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言:被光電消失的西海岸=1.3個台北市面積

西濱快速道路台 61 線曾是一條美麗的海岸公路,從台南七股到彰化芳苑,沿途潟湖、沙洲與濕地猶如一顆顆閃耀的珍珠,也串接起台灣養殖業的重要命脈,國人餐桌上的魚蝦貝類,有許多都來自這些沿海鄉鎮。

而臨海的砂質壤土更孕育出香甜的地瓜等雜糧,還有水天一色的海岸風光與豐富生態,是吸睛的觀光資產。

但如今,鑲在台灣西海岸的珍珠項鍊逐漸失去光澤。

政府在沿海地區大力推動太陽能發電,估計已有上萬公頃光電板覆蓋在西海岸,從魚塭到鹽田,海濱土地逐漸流失,包含鄰近的農田和森林也未能倖免,畫面怵目驚心。

根據《上下游》統計,西海岸已開發、已公告及規劃中的大型地面光電開發區位,高達 3 萬 6 千公頃以上,相當於 1.3個台北市面積。若欲達成 2050 年淨零目標,估計未來還需釋出 2 至 6 萬公頃土地,這些土地大多數也將位於西海岸。

這些土地原本可能是農漁用地、平原的人造林,或是提供沿海生態喘息的濕地,光電無須進行環評即可開發,對於沿海居民與自然環境而言,造成的衝擊難以想像。

《上下游》透過長達一年的調查,走遍台南七股到彰化芳苑共 30 餘個海岸線光電案場,以行腳式的空拍畫面,帶領讀者直擊西海岸面臨的開發壓力,探討綠能政策與地方環境、產業、社區之間的衝突及共存可能。

國有地釋出做光電,鹽田森林濕地遭覆蓋

由空中俯瞰島嶼西海岸,由南往北行,台南七股跟嘉義布袋的國有鹽田大量釋出作為光電案場,切割了海岸濕地,危及黑面琵鷺的度冬棲地,衝擊環境與台灣的保育形象,引發保育團體聯合發聲,呼籲搶救黑面琵鷺僅剩的餐盤。

往北來到雲林口湖,椬梧濕地被稱為是雲林版的小日月潭,也是重要的滯洪池,然而在政策釋出土地供光電開發後,163公頃美麗的森林消失殆盡,讓當地人痛惜不已。

沿著海岸來到彰化,填海造陸的彰濱工業區把海洋跟陸地分割,留下崙尾東大片的潮間帶,海陸交界處滋長出豐富生態,卻因被編定為工業區地目,整片泥灘地鋪滿光電,成為名符其實的光電海。此外,西海岸最壯闊的彰化海岸濕地,具有國家級濕地潛力,仍面臨光電商大舉入侵的開發壓力。

《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片段,影片提供/梁皆得,剪輯/上下游

「漁電共生」多數只發電,養殖實績不明

「漁電共生」是現今光電政策最顯眼的一面大旗。農業部推動漁電共生,希望將光電開發導引到魚塭,朝向「一地多用」,政府公告,全國一半的魚塭開放供光電廠商投資,面積高達 2.1 萬公頃。然而開放後光電廠商重金獵地,大批承租養殖戶被迫解約,只能黯然離場。

漁電共生第一案場址在嘉義,記者現場探勘,發現案場完工後,有過半魚塭僅有種電沒有養魚,國民美食虱目魚產量大幅減少,價格也大幅推升。此外業者也在義竹廣闊魚塭中豎起一棟棟大型室內養殖光電廠,大幅改變區域環境,導致傳統的露天養殖戶,承受環境驟變壓力,也承擔更多水患風險。

漁電政策推動以來,造成嚴重的土地問題。台南約有一半以上養殖戶自有魚塭面積不足經濟規模,必須向外承租魚塭,特別是七股地區,絕大部分養殖戶靠承租魚塭養殖。這直接導致2019年以來,七股成為抗議漁電共生最激烈地區。即便經濟部推出漁電共生公版合約,試圖保障第三方承租戶養殖權,但實際主導者仍是光電商,造成專業養殖戶養殖面積縮減、甚至被迫退場。

