

長短各異的魚乾、粗細不同的蝦乾在此販售,越往後走味道越濃;就在此時,領我逛市場的朋友詭異一笑問到:「想不想看看每天餐桌上燙蔬菜和沙拉的緬甸魚沾醬(ngapi)怎麼做的?」這下我可真陷入兩難了,世界上的美食有許多是品嚐享用可以,可是你絕對不想知道它是怎麼製造的,想了一想,管他的,儘管來吧,在台灣的流動攤販夜市裡打滾過,有甚麼嚇得倒吃了多年塑化劑、大統油、順丁烯二酸、銅葉綠素納的台灣鐵胃?

於是,在忍住呼吸、穿過一桶桶成排的灰黑色發臭魚體的藍色塑膠桶後,兩個年輕人正窩在地上刷著一層厚厚像膏一般的東西,不時轉過身來笑一笑,彷彿在說「嘿嘿,現在,你知道這是怎麼做成的吧」。至少,後半的緬甸行裡,我再也沒有碰桌上的緬甸魚醬(ngapi)一次,台灣鐵胃也有認輸的時候。

不過話說回來,又有幾個老外看過台灣夜市攤販如何醃製臭豆腐或皮蛋後,還能毫不介意的大口品嚐呢?恐怕也是不多。

 台灣玉米,讚啦!

台灣也許在緬甸並不有名,但台灣農作物品種名聲在緬甸的市場與農民心中卻是相當響亮。在緬甸已有十七年資歷的農友種苗緬甸分公司總經理郭坤石解釋,在緬甸市場中,超過八成的木瓜、西瓜與洋香瓜都是台灣農友的品種,廣受緬甸農民與消費者喜愛的主力產品有華豐西瓜、紅妃木瓜;農友種苗緬甸分公司總經理特助小張帶著我們鑽進熱季期間的Thiri Mingalar蔬果批發市場,處處都能看見農友種苗紅妃木瓜和華豐西瓜的身影,其他如黃肉的黑玉、帶深色條紋的855等西瓜品種也偶爾能看見。

此外,在緬甸,不論在大小市場都能看見攤販賣著玉米與水煮玉米,品種各異,有些像甜玉米,有些則像糯玉米,有趣的是,攤販常會誇讚說這是「Taiwan Bion Pu」(台灣玉米),加強推銷這是好吃玉米的意思。曾留學台灣,目前已返緬發展的緬華韓楊解釋,這是因為早年農友種苗公司的玉米品種優良又可口,因此在農民與小販之間闖出名號,大家都知道台灣玉米的名聲,不過近年來泰國進口的種子也很普遍,市場上的玉米不見得都是台灣農友的品種,卻仍不減農民對「Taiwan Bion Pu」的稱讚。不只玉米如此,棗子(Ci Di)也因為台灣人引進優良品種,而常被稱為「Taiwan Ci Di」呢!

 紅番茄、綠番茄和酸番茄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農產品則是番茄,在熱季五月的Thiri Mingalar蔬果批發市場裡,主要能看見三種番茄品種,圓形的紅番茄、綠番茄,以及表面有凹痕、像是縮小版西洋南瓜車輪狀的酸番茄(嚐起來是酸的)。這些供應仰光和下緬甸的番茄,紅番茄主要來自緬甸中部的蒙育瓦(Monywa),綠番茄則主要來自緬甸東北部山區的茵勒湖(Inle Lake)一箱一箱裝在木箱裡,堆在仰光批發市場的角落。

根據我在緬甸時《緬甸時報》的報導,2013年因為氣候異常的關係,番茄產量只有往年的四分之一,也因此價錢比往年高昂。然而,隨著一個月的旅程,從終端市場往番茄的產地走,我逐漸了解到,番茄減產背後的原因,遠不只是氣候異常,更與一座美麗湖泊的凋零,與湖的子民、緬甸少數民族Intha人的生命息息相關,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請見「茵勒湖水上番茄的哀愁」)。

[shareaholic app=”share_buttons” id=”6826179″]

上一篇文章

緬甸逛市場 (上)

下一篇文章

緬甸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