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雲林口湖台子港天微亮。30歲的船長許秦源準備出海收回前一晚放下的蝦蟹網。隨著天空的西南角烏雲密布,一陣雨瀑隨之而來。暴雨中,拉上來幾張網,預定的目標紅蟳、草蝦都沒上門,只有螃蟹幾隻,聊勝於無。許秦源酸酸地開玩笑說:「抓到內褲濕漉漉,抓到幾十斤啦,唉⋯⋯都是下雜魚,還有滿網子的水母。」
六月對台子港漁民而言,本來正是捕白鯧的季節,白鯧一斤可賣1500,若抓得到,一趟收入便是數萬。但由於達德公司的「允能風場」近幾個月來在海上趕工接連打樁,震動跟噪音嚇跑魚群,出海漁民屢屢空手而回,徒耗油錢。
打樁甚至持續到半夜,遠至四湖、台西都可以聽見如雷鳴的巨響,整個雲林沿海居民都深受其擾。因為風機施工,漁民只好在岸上保養船隻、整理網具。尚伯懶洋洋待在家裡刷手機,打電話問台西港的南叔、麥寮的男哥,果然大家都沒出海。「你看,因為打樁的關係,砰砰磅磅,魚仔攏總走了了。」
活力漁村豐饒漁場,風機卻選在這裡插旗
若只是施工打樁期間受影響,雲林漁村或可暫時忍耐,但大家真正擔憂的是,風機一插進海裡,以後還能繼續捕魚嗎?
未來雲林台西、四湖、口湖外海將切出一塊廣達82平方公里的海域,插上80支巨大海上風機,直接受影響的漁港包括台子港、箔子寮、三條崙、蚊港、台西漁港、五條港,關乎上百條作業漁船的家庭生計。
船長李平順表示,海域北側的台塑六輕完工後,海域上經常停泊等候進港的油輪,南側是五年前埋設的台澎海底電纜,再過去是外傘頂洲,雲林外海就只剩下這片海域可以抓魚。
這塊海域是台灣西海岸漁獲最豐饒的海域之一,其重要性可以從雲林南側台子港的活力看出來。相較於大多數漁村日漸高齡化而蕭索沒落,台子村卻因鄰近優良漁場,航程短、成本低、漁獲量高,仍有許多漁民在海上作業,這些漁民主要使用刺網捕撈,冬至抓烏魚、過年捕鰻苗、夏天有午仔魚、黑鯧、白鯧,一年四季還有大蝦、紅蟳。捕魚一年淨收入一、兩百萬者比比皆是。
當離岸風機如大浪無預警襲來時,雲林漁民並未束手就範,而是選擇挺身衝撞,捍衛世代賴以維生的漁場。
環評已通過,漁民才得知,風機動工引爆海上對峙
時間回到2020年初,雲林允能風場開發案環評已通過,許多在地漁民卻仍不知情,直到漁會通知開會討論漁業補償時,才知道熟悉的海域即將開發風機。
「大型風機插下去,以後是要怎麼樣撒網捕魚?」漁民想到冬天強悍生猛的烏魚群,得用三層網才攔得住,政府說要刺網漁民轉型改一支釣,完全不符當地漁業現況,漁民不怕驚滔駭浪,但風機卻如同海上突如其來的大霧,令他們感到危機四伏。
2020年6月衝突爆發,因風機海纜施工,海底生態嚴重受損、漁獲量急降,雲林台子港漁民一怒之下,與風電工作船爆發多次海上衝突。風電公司甚至從梧棲港調來9艘CT3漁船,意圖護航工作船進入漁民作業海域強行施工,引發雲林漁船緊急出海聚集,在海上包圍對峙,險象環生。這波衝突從海面延燒到陸地,8月漁民集體北上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陳情。
究其原因,風機業者以漁會為協商對象,但漁會有不同群體組成,養蚵、養殖漁民多在內海作業,人數較多,外海捕撈漁船才是受風機衝擊最大的一群,卻人數較少。率先抗爭的李平順表示,「外海作業漁船明顯不受重視。」
儘管漁會已和風機商簽下補償協定,李平順跟一眾不甘願拱手退讓的漁民,堅持不要補償、只要捕魚,籌組漁民團體「雲林縣近沿海作業漁船協會」,決心與海上風機長期抗戰。
年輕人回鄉捕魚收入豐厚,卻遭風機來亂
台子港漁民之所以能與風機抗衡,是因為有一批年輕的生力軍。討海以往被視為危險又辛苦的工作,但是近年陸續有一群厭倦城市繁華的年輕人,回到充滿人情的漁鄉尋找生機。
豐饒廣闊的大海確實給年輕人不同出路,只要勤奮加上經驗累積,捕魚一年的收入往往數倍於上班族。漁民林詩諭帶著兒子回鄉,學習操舵、出海捕魚,他說,「年輕人如果肯做,在這塊海上養家活口沒問題。」
但風機闖入漁村,打亂了這群青年漁民對未來的憧憬。「捕魚只要夠骨力,保證不愁吃穿,生活又自由,現在卻被壓著要把大海拱手讓人。」許秦源這位自幼跟阿公出海、擁有漁業碩士學位,立志要造大船的熱血男兒忿忿道,「一堆陸上的人胡亂管海上的事情,講什麼共生、轉型,哪一個人真的捕魚過,我帶出海試試看?」
