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鄉村發展經驗交流(1)Weyarn小鎮公民參與過程

系列前言:

近日政大、成大、東華大學、台灣農村陣線邀請了德國學者、鎮長來台交流,分享德國巴伐利亞邦鄉村發展的經驗。這兩位德國專家,分別為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馬格爾( Holger Magel)、德國聯邦鄉村競賽主席、Weyarn鎮長佩爾澤( Michael Pelzer)。

兩年前他們來台參加「台灣與德國土地徵收圓桌論壇研討會」,當時佩爾澤的體會是:「雖然台灣與德國兩個社會文化差異那麼大,但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這些問題我們過去全部都經歷過,我們有豐富的經驗可以交流當年我們是如何面對的。」

今年這兩位專家再次來台,聚焦在德國巴伐利亞邦的鄉村發展經驗,公民參與如何開端?土地政策如何決策?在公民參與的部份,台灣的邀請單位說:「當公民還沒有參與的意願與參與的能力,鄉鎮層級也沒有地方治理的意識與能力的時候,到底德國是如何開啟誘發意願與能力培養?」

在土地政策的部份,德國並非由官員、專家主導規劃,而是由鄉鎮層級的鄉代表、居民負責。台灣的邀請單位則是好奇:「台灣不相信基層民主與自治品質,大量使用不需負行政與政治責任的專家委員會,公民運動最終的努力,只能爭取到規劃程序中的聽證。德國的鄉鎮代表本來就很有專業能力嗎?鄉鎮的計畫品質本來就很好嗎?鄉鎮居民一開始就懂得透過民主參與影響鄉鎮代表嗎?若不是?這個發展過程是如何?」

此次兩位德國專家來台交流行程頗為豐富,上下游將從「公民參與」與「土地政策」這兩個面向,整理此次德國專家來台交流的座談內容。底下這篇報導針對「公民參與」為主題,至於「土地政策」將在近日以另文呈現。

巴伐利亞的鄉村發展 農村與城市同等重要

10013864_834491759899929_575586740_n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馬格爾( Holger Magel)(右)與德國聯邦鄉村競賽主席、Weyarn鎮長佩爾澤( Michael Pelzer)(左) 拍攝/楊鎮宇

昨日(3/12)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馬格爾( Holger Magel)、德國聯邦鄉村競賽主席佩爾澤( Michael Pelzer)到成功大學分享「德國鄉村發展過程中的公民參與」。兩人強調,鄉村的未來唯有公民參與進來,才能永續發展,但公民參與並不是天生就會的,需要方法與耐心,一步步推進。

馬格爾與佩爾澤兩人,都來自德國東南方的巴伐利亞邦,該邦實際從事農業的人口不到3%,但是農村面積並未減少,相反地,有八成的土地為農村,而且全邦過半人口居住在農村。

巴伐利亞的鄉村發展經驗,與馬格爾密不可分。他長期擔任巴伐利亞鄉村發展與土地重劃局局長,被譽為「鄉村更新之父」,非常重視公民的參與,對鄉村更新的理論與實踐有長期貢獻。他目前為德國聯邦國土空間發展國會小組成員、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

巴伐利亞邦的首府為慕尼黑,在此等大城市周遭的小鄉鎮,始終無法忽略「如何維持鄉村特色」的課題。距離慕尼黑二十分鐘車程的小鎮Weyarn,長期受到慕尼黑擴張影響,房價漲、人口外流。

一九九一年,律師出身的佩爾澤擔任鎮長,在他的帶領下,這個不到三千人的小鎮,有五百多人長期參與地方公共事務,集體凝聚出「維持鄉村生活方式」的共識,透過提供年輕夫妻留在村莊的優惠住宅、協助年輕農人取得耕地、發展在地產業等方式,讓居民留在農村。

Weyarn小鎮在佩爾澤帶領下,獲得許多大獎。二○○○年獲得全德國鄉村社區競賽的「居住的好地方」獎、二○○四年獲得歐盟鄉村更新的首獎。

1939686_834500349899070_718565845_n
Weyarn小鎮 來源:http://www.weyarn.de/weyarn-az.htm

