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國民蔬菜成國民賭局

去年十一月高麗菜面臨崩盤慘況,一顆跌破10元,一路持續到今年一月,而這並非最低價的一年。市場秩序的失靈,在於高麗菜報酬率高又好入門,農民、盤商接連進場,種植面積年年攀升,產銷失衡的劇碼也連年上演。

菜土菜金成了政治口水戰的利器,每年秋冬之際便上演一齣高麗菜之亂,社會氛圍的動盪與壓力,逼得政府不得不出手護盤,啟動耕鋤補助,間接成就了這場高麗菜賭局。「怎麼賭都不會賠本」,龐大的社會成本卻是由全民買單。

107年全台高麗菜產量達43萬1,968公噸,創下歷史新高。依據農糧署數據,去年光是九月、十月就已超種7,461公噸,而業界傳言政府只掌握五成種苗資訊,所以這個檯面數字很可能嚴重低估。「高麗菜價崩已經成為常態,」農民戲謔說道。

今年八月一日,是新一季的高麗菜種苗登記起跑日,農委會為精確統計種植數量,祭出新政,只要參與登記,即保障農民每公斤至少6元生產成本,每人限量2公頃,沒參與登記者不得補助。但因未設定總量上限,被質疑政府直接「保底」,恐讓高麗菜賭局更加熱烈。

高麗菜盛產滯銷幾乎年年重演(攝影/劉怡馨)

平地高麗菜,年年開賭盤

種菜變成跟老天對賭,賭天氣、賭產量、賭自己的運氣。賭桌上,挟帶雄厚資本的盤商豪賭,找尋農民契作、收購,20甲、40甲、200甲,籌碼越疊越高;另一頭,個別農民憑著一分地2萬元的籌碼,也來到賭桌,五分地、一甲地不斷累積。翻一張「機會」,若颱風、寒流來襲,價格飆升,豪賭的盤商可賺上千萬,小賭的農民也可贏個幾十萬。

無論盤商或農民皆不諱言,種平地高麗菜就是賭。好運一來,利潤可翻上十倍,賺一年抵三年。「一分地種植成本2萬元,好價可以飆到7萬元,一甲地就是70萬,你賭不賭?」

賭局中有投機份子,看菜價好就跟著種;有農民就只會種高麗菜,隨波逐流;有專業農長期種植,人力有限,想跑也跑不掉。無論如何,都導致高麗菜產銷越趨失控。

高麗菜賭局一年比一年熱烈,產銷失控(攝影/黃名毅)

高麗菜原是「菜王」之尊,卻扭曲變形成賭盤籌碼,更成了政治口水的箭靶。只要遇上價格崩盤,政府便被批評「聽不見農民辛酸」、「作壁上觀」,煙硝四起、砲聲隆隆。而一旦政府礙於壓力出手護盤,結果便是全民買單。

政府出手保本,穩賺不賠還是全民皆輸?

在如此的賭局結構下,人人皆是輸家。民眾以為在市場買到一顆十元的高麗菜是撿到便宜,但去年雲林縣政府啟動耕鋤補助花費將近七百萬元,實際上就是全體國民共同承擔。不僅如此,每年加工補助、大動作促銷等,耗費上千萬元,就連今年農委會祭出的「生產登記制度」,保障農民2公頃的生產成本,同樣是花納稅人的錢。

有學者和業界就質疑,政府保障生產成本、不設登記上限,形同變相鼓勵種植,保證穩賺不賠,可能讓進場者更加有恃無恐。未來這筆國民共同支出的龐大預算,是產銷失衡的毒藥還是解藥?各界皆在觀望。

賭局失控並非無藥可解,有機高麗菜就做出市場區隔,農民成立合作社與量販店長期合作,穩定供貨、品質又統一,使得價格維持一定幅度。也有農民與合作社契作產銷履歷蔬菜、作出品牌共同運銷,當菜價直直落,打出自有品牌的高麗菜至少還能維持成本價。

而深受高麗菜價崩盤之苦的菜農吳慶和,看準國內青花菜供不應求,七年前轉作青花菜,穩定獲利,不必年年和市場對賭拚輸贏。

每當國內量產供過於求,外銷往往成為社會寄予厚望的解方,但多年來高麗菜出口量成長有限。外銷並非不可行,重點在於品種、長期培養出口實力、穩定供貨機制。北斗合作農場場長王子文,為國內最大高麗菜出口商,去年上半年就出口1,100噸高麗菜,減輕國內產銷失序。

去年的崩盤慘況,殷鑑不遠,如今平地高麗菜的種苗又即將種下,新的一場遊戲又即將開始。

《上下游》以數月時間長期追蹤,實際走訪高麗菜最大產地,遍訪農民、盤商、合作社、貿易商、農會、種苗場、中央與地方政府等各方說法,嘗試拆解高麗菜這場賭局,希望讓各界好好正視問題並思考,高麗菜究竟該怎麼種、怎麼管?淺盤經濟的台灣,如何避免菜土菜金一再輪迴?生產登記制度是終結賭局的利器,還是變成另一筆鉅額的公帑浪費?

