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農業缺工問題,桃園市八德區蔬菜產銷班第六班邱冠鈞自日本引進「乘用式葉菜類播種、防蟲、採收機」,為台灣第一部曳引機可附掛播種、防蟲、採收等三項功能的乘用型葉菜類栽培系統,邱冠鈞表示,以100坪溫室為例,使用本機械播種只需10分鐘、防蟲1分鐘、採收30分鐘,比傳統人工作業節省10倍人力,雖然機器一台要價150萬,但若以每公頃換算,每年可節省170萬元。
農委會農糧署農業資材組專門委員王文良表示,未來其他農友若有興趣引進,個別農民可補助1/3,合作社共同使用則是補助1/2。

「缺工三、五年了」引進機器解決人力需求
邱冠鈞妻子尤優佳表示,現在農作物面積越來越大,訂單也穩定成長,「我們缺工已經三、五年了,一直在想辦法」,於是自己在一年前就開始收集「乘用式葉菜類播種、防蟲、採收機」各種資料,並主動與日本方面洽詢,今年3月到日本實際觀摩,最後在10月引進。
尤優佳說,「針對這台日本機器,我們也做了許多改善、加強,變成更符合台灣環境的機器」甚至至有換零件,因為日本零件進口實在太貴,一些機器的固定耗材就自己去找,「不然當你依賴這台機器,你沒有零件更換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此在台灣找了許多符合這台機器的零件。」
尤優佳分享去日本觀摩時聽到印象深刻的話「沒有全面機械化農業很難生存下去」,尤優佳表示,「當時引進這台機器時,我婆婆看到,或是比較傳統採收的農民,都會說這機器不能用什麼的,一開始要改變比較傳統的人比較難」,但是,實際測試這台機器運作效果很好,也大幅降低人力,「在機械化過程中,我不用培養百分百專業的人,他只要會開曳引機就好,其他都設定都已經完成,不會有人為失誤,像是走的速度不一樣,造成播種防治資材的落差。」

機器播種100坪10分鐘 人力需花30分鐘,節省種子使用量
「乘用式葉菜類播種、防蟲、採收機」是一台曳引機附掛播種、防蟲、採收三組系統,裝卸時間不到10分鐘,目前要價150萬。邱冠鈞解釋,在播種方面來說,以前100百坪土地人力要花30分鐘,而現在機器只需要10分鐘,而且人力播種因為手感問題,有時候會掉落兩三顆種子,以至於後面採收無法規格化,現在使用機器一個點就是一顆種子,可以節省1/3種子使用數量,且也有利於之後採收全面規格化。

機器防除100坪60秒 一天一人就可噴3公頃
在防蟲方面來說,邱冠鈞表示,以前依靠人力背負(噴藥系統)的方式,100坪溫室需要10-15分鐘,但現在用機器只需要60秒,而且人力背負最多就是25公升,一天噴四間溫室就受不了了,但現在機器可以有100公升,一個人就可以噴3公頃面積,尤優佳強調,「人力背負真的對人體有很大影響,容易有骨刺,像我先生就是有骨刺,真的是切身經驗。」

100坪人力採收56小時 機器切根30分鐘後續整理20小時
而在採收方面,邱冠鈞也解釋,這台機器是由下方採收刀刃以搖動方式切斷菜根,並可依需求調整帶根或不帶根採收,有1-5公分的範圍可以調整,目前正常來說,機器採收完後不太需要整理,直接把整批菜收到籃子裡,預冷、出貨,而且保有蔬菜完整度、葉子不會破、根部不會斷。
「大家最怕使用機器後,需要花更多人力做後續處理,但這套機器測試到現在,正常情況下不太需要花太多時間去整理它,但是作物割完後還是需要依靠人力去收,主要取代的是在田間拔起來和去根的動作。」


邱冠鈞表示,短期葉菜採收是人工需求最多的環節,以人力進行葉菜採收,100坪溫室需作業56小時,以每小時160元工資計算,需8690元,以新型葉菜採收機切根100坪僅需30分鐘,後續人工理菜20小時,可節省5760元,評估每公頃(30間溫室,一年複種10次計算)每年約可節省170萬元。
尤優佳則強調,今年夏天溫室平均溫度是42度,最高溫65度,所以其實在溫室很不適合人體工作,希望能在溫室作業時間越短越好,「所以我們想說用曳引機的方式,讓在裡面工作的人比較舒服,做更有效率的工作」尤優佳表示,希望這種重複工作的勞動力可以用機器完成,人可以做一些比較資訊化的管理,像是品質、出貨、跟客人接觸等,「而且這種重複性勞動工作,其實機器一定會比人精準,我叫他播一顆它不會播兩顆。」
農糧署:農機第一台補助2/3 第二台個別農民補助1/3
農糧署北區分署長蘇宗振表示,短期葉菜是台灣重要蔬菜供應品項,尤其桃園市鄰近北部消費市場,是北台灣短期葉菜重要生產基地,因此在缺工問題下,導入機械化農業非常重要。
現場農友詢問,農業人力缺工嚴重,觀摩下來這台機器實際操作也可行,那政府是不是也能讓農民全面使用。對此,農委會農糧署農業資材組專門委員王文良表示,農糧署去年訂辦法,今年開始實行農機補助計畫,針對農民引進國內適用的第一台農機,經審查台灣是用後就可獲得農機費用補助2/3。之後農民若想引進第二台農機,則是依據各產業輔導補助,個別農民補助1/3,合作社共同使用則是補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