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下游記者孔德廉

走入彰化頂番婆地區,一根根農地污染控制牌立在田間,如同蒼白十字架。農民心寒道,「牌子插下去就象徵那塊地已經死了,污染除了摧毀作物、摧毀土地、更是摧毀農民。」

再走兩百公尺,就是非法經營的電鍍工廠。業者直言,「我知道違法不好,那水排出去總歸是自己要喝的,我扭開水龍頭都會愧疚。所以我也想轉合法,但電鍍屬於高污染,沒辦法申請臨時工廠登記。」

農工之間,本是各司其職,但數十年前,農地上開始種下違章工廠,破壞了這種平衡;四處竄流、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排入農田,更加劇了兩造間的矛盾。據環保署研究計畫推估,全台有一萬五千公頃的農地被列為「高污染潛勢區」,亦即重金屬污染的高風險區。

其中,盛產稻米、蔬菜的彰化,農地重金屬污染面積佔全國污染面積的半數以上,更是全台唯一發現同時有鎘、鉻、銅、鉛、鋅、汞、鎳、砷等八種重金屬超標的地區。

包含過去的東西二、三圳與現在的洋子厝溪等地區,都因長年承接工業廢水而成為彰化的重災區,集合水五金製造的「頂番婆地區」更是首當其衝,當地農民與環保單位紛紛將矛頭指向「電鍍業」。

但這個曾在貧困的五、六零年代讓居民生活「鍍金」、每年相關產值上看千億的產業,為何會因污染農地屢屢登上新聞版面、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面對數十年以來四處蔓延繁殖的農地違章工廠、和五顏六色違法排放的電鍍廢水,究竟應如何處理?

《上下游》記者透過一個多月的蹲點與半年的深入調查,採訪頂番婆在地廠商的一手說法,包含「違法業者」的親身經驗,如何埋設暗管躲避法令?何以從逐步走向非法?以及合法業者在稱呼自己是「髒工廠」、「髒產業」的同時,如何面對地方政府緊逼的遷廠壓力,凸顯產業面臨的衝擊。

同時,也貼近土地遭受重金屬污染的農戶,藉由採訪帶領讀者深刻感受「田死不能復生」的無力,農民承受多大的損失?又期待未來如何改變?

最終,面對嚴重的重金屬污染,政府準備如何處理?《上下游》採訪相關單位,挖掘不同部會決策的矛盾與分歧,並整理出主要三大重點方案,邀請讀者一起評分,選出您認為適合的解決方案。

政府之外,學者與業者也嘗試各自提出解方。逐一梳理後,《上下游》也設置評分系統,盼望在閱讀之餘,讓讀者共同參與、找出解決方案,讓「農地污染」不再成為永流傳的沉痾。

本次專題因牽涉歷史過往、業者隱私甚至違規實景,專題多處以繪圖方式呈現,詳細說明請見「採訪側記」深入閱讀。)

專題製作團隊

記者:孔德廉
繪圖:陳青琳(kim chen)
攝影:孔德廉、張良一
影片拍攝:蕭有志
影片後製:蕭名宏
責任編輯:蔡佳珊
版面編輯:上下游新聞部

【本專題由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留言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