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寮鄉原先就有風機在台塑周邊,近年海豐村周邊又新建五支風機,村民鍾林碟認為過度逼近聚落(攝影/林吉洋)

03》雲林海線的哀愁,空污重災區又逢大批風機入侵

從六輕聯絡道越過堤防,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達數百公頃的綠地,輝映在夕照下,大面積的白茅草在風中搖曳。而溼地則閃閃發亮,由文蛤殼壓碎的粉末鋪成道路,壓抑砂粉隨風揚起。令人難以想像,這裡兩年前還是雲林人冬季沙塵暴的噩夢根源,如今紛飛的不再是沙粒,而是翩然成群的野鳥。

由於六輕坐落於此,麥寮人承擔全台灣四分之一的碳排放量。為了供應更多的工業用水,集集攔河堰阻斷濁水溪,乾涸的濁水溪無法將豐厚的沙源送到大海,徒留溪口龐大的沙丘,每年東北季風來臨,沿岸居民「吃飯攪沙」,苦不堪言。

然而在官方與民間通力合作復育下,這片漫漫黃沙在兩年內變得綠意盎然,候鳥紛紛來棲,連稀有的東方白鸛、黑面琵鷺都出沒於此,濁水溪口重現生機。

就在眾人雀躍欣慰之時,風機來了。

濁水溪口逐漸恢復生機,吸引越來愈多候鳥進駐(圖片提供/吳明宜)

河口復育生態綠網,卻面臨風機威脅

吳明宜2014年從台北回鄉,重新關注生養他的這片土地,並與家鄉的朋友們記錄在地文化並推動濁水溪環境復育計畫,改善揚塵問題。「這兩年透過雲林鳥會的觀察記錄,不僅出現東方白鸛,還記錄到石虎出沒。生態的復原能力很強,只要有適當的環境,牠們很快就會回來。」

然而,2019年底吳明宜與夥伴卻得知噩耗,達德公司規劃在麥寮鄉設置大型風機,就連濁水溪口的堤外生態復育區也在開發範圍內,眾人十分錯愕。

吳明宜指著插上黃旗桿、標示預定開發風機開發位置說,「一旦13座風機插在這河口濕地,野鳥飛起就可能慘遭葉片擊落。」語聲未畢,一隊花嘴鴨大搖大擺走過馬路,渾然不覺大難臨頭。

花嘴鴨排隊過馬路的模樣十分惹人憐愛 (攝影/林吉洋)

大批風機將進駐雲林海線鄉鎮,距村落越來越近

對吳明宜而言,返鄉六、七年以來,好不容易在各方力量匯聚之下,終於有機會出現一個值得驕傲的綠帶,平反麥寮在煙囪空污下環境難民的形象,說什麼也得擋下風機。地方夥伴透過林務局向開發單位協調,經過一年多的協商,風電商最終減少村落的風機設置,然而海線鄉鎮,仍有多個風機開發案繼續進行。

目前達德公司開發的方式是化整為零,將78支風機分別以多家公司名義申請,遭學者質疑是在規避必須檢送環評的門檻(註)。

事實上,多年前台塑公司與台電已在濁水溪沿岸陸續開發陸域風機的示範風場,然而現在由達德公司設置的大型風機,直接分布於聚落周邊,吳明宜忍不住搖頭,「政府任由廠商框地,只要鄉間空曠地就開發,完全不考慮社區感受,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麥仔簝文化協會理事長吳明宜回鄉協助河口生態復育,力擋風機開發(攝影/林吉洋)

在地抗爭遍地烽火,居民批「軟土深掘」

目前預定在雲林開發的風機除了分布在沿岸,也往內陸四處獵地。從麥寮開始往南細數,台西、四湖、口湖、崙背,皆淪陷在風機開發陰影中。2015年起,達德公司以數家子公司名義,陸續取得風機籌設許可、申請環評或取得免環評函釋,並於2019年陸續施工。

就跟多年前的新屋、苑裡居民一樣,雲林居民也是到了動工,才知村莊要插風機,一波又一波的抗爭隨之而起。

2019年起,麥寮、台西、四湖等鄉鎮陸續發生阻擋施工的事件,各地成立自救會並產生連鎖效應,整個雲林陸域風機開發陷入僵局。2021年3月10日,台西鄉五條港一座風機進行立樁工程時,遭到上百名當地反對民眾包圍抗爭,要求停工。

居民代表凌晨訓表達心聲,「我們不反對綠能本質,反對的是粗糙決策跟錯誤選址,開發過程社區沒有知情權、參與權,橫柴入灶硬要插在庄頭庄尾,居民當然會被激怒。」五條港抗爭過後,廠商被迫依居民要求,該地點取消開發,以距離村落一公里範圍重新選址。然而台西鄉還有十多支風機依舊規劃開發,爭議猶未平息。