高雄目前劃設2797公頃漁電共生區位,依漁業署資料,有高達63件申請案以室內型漁電共生名義申請開發。由於法規漏洞,高雄出現光電業者試圖在風景宜人的美濃特定農業區開發室內型漁電共生,激起外界撻伐,迫使農業部緊急出面喊停。

屏東縣公告漁電區位有3214公頃,加上嚴重地層下陷區被畫為光電專區面積3807公頃,總面積超過7千公頃,分布於屏北及佳冬、枋寮一帶。但因當地養殖石斑、午仔、鱸魚等高價魚,產值高競爭力強,漁民認為,發電與養魚難以共存,普遍表示「不歡迎光電」的立場,因此光電案場開發相當緩慢。

七股的三股子一帶,地景地貌徹底改變。

可耕地成了低地力,租地農友黯然離場

西海岸除了魚塭之外,有著廣闊農地,因灌溉不易,多種植適應環境的耐旱物種,近年則在政策鼓勵之下,耕耘成國產雜糧(大豆、小麥等作物)復興基地。然而大片連綿的農地,也是光電開發的適合對象。

政府為求能源轉型,將大筆沿海農地劃設成「低地力」或「綠能發展區」,光電開發可不受一般農地開發規範限制,許多地主躍躍欲試,將土地轉租發電,承租農友被迫黯然離場。

除私有地之外,西海岸亦有上千公頃國有地雖無農地之名卻有農地之實,是無力購地的農民賴以維生的家園,但因配合綠能政策,國有財產署簽發同意書給予廠商,廠商再拿著同意書要求農民退出國有地,形同國家默許廠商逼迫農民退出長年耕作的國有地,另覓他處。

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往北,536 公頃農地仍持續發展農耕漁牧,卻被判定為低地力土地,規劃為綠能發展區

能源與農業如何並存?考驗國土發展規劃

土地是所有產業的基礎,土地對農業則是重中之重。跟據記者統計,台南七股的光電區位公告面積達 2500 公頃,佔七股區面積1/5;雲林口湖鄉各類光電區位面積累計達 2573 公頃,逼近全鄉面積 1/3,一旦光電全面覆蓋,勢必壓縮原先的農漁業用地,也將連帶影響地方發展與產業走向。

開發潔淨能源除了能減緩全球暖化,也是聯合國制定聯合國制定永續指標(SDGs)之一,然而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原本與土地依存共生的農漁民與環境生態,是否也能順利永續?同樣值得關注。

本專題完整回顧過去七年,政府為光電開發所進行的四大土地釋出政策,以及目前開發現況。記者沿著海岸線記錄地景變化,探索光電開發在西海岸帶來的正負面效應,解析光電的土地需求壓力,對當地農漁產業及當地聚落及產業帶來什麼衝擊?

面對綠能轉型的多方利害關係人,現行政策是否周延或有不足?政府如何回應?專家學界對於光電與環境衝突共存,有什麼觀察建議?請您一起來閱讀、思考與關心。

3 則留言

  1. 光電破壞了生態!
    原本屬於地底生活的動植物,因為光電板長期覆蓋而失去生命,甚至有滅種的可能。
    發電有諸多方法,而生命卻是唯_。

  2. 政府根本帶頭示範真種電假養殖! !

    請當地各級民代去監督實際了解光電業者跟水試所承租魚塭如何真種電假養殖? 據了解承租魚溫已多年了, 早就都已併聯售電讓業者賺大錢, 請問水試所究竟何時會公告各承租業者的”養殖實績”出來? 拜託農業部好好督導底下水試所, 大家都在看是否有符合要達到平均養殖的七成喔, 不要再拖拖拉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