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有機卻不用有機種子?學者批有機種子標準形同虛設,應儘速修法

目前台灣有機栽培仍大多使用一般市售種子,而非有機種子,反觀國際對有機農業使用有機種子的嚴格規定,台灣仍有一大段路要走。農委會農糧署署長陳建斌表示,有機種子是有機農業的一環,目前政府對有機產業很通融,可以容許使用市售種子,未來會加強輔導有機種苗,「畢竟種子是農業的母親」,希望之後會有機種子驗證公司出現。

何謂有機種子?嘉義大學生物農業科技學系教授顏永福解釋,有機種子定義包括:使用前一代用有機管理的母本所生產的種子、營養繁殖的作物至少一代親本必須用有機管理、多年生作物親本至少須有兩個生長季節用有機管理。

學者:有機種子 兼顧人體安全與生物、營養多樣性

行政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日前舉行有機種子發展研討會,台大農藝學系榮譽教授郭華仁表示,現在有機農民幾乎都是用市售種子種植,即使種植過程不噴灑農藥,市售種子的處理過程並非有機,農藥仍可能會殘留在種子裡。「既然要發展有機農業,就應該全面讓農藥從世界消失」郭華仁強調,雖然不能百分百去除農藥,但必須朝這個方向前進,有機種子也應該要用有機方法生產。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陳世雄表示,推廣有機種子也是為了延續生物多樣性及營養多樣性,自從綠色革命後,雖然使得食物產量大幅增加,拯救很多人餓死,但卻也造成單一種植、單一物種,「我們75%的食物,主要來自12種植物、5種動物,有將近1000多種植物消失,很多物種一直在滅絕。」

顏永福也表示,有機品種需要具有遺傳多樣化才能適應各種環境變遷,因此有機農法禁用GMO基改種苗,反對遺傳背景均一、透過人工、生物或機械手段控制授粉的F1品種,而鼓勵使用具遺傳多樣性、這種開放授粉、不去控制授粉下長出來的OP品種。

顏永福解釋,遺傳多樣性等同營養多樣性,如果一直都吃同一品種,營養都是一樣的,若改以遺傳多樣性的有機種子,營養均衡不偏廢。

嘉義大學生物農業科技學系教授顏永福(攝影/劉怡馨)
嘉義大學生物農業科技學系教授顏永福(攝影/劉怡馨)

有機種子耐逆境特性 補足有機農法不足

此外,有機種子同時也能補足有機農法的不足。顏永福進一步說明,有機農法強調不噴灑農藥,植物容易受病蟲害影響,有機種子的栽培品種特性會不同於傳統品種,有機種子具抗、耐病蟲害特性,要能與雜草競爭,能在土壤和環境氣候逆境下生長,因此適當有機農業栽培的品種,可以補齊有機農法的不足。

台灣有機農法規定的有機種子標準 形同虛設

台灣有機農法規定,「應優先使用有機種子、種苗。若無前述種子種苗時,可使用不以合成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之植物性萃取或礦物性材料處理之種子、種苗。」顏永福表示,這等同豁免條款,買不到有機種子就用市售的,「多數有機農民使用不用化學藥劑處理的種子,這就算守規矩了。」

顏解釋,2005年國際有機農業推動聯盟的有機生產和加工基準法4.1條,規定有機栽培要使用有機種子或資材。這項規定已經成為國際標竿,是許多國家有機標準的立法參考。歐盟更硬性規定,若是有機農民買不到有機種子就不要種;美國則是較彈性的法律規定,一般有機農民如果要用傳統種子要得到驗證公司同意,除非真的沒有有機種子才能使用市售種子,執法過程非常嚴格,而這也促進了美國有機種子的大規模經濟市場。

台灣缺乏有機種子市場 「不修法根本推不動」

台灣有機種子少,使用有機種子的有機農民根本不成比例,目前有機種子主要來源是國外進口和自行留種。在國外進口方面,有機種子成本比傳統市售種子貴三倍,農民根本無法負擔,自然少人使用。

而國內業者是否有可能開發有機種子?業者也紛紛表示,台灣國內有機種子比例低,雖然有意願朝有機種子發展,但是國內就是沒經濟市場。亞合美生技公司董事長林壽如表示,台灣立法上還沒強制規定有機栽培必須用有機種子,供應需求是相輔相成的,雖然有開發幾項茄科類的有機種子,但比例非常少。

顏永福也坦言,之前有跟農民實驗做有機種子,但就是賣不掉,強調政府應先修法,強硬的規定農民使用有機種子,不然有機種子根本推不動。

22730439_1732521366766931_5209501448602853865_n
有機種子發展研討會(攝影/劉怡馨)

郭華仁:自行留種需注意採種方式與保存

在農民自行留種方面,僅有少數有機農民試做,而且自行留種的有機種子品質不穩定,量又不多,很難大規模使用。

參與研討會民眾也提出疑問,自己留種的特性會跑掉,量越來越少,對此,郭華仁解釋,品種特性跑掉,可能是因為留種時旁邊有不同品種,混到其他品種花粉,另外必須注意留種數量要多才有辦法維持品種遺傳特性。

郭華仁也說種子保存過程很重要,必須讓種子徹底乾燥,並放進冰箱冷凍保存,如此保存五年都沒問題。若要將種子拿出來使用,要必須先放置一段時間,讓它跟外界溫度平衡再打開,剩下的種子同樣維持乾燥、密封放進冰箱保存。

農糧署:目前「通融」使用市售種子,加強輔導有機種苗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趙秀淓表示,台灣有機市場增加,有機種子的需求也會跟著增加,使用有機種子是完備有機農業必須的一環。趙秀淓指出,短期葉菜是目前主要有機蔬菜來源,有機種子需求大,因此先朝這方向研究。

台南農改場針對小白菜、芥藍、夜萵苣3種作物9品種進行有機採種研究,結果顯示種植期、不同品種是影響採種量的重要因子,而密植栽培雖然會使採種量較高,但會造成田間通風不佳,影響後續田間管理。另外,種子播種前必須經過消毒,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結果顯示乾熱滅菌時種子水分含量需降低,同時這也是最佳的有機種子滅菌處理方法。不過,這些有機種子都仍在研究階段。

農委會農糧署署長陳建斌表示,政府大力推廣有機農業,而有機種子是有機農業的一環,但目前政府對有機產業還是很通融,可以容許使用市售種子,未來會加強輔導有機種苗,「畢竟種子是農業的母親」,希望之後會有機種子驗證公司出現。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