高麗菜小檔案:

「甘藍」又稱結球甘藍、洋白菜,俗稱高麗菜,是台灣產量最大的蔬菜。適合涼冷季節栽種,夏季產區集中在宜蘭、南投、台中之高海拔山上,秋冬則分布在平地如雲林、彰化、嘉義等地。全台從北到南、甚至外島澎湖都有生產高麗菜,供應著全年度的消費需求。本專題主要探討平地高麗菜價格大起大落,淪為賭局的產銷失衡。

高麗菜產銷如何平衡,考驗政府也考驗農民(攝影/林珮君)
去年十一月高麗菜面臨崩盤慘況,一顆跌破10元,一路持續到今年一月。市場秩序的失靈,在於高麗菜報酬率高又好入門,農民、盤商接連進場,種植面積連年攀升,產量創下新高,產銷失衡的劇碼也連年上演。菜土菜金成了政治口水戰的利器,每年秋冬之際便上演一齣高麗菜之亂,社會氛圍的動盪與壓力,逼得政府不得不出手護盤,啟動耕鋤補助,間接成就了這場賭局。「怎麼賭都不會賠本」,龐大的社會成本卻是由全民買單。

菜價大起大落,雲林元長鄉產銷班班長李有益心裡有數,但他盼望的是遇上一次最厲害的天價,賺一年抵三年。「高麗菜很迷人,一公斤只要賣到8、9元,農民就不會虧錢;好的時候,一公斤可以飆到40元以上,至少十倍在翻漲,誰不要拚?」

高麗菜栽種門檻低、單位面積產量特別大,且採收後無需加工處理,可以直接運往市場買賣,再加上獲利十倍的致命吸引力,人人都想賭一把,紛紛加入搶種行列。有農民坦言,「就算賭輸了,崩盤時也可能領到補助。」這種「反正政府會出面」的心態,讓進場者有恃無恐。
高麗菜價格一路下探至每公斤5元,農民眼看要賠本收場,趕緊登記耕鋤補助,田區的飽滿高麗菜瞬間被夷平,但是另一田區早已又種下高麗菜苗。種菜變成賭博,賭天氣、賭運氣,即使現在崩盤,隨便一個颱風、寒流來,馬上就起死回生。
靠著高麗菜買進賣出,有盤商在國外買了好幾棟房子,賺一筆就上千萬;有的運氣不佳連賠幾年,遇到崩盤,一個月賠了好幾百萬的也有,只能跑路收場。有良盤商,寧可賠一點錢照顧農民,希望明年再合作;不肖盤商卻毀約棄收,連尾款也沒付。

「生產登記制度」新政,究竟是能解決產銷困境、讓高麗菜崩盤命運不再重演的一帖良藥,抑或是變相鼓勵生產的甜蜜誘惑、反而加劇失衡問題?而政府是否仍會因政治壓力和社會同情聲音,一再充當救火隊?能不能挨過選舉年考驗,大家都在等著看。

每年冬季的高麗菜賭局,雖然進場者眾,但也有些人並不想玩這場遊戲。面對一再重演的高麗菜之亂,已有許多農戶採取計畫性生產,提高品質,確保通路也穩定價格。其中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是否能提供產銷失衡的一帖解方?
青花菜是營養豐富的防癌明星蔬果,國內需求量大,是替代高麗菜的好選擇。農糧署祭出青花菜轉作獎勵金,兩年來吸引不少農民投入生產行列,冬季採收後隨即冷凍,等到夏天缺菜時再釋出,藉此找出市場優勢,不必年年和市場對賭拚輸贏。
每當量產價跌,就有人問:「為什麼不出口?」究竟高麗菜在外銷上遇到哪些瓶頸?外銷為何總是作為爆量後的急救篇章?國內最大高麗菜出口商認為,台灣高麗菜頗具外銷潛力,只是過去被忽略,「現在大家開始做,讓國內嗅到商機、讓國外看到實力。」
覺醒農民說:雖然人人種田都是為了討生活,但眼睛還是得放亮,投入計劃性生產、分批種植,切勿忽略市場需求而一股腦搶種。否則,菜王高麗菜永遠只會在漲價、搶種、跌價的無限循環中沉淪,整盤賭局依然是全民皆輸。

專題製作團隊

採訪寫作:林珮君、劉怡馨

攝影:劉怡馨、林珮君、黃名毅

繪圖:劉晏呈

專題編輯:蔡佳珊

美術編輯:蕭名宏

【本專題由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