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 1017》防颱緊急,縣府未簽撤離計畫,中央啟動接管,明日先演習(Day 25)

面對風神颱風可能帶來的豪雨威脅,花蓮縣府仍未簽核撤離防災計畫,為緊急應變,中央協調所直接接管花蓮光復、鳳林、萬榮的防颱與撤離作業。因颱風路徑延後,中央決定明(18) 日先實兵演練,這不只是中央與地方協作成效的實地考驗,也是災民能否真正獲得安全保障的關鍵時刻。

總協調官季連成宣佈撤離計畫及演習細節。(攝影/楊語芸)

季連成:等不到縣府簽核,中央啟動「緊急應變」模式

依照《災防法》及正常的防災程序,地方鄉鎮村里所提報的撤離計畫必須送呈縣府,由縣長核定後再送交中央備查,並由中央提供必要的協助,但花蓮縣長遲遲尚未簽名核發。

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因當前情況特殊,依據《災防法》中「中央主動協助地方」的精神,直接啟動緊急應變模式來實施防颱與撤離工作,得以跳脫縣長簽核程序,避免因地方政府計畫尚未核定而延誤應變工作。

季連成強調,「政府是一體,如果中央在這個時候不作為,縣府也沒有核定,那就是政府的失職」。不過他也表示,颱風後所有的撤離計畫、後續的滾動式修正以及演習檢討,最終要回歸到正常的運作程序,「防災撤離是縣府應盡的作為」。

颱風路徑延後,爭取時間進行實兵演練

季連成指出,根據氣象署最新報告,風神颱風正在緩慢增強,不過颱風的路徑會向南修正,影響時間預期會延後,提供更多的時間進行防颱作業,明日下午兩點到五點進行全面性的疏散撤離實兵演練,並在 19 日上午召開演習的檢討會議。

季連成指出,當預測雨量達 200 毫米時,會發布 CBS 警告系統。「這個系統由中央來發送,透過中華電信,讓警戒區域內所有民眾的手機都能收到警告。」此時遊覽車、中型巴士會定點停放在集合地點,村民自行前往搭乘;而救護車會前往重病患者、獨居老人家接走需撤離者。

馬太鞍教會牧師宋美花表示,教會空間有限,無法收容 250 人。(攝影/陳徹)

撤離演習「車動人不動」,垂直避難者需上樓

當馬太鞍溪水位到達臨時堤防一公尺高時,會由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通知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長及中央民防管制中心主任,通過長橋、鳳林派出所及光復分駐所下達馬太鞍溪警報系統,發布長五秒、停五秒、連續九次的海嘯音警報。此外,每村都會配備警車或消防車,使用廣播車進行巡迴廣播,確保所有大街小巷的民眾都能聽到警報。

值得注意的是,演習時的  CBS 會加註「演習」二字,且採「車動人不動」的模式,救護車與復康巴士停於家門口模擬撤離並實際開往預定收容處所,以評估撤離時間與路線,但民眾不必上車移動。不過垂直避難必須真的上樓,並關閉門窗。

中山路二段的廣播系統已修繕並完成測試。(攝影/陳徹)

應變小組幾乎全由中央部會負責

由於中央全面接管,應變小組的組長幾乎全由中央部會擔任,為確保撤離車輛的調度與管制,交通運送組由消防署副署長擔任組長,負責要求所有車輛須在演習前 30 分鐘集結待命。負責實際清點與確認上車人數的疏散撤離組,則由軍方指揮官、中央觀察官以及村長共同擔任組長。

在後勤支援方面,由東辦(東部聯合服務中心)負責物資配送組的組長,專門管制收容點的物資發放;而所有收容中心的管理,包括沐浴站、床墊、飲水及物資等設施的到位,則由環境部的署長領導收容中心組。

太巴塱長老教會已備妥床墊、棉被等收容資材。(攝影/楊語芸)

此外,專門處理弱勢群體,如臥床老人、病患和孕婦等特殊對象的特殊觀察對象組,則由衛福部擔任組長。總協調官季連成和顧問負責在演習期間發布情境與指令;至於預警廣播組,則由縣警局副局長擔任組長。

最後,針對撤離場所的預先勘查與準備工作,由教育部負責學校的收容點,非學校場地則由原民會擔任組長。所有組別的工作預計在 18 日中午 12 點前完成,以利下午的實兵演練準時開始。