馬格爾:公民參與,沒有人天生就會

巴伐利亞的鄉村發展經驗,既保留農村地景、文化,又強調城市與農村具有平等的價值。對於這樣的成就,可能會有「德國人比較守法」、「德國體制很健全」、「兩地文化社會條件不一樣」等評論,不過馬格爾認為,「雖然台灣與德國的社會文化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不論是一九七○年代的德國,或者是此刻的台灣,要推動公民參與都是一樣辛苦的,政府不在乎、不樂見公民參與,人民也不是天生就會參與公共事務的。」

「公民參與,需要不斷的研究、發展操作手法,我們當初也是在巴伐利亞一步步發展出來的。」馬格爾說,「我們剛開始從事農村更新的工作在做什麼呢?我們訓練村民如何烤好吃的農村麵包,訓練村民怎麼開會,如何在眾人面前站起來不會害羞、表達想法、意見不同時不要翻桌……」

馬格爾擔任巴伐利亞鄉村發展與土地重劃局局長時,設立了公民參與培訓中心,地方鄉鎮首長、職員、規劃師、公民都來參加培訓課程,「一開始很多鄉鎮首長都跟我抱怨,說老百姓太蠢太笨,不懂得怎麼解決衝突, 規劃科班出身的人則普遍認為,我們才懂得規劃,你們這些死老百姓啥都不懂,不是應該被我們管嗎?」

馬格爾說:「這其實觸及很深刻的問題,人如何看待人?專家與民眾的差異為何?行政首長、規劃專家願意傾聽人的需求,面對文盲、老人或小孩都應該傾聽,如此才有可能納入一切來思考,進而培養公民的參與意願與能力。」

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馬格爾說,德國人才接受「公民參與是天經地義的事,一個生活圈不該由少數人做決策」這個核心價值,揚棄過往那些「不關我的事情,頭人決定就好」、「有自己的小確幸,天天吃得飽就好」的觀念。

1902843_834504539898651_2064194654_n
weyarn小鎮( 來源:http://www.weyarn-tourismus.de/kun……/kloster-weyarn.html)

佩爾澤:公民參與,需要耐心與方法

10011422_834504686565303_903141526_n
德國Weyarn鎮長佩爾澤( Michael Pelzer)(左)捲動小鎮居民參與規劃鄉鎮的未來願景,被德國報紙評為鄉村民主的典範鄉鎮。 來源:http://www.weyarn.de/Gemeinde/Buergermeister.htm

馬格爾的說法,其實一開始當Weyarn鎮長的佩爾澤也有點半信半疑。佩爾澤說:「二十四年前我剛當鎮長時,若你問我農村的公民參與可行性,我不會給出正面的回答。」

在巴伐利亞邦,Weyarn是第一波參與農村更新的小鎮,佩爾澤鎮長認為要讓「公民動起來」的第一步是,全面公開資訊,讓所有居民與鎮長擁有同等的資訊量,「居民其實有各式各樣的本領,也可能不排斥參與公共事務,只是不了解情況,或是不滿只是被動接受公部門的決策結果。」

因此「公民意見坊」成了重要的民意匯集區,任何居民都可以表達意見,例如小學生在課堂表示社區都沒有書店,老師、家長與小學生便邀相關人士來討論成立書店的可能性。

等到意見匯集成熟後,再成立「工作圈」,也是由在地居民組成,目前Weyarn共有十一個工作圈,包括「老人與青年如何和平共存」、「社區農業」、「如何在鄉村進行社交生活」等課題。

鎮公所也與居民一同進行為時一年半的在地資源現況調查,在這一年半的調查期間,鎮公所、鎮議會不對任何重大議題做出決議。佩爾澤說,「這需要非常有耐心,對地方政治人物來說非常困難,但是就算快速做出決議,如果不是居民的共識,或走錯方向了,求快也沒有意義。」

透過公民參與,形成了「維持鄉村品質」這個集體共識,佩爾澤說「居民對未來要走的路有確信感,也更有責任感,因為這是多數共識下決定要走的道路。」

佩爾澤認為,公民參與是改變地方政治文化的最好方式,「不過公民參與需要非常長遠的過程,不可能當下頓悟,但也因為如此,讓農村的發展相對穩定,居民也更有自信心。」

延伸閱讀:德國鄉村發展經驗交流(2)鄉鎮作主的土地政策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