18歲的漁二代李凱文原本打定主意繼承家業捕魚,但風機帶來變數,他心裡開始猶豫。「捕魚很講經驗跟海域熟悉度,風機擾動後,未來要重新累積。」他解釋,海況本就變化多端,「有時風雨大浪突如其來,有時起霧,如果一時視線不清,在風場附近作業就會有危險。」官員雖承諾風場完工後能繼續捕魚,但漁民認為不見得能兌現。
由抗爭到爭取協商權力,漁民被大舉拘提更堅定團結
相近於苗栗跟彰化漁民在風機開發過程中無力可回天,雲林漁民則不願退讓,經過一波波抗爭,漁民的聲音終於傳到政府耳中。2020年7月10日能源局首度南下於雲林縣府協調,然而漁方與風電公司各自堅持,經歷月餘協商均未能達成共識。
8月底,改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主持協商,要求雙方各退一步。「一開始換曾文生來主持協商也是僵局,然而漁民沒日沒夜在海上對峙,彈性已經疲乏。」李平順回顧,當時漁民面對打壓、分化,甚至連海巡方面都表示,再有海上抗爭將逕行逮捕移送。
漁民內部雖有堅守抗爭的聲音,甚至有人願意不惜一切代價犧牲,但是許多漁民家有老小,人情壓力下,帶頭漁民也不願見任何人被迫犧牲。漁民們最終決議召開緊急會議,投票結果為接受和談,才由抗爭轉向協商。
漁民最終與風機商達成協定,雙方承諾互相尊重,由風機商提出新的補償條件,未來風場完工須讓漁民繼續作業,並在風場施工作業須事先通知漁民,換得漁民允諾讓風機商繼續施工。
李平順強調,「協商過程,漁民從沒有談過金錢補償,訴求都是希望風場往西移動退出漁場,要錢自己動手,大海自然會給我們。」他們從頭到尾的訴求,都是希望沿海漁業能夠永續經營。
不料今年2月1日,雲林地檢署及中部打擊犯罪中心卻對抗爭漁民大舉拘提,共有二十餘位漁民遭指控虛報詐欺及組織犯罪。這一波被漁民視為秋後算帳的鎮壓,重創風電商與漁民建立的互信,不過反讓漁民們更體會到團結的重要性。
面對重重波折,雲林漁民並未陷於被動,反而展現行動力另闢蹊徑,爭取協商權利,成為風電開發以來,唯一能與廠商對等談判的自主漁民團體。
漁民化被動為主動,民間籲改革協商機制,保障漁民參與
認知到未來必須和風電共存,漁民與風電商雙方的協議中,除了開始長期監測漁業資源量,以了解風機開發的影響,另外一項便是協助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成立「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
中心首位主任鍾瀚樞表示,在風機開發過程中,基層漁民的資訊獲取和參與度都嚴重不足,民間組織有必要幫忙漁民培力。全程協助雲林漁民的環權會執行長涂又文認為,「漁民社群距離公民社會較遠,得到社會關注度也較弱,」需由外界提供法律及專業支持,幫助漁民落實討論、辨識問題。
民間力量的支援,讓這波雲林漁民的自救行動,不至於淪為補償金高低的談判,而是更具建設性的社會運動,寫下離岸風電開發制度的改革新頁。
涂又文強調,漁民作為利害關係人卻得不到參與機會,有些縣市的漁民就算不甘心,也只能認命拿錢走人。只有雲林漁民團結行動,卻仍遭到司法上不公對待。所以真正的共生,必須在制度上保障漁民參與,而不是發補償金,就要漁民忍氣吞聲犧牲權益。
風場跟魚場可以共生嗎?轉型不易,海上養殖前景不明
從苗栗、彰化到雲林,沿海漁村因離岸風電到來而元氣大傷,未來西部海域若真要插上兩千多支風機,沿近海漁業將何去何從?能源局、漁業署及地方漁會則提出沿近海漁業轉型的呼聲,例如「海上牧場」的概念,期望捕撈轉為養殖。水產試驗所亦在苗栗外海風場進行海洋養殖試驗,初步報告顯示養殖牡蠣、藻類獲得不錯成績。
然而漁環中心研究員吳斐竣認為,台灣西部海域東北季風強勁,海流極快,做魚礁或是水下箱網都不容易。雖然在德國、荷蘭都有離岸風機結合養殖淡菜、海藻的研究,但未有成功商業化案例。風電商擔心養殖影響基樁穩定性、增加營運風險,而德國漁民也不支持海上養殖,認為只是安撫漁民的的方案,口惠而不實。
吳斐竣的田野訪調也發現,受影響最大的刺網漁民,大都不願轉型,只想維持現有生活方式。漁業署提議刺網漁民可轉型一支釣或養殖,卻遭到漁民冷回:「釣魚和放網的技術完全不同,養殖更是另一種專業,不是說轉就能轉。」(漁法差異請點選這裡閱讀)
「大部分做規劃的(人),沒有資格跟漁民說『你應該轉型做什麼』,漁民比你更了解海,應該多聽他們的。」遍訪西部海岸漁民,吳斐竣認為漁民的專業必須受到基本的尊重。
漁民改去風電公司上班?
