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故事
種回小林村的記憶: 大武壠族民族植物暨部落傳承 400 年人文誌。126頁
以民族植物為主題,帶出大武壠族400年部落歷史
『以前人都會說, 哪一棵樹沒摸過, 通通都摸過。』
在我們眼裡都是青綠色的山,在他們眼中每個山巒、山溝都長得不同。
台灣第一本從民族植物的角度,回憶小林村過去 400 年的部落人文歷史專書,昭和草、檳榔、華薊及刺竹等數十種植物,由植物專家嚴新富老師和部落耆老一同進行植物調查,將耆老運用植物的智慧記錄下來,並加入了大武壠族人文歷史的田野調查,在在透露大武壠族人與土地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書介紹了23種大武壠族傳統植物,植物與族人生活密不可分,依照功能分成:一、歷史,二、信仰,三、飲食,四、生活共四大主題,中間並穿插了與小林村有關的歷史、傳統信仰、習俗禁忌等等。
400年前,來自台南玉井盆地的大武壠族人,輾轉移動到高雄內山,在此生根、萌芽。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小林村,災後,倖存的小林村民移居到永久屋。族人對永久屋只有使用權,沒有土地權和房屋所有權,他們除了必須重新適應不同的生存方式,更失去了過往與土地的深厚連結。
永久屋社區沒有耕地,居民們把屋後小小的庭院化零為整,規劃成「大武壠民族植物園」,在這小小的空間耕種、復育過往屬於小林村大武壠族的民族植物。
年輕族人更利用植物園規劃了人文小旅行,以植物園栽種的樹薯、華薊、鼠麴草做成大武壠部落風味餐,以腎蕨、青葙編織成美麗花環。
「把植物種回來,是因為想要讓我們的孩子,還可以在新的故鄉看到祖先看過、種過、吃過的東西,
我們不想讓我們的小孩,忘了他們是誰。」徐明駿說。
在台灣生活那麼久,我們可曾想過「台灣」這個名字的由來?
小時候歷史課所學:「台灣」一詞源於荷蘭人所稱之 Tayouan 或 Tayowan(台窩灣),原指是台南安平一帶,後來輾轉變成整個台南,甚至成為台灣的代稱 —— 這個台窩灣社,是否正有可能是大武壠族人當年所建立的小社 Taiouwang?
直到 300 多年前,他們遠離台南原鄉,來到高雄山區與華薊相遇,是否仍保留了當年的名字 —— Taivoan。
一夜隆冬,月正圓,高雄山區的某個小聚落,正開始進行一場台灣少數專屬於女人的節日:
眾人吆喝下,幾位頭戴腎蕨花環的女性耆老黃湯下肚,開始載歌載舞,酣興之處,甚至將菜袋高高甩在空中。此時部落男性早已準備好,頂著一頭金黃色的假髮,穿著妖嬌的禮服,男扮女裝,帶著眾人演出一場大鼓陣,再次引來一陣大笑;部落資深美女們嘴卻還是不停地說:「你們都太含蓄,人家我們以前是如何又如何⋯⋯」
原來百年前,每到這一夜,女人不但可以盡情嬉戲玩鬧,更可以戲弄男人,而男人在這個晚上是怎樣也不能拒絕 —— 因為這一夜,可是專屬於部落女性的節日。
噍吧哖事件過了廿多年後,高雄小林村於 1937 年再度爆發抗日事件「小林事件」,一位走反未果的大武壠族人走逃深山,在路盡糧絕時,只見土地上開始冒出一株株野菜,救了他的命。
在過去數十年,小林村族人絕口不提這段抗日史時,那段當年的歷史,卻悄悄地透過野菜的名字,流傳到現今的 21 世紀⋯⋯
全書目錄
主編序
前言
第一回:歷史篇
Taivoan/從大武壠頭社到小林村
(一)昭和草
(二)台灣欒樹
小林人說/香蕉田間的香蕉白話
第二回:信仰篇
Kuba/在公廨,敬我們的太祖
(一)台灣矢竹
(二)刺竹
(三)五節芒
(四)檳榔
(五)青葙
(六)苧麻
小林人說/同年,分一點甜粿吧!
第三回:飲食篇
Miunun/作伙呷米買,作伙飲大滿酒!
(一)華薊
(二)薑黃
(三)木薯
(四)竹芋
(五)腎蕨
(六)高粱
(七)山柚
(八)薄瓣懸鉤子
小林人說/想家,就喝雞角刺湯
第四回:生活篇
Mahanru/用身體記憶永遠的楠梓仙溪
(一)山棕
(二)魚藤
(三)月桃
(四)九芎
(五)菖蒲
(六)黃豆樹
(七)台灣鴨腱藤
小林人說/以前的人,山裡的每一棵樹都摸過
後記
參考文獻
部落植物地圖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