5月1日,台西鄉進一步擴大召開反風機大會,團結地方民意,邀集地方民代表態反對風機開發。發起人林輝煌認為,過去台電設置風機只在岸邊,現在卻侵門踏戶深入聚落,若不及時阻止,恐怕將來老弱婦孺都要活在噪音、眩影、失眠的健康風險中。

台西五條港村民抗議風機距離民居過近,阻擋開發商施工(攝影/林吉洋)

開發商達德在台西施工碰到自救會抗爭而陷入僵局,更往南的四湖鄉、口湖鄉也有居民籌組自救會,積極串聯備戰,即便有多支風機通過環評或取得免環評證明,在強烈抗爭下,已取得開發許可的風機計畫,也全告停擺。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因空污而槓上六輕,也聲援反風機抗爭。讓他憤慨的是,風機商以為透過頭人就能擺平地方,甚至引進黑道勢力,每每在抗爭場合總有黑衣人出現,讓居民甚為反感。他表示,這股沸騰的民怨就連中央級民代都被迫轉向表態反對,開發商騎虎難下,要挽回民意恐怕難上加難。

台西鄉反風機自救會發起人林輝煌認為風電商不夠尊重居民(攝影/林吉洋)

反空污不代表無條件支持綠能,回歸地方才能雙贏

以影像記錄六輕空污問題15年的台西子弟林家安,也不樂見綠能粗暴發展,「空污很嚴重,大家都希望早日解決台塑燃煤的問題,但這不代表綠能不需謹慎討論。綠能必須審慎規劃,必須與社區連結,才不會讓地方感覺被剝奪。」

他指出,陸域風機衝突四起,關鍵在欠缺社區參與,他質疑,「現在越來越多人對綠能打上一個大問號,地方除了出租土地,年輕人沒有機會,只是把空間發展權讓出去給大企業、大資本。」林家安認為,綠能開發必須回歸地方,以公民電廠或社區電廠為途徑成為地方翻轉的機會,廠商跟地方才能雙贏。

麥寮鄉原先就有風機在台塑周邊,近年海豐村周邊又新建五支風機,村民鍾林碟認為過度逼近聚落(攝影/林吉洋)

應實施政策環評及總量管制,減低綠色衝突

雲林的海岸線風機林立,長期關注海岸生態的環球科大觀光與生態旅遊學系副教授陳泰安表示,同一時間大批量開發風機,應當要實施政策環評且制定總量管制,才能夠避免區位衝突。

陳泰安指出,《海岸管理法》2015年通過,同時責成各地方政府擬定《海岸防護計畫》,雲林縣海岸防護計畫在2019年才公告、2020年5月才核定實施,而開發商的大批開發案,卻是趁海岸防護計畫生效前搶送。

「政府就這樣容許廠商跑在法律生效的邊緣,盡可能為陸域風機畫出最大範圍。」陳泰安批評,未來有一日,整個社會必須為今日決策付出代價。

景觀學者:風機開發必須兼顧聚落保護和環境正義

即使土地廣大的歐洲國家,仍不免發生陸域風電與居民、生態、景觀之間的爭議,許多國家都設下了最小距離的標準,從400公尺到2公里不等,台灣目前卻沒有最小距離的規範。

對此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名譽理事長郭瓊瑩認為,歐陸不僅規範比台灣更嚴謹,且歐陸屬集村模式,還有廣闊的鄉野緩衝風機衝擊,還有最小安全距離限制,然而台灣是散村形式、民宅分布是跳島式,風機更容易座落在住家周邊。「以目前法規而言對聚落的保護明顯不足。」

對於陸域風機欠缺規範與溝通,乃至將開發案化整為零、迴避監督的現象,曾任內政部海岸管理會審議會委員、參與審查陸域和離岸風電申請案的郭瓊瑩指出,許多開發案背後有行政壓力,審查程序都有「天花板」,亦即「非通過不可」,造成審查品質出現問題。她建議,應評估台灣的國土條件,增設安全距離,提供足夠緩衝帶,才能紓緩民眾焦慮。

「景觀上的美,必須落實生態永續與居民生活,同時考量環境正義與整體協調。」郭瓊瑩感嘆,如果為了求快而壓縮公眾監督,可能適得其反。她提醒,西部海岸有許多環境敏感地,大規模設置風電,應做整體評估,且必須落實知情權,提出生態補償與環境復育計畫,邀請社區參與,才是綠能發展的長遠之道。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名譽理事長郭瓊瑩認為陸域風機現行規範明顯不足(攝影/蘇建銘)

註:依照《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29條,「同一保護區內一次開發5支或申請開發與已取得許可之風機總數超過10支」、「距離有執照、門牌住戶250米內」之風機開發案才需要送環評審查。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