大海無邊無際,漁民大多養成獨立、自由的性格,儘管有開發商表示,未來可聘僱漁民當員工,但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副教授黃偉茹取樣調查六、七十位彰化漁民後發現,目前有轉業企圖的漁民,大部分都處於青壯階段,正是家庭經濟支柱, 若要轉為風電商工作,必須上課、考取證照及符合一定的實習時數(註),若沒有政府或風電商的協助,對漁民而言實有困難。
漁民阿軒就未雨綢繆,跑去考取鯨豚觀察員執照,事後卻發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相關訓練機會。而把漁船改成風場警戒船,大部分膠筏或舢舨都太小,除非有錢買大船,且若無人脈關係,也很難拿到工作缺。
長期研究漁村的臺灣大學人類系教授呂欣怡指出,風力發電帶著進步形象現身,其開發過程卻複製傳統能源的「搾取邏輯」(extractive logic),「風電提供的就業宣傳,又把漁村套上現代性的想像裡,要讓漁民脫離原本的生活文化。」
風電確實是台灣能源轉型必走之路,但政府倉促推動,導致區位衝突,而不透明的資訊與粗暴的溝通程序,更犧牲了漁民的生存權與漁村的未來。雲林漁民這一路走來的血淚經驗,充分展現出討海人的勇氣和尊嚴,也揭示了綠能發展過程中「公正轉型」的重要性。
註:CTV船員屬商船船員,漁民船員證可以轉商船船員證,但需要補上課程取得證照外,還需要至少一年的商船實習。然而商船實習機會極少,公司大多傾向聘用已經在職的人。
這是一篇讓人鼻酸的報導, 尤其是漁民為捍衛生存權而抗爭竟遭政府以司法公權力宜速法辦,這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嗎? 每天上菜場和超市買魚回家煮食的民眾能想像「檢察官和警察們是以怎樣的心態來對漁民擺出威權的臉孔」嗎? 台灣的政權竟能做到為了外強的風電商而以高壓手段制止在地漁民為活下去而不得不為的抗爭,那百姓們還要相信甚麼? 再吞忍甚麼?
這種情形和我們早些年恥笑 菲律賓、印尼、越南、委內瑞拉、墨西哥等等可憐的國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被外強透過其所扶持的傀儡政府來剝削該國人民的情形有何不同?
台灣不能容忍的不只是外強來設置產業賺走我們的血汗而已; 我們更不可以容忍的是-自己的權貴鄉親當起買辦,把人民當成生產機器和下蛋的鵝,及至於操控司法權,而以抓捕異議份子的做法來恫嚇和修理不願配合的自己的基層民眾。
這像是是自詡 最愛台灣、最會保護台灣、唯一能守住台灣的政府會做的事嗎?
我想問那些當初站出來替蔡政府顛倒是非, 無理說成有益, 在各媒體上鼓吹和辯護的可惡文青們現在很緘默呢? 我建議找出那些曾經為蔡政府寫文章 或者上媒體當說客的社團、文青、民代、名嘴和環評專家, 讓他們去風機施工現場鄰近漁村住上一個月, 請他們寫心得報告, 寫不出認錯的自白書以及解決方案的人一律下獄並接受感化教育 ; 我是不是比蔡政府仁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