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越洋專訪》法國人民反風機:許多人被迫離家,漁民不是乞丐

風力發電和居民之間的衝突,並非台灣獨有,即使在歐陸風電先進國,一旦規劃不當、溝通不足,同樣會招致居民反彈。法國就是目前風電爭議如火如荼的國家,從陸域風機到離岸風機,都因不當選址,導致眾多人民籌組團體起身反抗,督促政府作出更周全的決策。

法國人民在風電時代下的處境和面對的難題,跟台灣有何異同?《上下游》幾經周折聯繫,專訪到法國兩大風電監督團體:「憤怒之風」全國聯合會(Vent de colère)「守護海角」協會(Gardez-les-Caps),為我們提供更多元的視角和深刻的省思。

憤怒之風:鄉村有七成人口反對風機

「有一個老人跟我說,她會被風機的噪音害死,她很老了,健康狀態也不好,如果真的因此而死,也很難歸咎於風機,這類的案子在法國很多。」「憤怒之風」會長丹尼爾.史坦巴克(Daniel Steinbach)說,「很多人因此離開了他們的家,因為那裡已經沒辦法住了。」

法國政府現行規範陸域風機與民宅建築最小距離是500公尺,但是史坦巴克批評,現在風機越來越高,高度已經超過200公尺,過去制定的500公尺距離如何足夠?(註:台灣對陸域風機無規範最小距離,詳情閱讀這裡

「參議院原本想訂1000公尺,但政府說這樣我們只有3%的地點可以設風機,所以就訂500公尺,」史坦巴克認為,這距離制定完全都是政治考量。

陸域風機大舉進駐法國鄉村,「只要有機會在鄉村做公投,有七成的人是反對風機的。」史坦巴克指出,風機的噪音和燈光不只困擾居民,也影響牧場動物,甚至有小牛因此死去。他舉出法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一份報告,證實風機的噪音和視覺干擾確實有害居民的身體、精神和社會整體狀態。

南法的Le Pouzin住宅鄰近風機(圖片提供/憤怒之風協會)

景觀生態拉警報,世界遺產旁蓋風機引發眾怒

風機對於地景的破壞,更是法國輿論焦點。法國人以擁有眾多歷史文化景點自豪,卻有風機廠商染指塞尚名畫中普羅旺斯的聖維克多山(Mont Sainte-Victoire),還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海中孤島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

這些開發案不僅無視歷史遺跡,也將重創觀光旅遊業,引發民怨沸騰,反對團體為了保護珍貴人文地景而上告法院。史坦巴克說,最近他們在媒體輿論上大獲全勝,連總統夫人都反對在歷史遺跡附近設置風機。

生態保育問題在法國也相當受到重視。史坦巴克說明,陸域風機可能衝擊的生物主要是鳥類和蝙蝠,而在審查過程中,鳥類保護的評估是比較嚴謹。「對標榜『綠色』的部門來說,鳥類比人和景觀還更重要,」史坦巴克開了個酸溜溜的玩笑。

風機矗立在法國Coutances Cathedral教堂附近,影響歷史建築的風貌(圖片提供/憤怒之風協會)

這狀況跟台灣的環評過程雷同,對於自然環境的審查評估遠多於對社會經濟影響的評估。不過史坦巴克也提醒,廠商做的生態評估結果通常有利於廠商,「畢竟這些評估人員不能對衣食父母太嚴苛。」

由於民間反彈激烈,2020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宣布減緩陸域風力發電的進程。同年2月,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及能源部長波恩(Elisabeth Borne)在參議院公開表示,當前的風力發展是「無政府狀態」。

守衛海角:沿海手工漁業發達生態豐富,政府卻特許風電商獨佔

匆促推動的離岸風機開發案,也點燃法國沿海居民的熊熊怒火。「政府完全沒跟當地居民討論,選址時也沒有進行環境影響研究。法國前六個招標建案全部都選在沿海小規模家計捕魚的區域。」位於布列坦尼 (Bretagne) 聖布里厄海灣 (baie de Saint-Brieuc)的「守衛海角」協會,會長凱特琳.普卓(Katherine Poujol)和理事會成員多瑪.勒卡本地(Thomas Le Carpentier)在受訪開頭就痛批政府失職。

普卓表示,風機建案都是由巴黎中央決定,「他們根本不暸解當地狀況,都是直接看地圖就下定論。完全沒跟當地人溝通,讓整件事成為一場惡夢。」

聖布里厄海灣的生態非常豐富,有保育類海豚、江豚,還蘊藏豐饒的漁業資源。普卓解說,當地漁民都是小規模家計式漁戶,三、四十年來經營模式已和海洋生態達到絕佳平衡。

但是離岸風電到來,立足的方式卻是傷害驅逐這些小型漁業,風場一旦蓋好,漁船就再也不能靠近。「我們第一次在法國見識到海洋被特許獨佔,」普卓義憤填膺說,海洋是全民共享的資源,就像是空氣或水,「為了蓋風電,他們將大海私有化,這形同在掠奪公共資源。」