全面發放沙包 防颱準備同步驗收

為協助民眾加強家園防護,民宅所需沙包將在今日入夜前全數發放完畢。放置地點由各村長決定,可能設於活動中心或其他方便地點,供居民就近領取。季連成呼籲,年輕居民應主動前往領取;至於獨居長者、臥床病患或有特殊需求者,政府將安排人員配送,將沙包直接送至住戶家中。

季連成指出,所有土沙堆置場將加蓋帆布並以沙包固定,主要排水溝兩側亦會覆蓋防水膠膜,防止堵塞、確保排水順暢。相關防颱準備工作將於 18 日實兵演練中同步驗收。

戶政與替代役進駐 協助村長完成撤離調查

花蓮縣府補充,13 個鄉鎮事務所中,除光復、鳳林、萬榮三鄉外,其餘 10 個戶政事務所人員均已進入光復鄉支援。備役替代役也全力投入,協助演練中各項必要作業,包括協助村長確認保全戶名冊等行政事宜。

大同村村長邱金仲形容替代役的支援「猶如及時雨」,讓他終於鬆了一口氣。他說,過去各鄰長繳回的撤離調查表多為手寫,筆跡潦草、資訊不全,一旦找不到人就被擱置,工作全落在他身上,「實在沒辦法」。如今有替代役協助輸入資料、確認內容,並再度致電追蹤未聯絡上的住戶,讓他有信心能在今日完成名冊繳交。

替代役與志工協助確認撤離名冊。(攝影/楊語芸)

替代役人力調度失衡、專長未被善用

身為台灣史上首次替代役備役人員勤務召集對象,社區工作者楊富民表示,前兩天「幾乎都被關在糖廠掃地、清地板」,直到第三天才被允許外出協助民眾,但仍有約 1/3 持續留在糖廠從事清潔。

他指出,替代役擁有多元專長,這一梯次就有醫師、放射治療師、社工、水電及中醫等,但縣府並未依專業分工,導致人力閒置、調度混亂。

社工蔡駿凱則提到,「三個人可以掃完的範圍,派了十幾個人在打掃」,後來他和同袍們主動去與縣府的帶隊負責人討論,才得以進入災區從事他原本擅長的社會工作。楊富民建議,未來若能調查替代役的專長,並充分掌握災民的需求,就能有效運用這些專業人力。

替代役掃糖廠惹議,官員推說「上級交辦」

花蓮縣府民政處科長施劉振銓負責替代役的食宿、交通與夜間管理,他表示只掌握替代役具備電腦組裝、水電、汽修等專長,對有人具醫護、文書或社工背景並不知情,也強調自己是臨時接任承辦,為何要讓替代役掃糖廠,他僅回應「是上級交辦」。

民政處副處長吳俊毅則說,因中央指揮所及各單位駐紮於花蓮糖廠,環境受影響,因此需支援人力清理,至於是那個「上級」交辦,吳俊毅先說「中央要求」,又改口「是縣府分配」,一旁秘書則提到是「台糖調派」。

花蓮縣民政處副處長吳俊毅無法說明替代役工作派遣。(攝影/楊語芸)

收容點準備不一 防颱進度略有落後

記者前往多處預計收容地點,發現準備情形不一。太巴塱長老教會已備妥 20 人份床墊、枕頭與棉被,主事者表示「之前有收容經驗,東西是現成的」;但北富村收容地點「部落之心」預計可容納 50 人,截至今日下午仍無設備到位。

北富村 4 鄰鄰長溫綉苓家門前的小廣場被指定為集合地點,但她不清楚收容中心在哪裡,並擔心堰塞湖溢流後堆積的垃圾尚未清除,恐在豪雨後再次污染農田。

部落之心空間已經整理好,但收容設備尚未到位。(攝影/楊語芸)

馬太鞍教會預計收容 250 人,但牧師宋美花表示,教會僅有約 70 張椅子可供鋪睡袋休息,難以容納規劃人數,建議改在光復國小風雨球場搭帳篷較為安全。光復國小同樣預計收容 250 人,校長黃彤芳表示,教室空間足夠,但僅 16 間淋浴間恐顯不足。

就記者所到之處片面觀察,防颱與收容準備雖持續進行中,但進度略有落後,整體協調有待加強。

北富村污泥未清,居民憂心豪雨後再次污染農田與住家。(攝影/楊語芸)

上下游特約記者陳徹對本文亦有貢獻

馬太鞍堰塞湖災情系列報導,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