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故事
本土非基改黃豆(台南十號),500克。
非基改(非基因改造)本土大豆,歷經9年研發新品種,蛋白質高出10%
台灣一年進口254萬公噸的黃豆,但是自給率卻只有0.18%(2017年農委會資料)。近年來農委會持續推動本土大豆復耕,其中包含品種改良,台南農業改良場從2006年開始培育新品種大豆,2014年正式命名為「台南10號」,蛋白質含量約有41%,比進口基改黃豆蛋白質高出許多,也比原本的高雄10號高出一成,營養價值更高。
台南10號除了蛋白質營養高,喝起來口感滑順,無豆腥味,豆子顏色黃亮,顆粒較高雄選十號大,加上無毒栽培,讓大家可以吃的健康安心。
因為台灣氣候比較潮濕,保存方式以冷藏尤佳。提醒大家收到貨之後盡早享用,如果短期內沒有食用完畢,即使是未開封還是建議放冰箱冷藏比較能保鮮喔。
三種黃豆比一比:台南4號、高雄10號、台南10號


支持本土大豆,讓身體土地都健康
大豆(包含黃豆、黑豆)是我們使用最普遍的豆類,除了豆漿外,沙拉油、醬油、味增、豆腐、豆皮……生活中處處可見大豆的蹤影。另外,大豆所含營養豐富,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植物性蛋白來源。
台灣每年進口約250萬公噸的大豆,是小麥進口量的兩倍。主要用於製油、畜牧飼料和加工食品,其中,有九成以上是基改大豆,台灣本土生產的大豆相較進口數量可說是微乎其微。
本土黃豆新鮮、採收後直接冷藏,比進口黃豆安心許多,也很適合乾旱缺水的極端氣候,希望大家能多支持,讓本土大豆也可以掀起一股強而有力的大豆炫風,可以在台灣的土地上逐年增加、擴大、成長,讓我們每日所食的豆製品開始使用本土非基改大豆,突破百分之百仰賴大豆進口的現狀。
上下游現與東石十甲有機農場、中都農產合作,提供自然栽培的本土黃豆給大家。
十甲有機農場的蔡一宏大哥專供雜糧作物,有大豆、小麥、花生、薏仁、芝麻,在嘉義東石為大家栽培作物。

中都農產與在地農民契作本土雜糧,以適地適種、篩選流程、分級處理,以提高的契作面積及產量,強化國產雜糧的競爭力。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