法國布列坦尼的港口風貌,以小規模家計型漁業為主(圖片來源/pxfuel)

年輕漁民:拒領補償,只想繼續在美麗海洋上工作

聖布里厄海灣原本充滿活力,漁民都很年輕,平均年齡35到40歲。然而風電施工後,風場內全面禁止捕魚。風電廠商承諾會提供補償,但漁民們全都拒領,認為賠錢根本於事無補,「漁夫們都說:我們不是乞丐。」

法國有專業而健全的組織「漁業委員會」 協助管理漁業,他們會監督捕魚跟賣魚的程序、流量、分配與銷售。補償金就是由漁業委員會跟政府直接討論,而不是跟風電商協商。因為漁民捕了什麼魚、價格數量都有明確紀錄,法國政府就採用前5年漁獲紀錄的平均值,來計算每個漁民的補償金。

不過年輕漁民們完全不想談補償金,只想要繼續在美麗健康的海洋上工作,「拿那些錢要做什麼?泡在咖啡廳虛度光陰嗎?不可能。」

不是反風電,是無法坐視人權和生態被犧牲

除了希望風場能排除捕魚作業區,海角居民也希望避開鳥類遷移的路徑,以及魚類跟海洋哺乳類的生態敏感區。「聖布里厄海灣是500隻寬吻海豚的棲息地,而且牠們是保育類動物。別忘了還有珊瑚,珊瑚不只是存在於溫暖的海域,冷水海域也有珊瑚。」

普卓和勒卡本地進一步闡述海洋、生態和漁業的重要性,「地球上70%的面積都是由海洋覆蓋,而海洋不只吸收二氧化碳,也提供人類食物。漁業在社會跟經濟層面上都是一件正確跟公平的事情,如果管理妥當,對環境也有一定的幫助。」

普卓特別強調,守衛海角協會並非反對風力發電。「如果風電場選在對的地方,避開捕魚區、動物遷移路徑、動物繁殖保護區的話,我們完全沒有意見。但是以現階段歐洲各地已開發的風力發電場來看,這絕對是一個侵犯到人權、社會文化、經濟的問題。」

勒卡本地補充,「也是一個侵犯到動物權的問題,這很重要。大海是有生命的,當我們摧毀了大海,同時也在摧毀人類。」

法國守衛海角協會反對離岸風機破壞生態和漁業環境的海報(圖片來源/守衛海角)

法台對照,問題癥結如出一轍

法國的陸域和海上風電爭議,對照地球另一端的台灣現況,相似度驚人,宛如鏡相。被噪音侵蝕健康的老人家、無預警被剝奪漁場的年輕漁民,還有天上的飛鳥和水中的海豚,都是風機陰影下的受害者。

歸納問題癥結,兩國狀況也如出一轍:資訊不透明、居民不知情、規劃太草率、制度不完備。

「以官方的標準來說,政府是有公佈消息,但其實當地居民很難得到資訊。」普卓和勒卡本地表示,政府只把資訊放在網路上跟冷門報章雜誌的廣告裡。就算民眾上網搜尋,也很不好找,對鄉下居民來說是很難跨越的門檻。

史坦巴克指出,「風電商應從一開始就與村里的居民進行協商和告知,但他們並沒有認真看待。」然而法國人民可不是省油的燈,權益受創的民眾和聲援者將風電商告上了法院,「憤怒之風」十幾年來就經手過幾百件訴訟案。

普卓也提到,先前法國政府根本沒有制定離岸風電的法律,爭議四起之後才仿效他國法規,邊做邊改,到現在規範都還在變動中。目前法國政府套用的是跟德國、英國、荷蘭政府一樣的模式,程序依序是:進行環境影響研究、選址、進行公開辯論、公開民意調查,最後才開放招標。

討論綠能別忘了背後隱藏成本,也別忘「節電」

普卓認為,法國人並沒有真正了解風力發電,都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卻忽視它背後隱藏的社會和環境成本。如此攸關國家未來的重大方案,亟需公眾更多的關注和討論。

「在講到這些能源問題的時候,我們一直在討論風電,但是都沒有討論到該如何改善用電的方法?怎麼節省我們的用電量?」採訪尾聲,勒卡本地一針見血地點出關鍵:能源轉型是為了讓地球永續,若不從節電做起,再多的綠能開發也是徒勞無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