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南農改場、花蓮農改場、高雄農改場
依據中央氣象局預報,1月29日起將有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2月2~6日更達寒流等級,總體寒冷時間可能長達10天,且第二波的「寒流」比月初的寒流更強,農改場專家呼籲農友儘早採取防寒措施,提供以下作法減少災害損失。
水稻、農藝作物、果樹與花卉,可以這樣防寒!
文/台南農改場
一、水稻:
水稻育苗中心正在綠化中秧苗,於寒流來前應加強覆蓋一層塑膠布保溫,俟寒流過後再將塑膠布掀開,以防寒害或凍傷,但請注意,塑膠布上積水之清除。未插秧田區請於寒流來時暫停插秧,等寒流過後再行插秧;已完成插秧者,請灌滿3~5公分水位以資保溫。
風勢較大區域之南北狹長田區,可於田區中央以田土糊一條東西向之「軟岸」,避免田間水域集中南邊,造成田區南邊秧苗淹水受害,而北邊秧苗不會因缺水而寒害。本田生育初期如受寒害凍死,在寒流過後先行補植,然後可酌施少量氮肥促進恢復生長。
二、農藝作物:
1月下旬正值農藝作物(大豆、紅豆、玉米、小麥等)播種季節,未播種者請等寒流過後再行播種,已播種之田區則要作好防寒措施,寒流來時於畦溝灌水管理,維持田間土壤濕潤,以維持根溫減輕寒害。在寒流過後天氣穩定時,可補充少量氮肥以恢復植株生長勢。
三、果樹作物:
山區果園易受到寒流影響,農民平常應注意果園樹勢管理,以提昇樹體本身的抵抗能力;在果樹受風面設立防風林,並善用防風牆,是基本的防寒措施。
另外,當寒流來臨時可採取以下防範措施:1、加強包裹樹幹、果實套袋、表土覆蓋等,例如木瓜、蓮霧等不耐寒作物更可以不織布等質材進行全株包覆防寒。2、增施鉀、鈣肥以增加作物耐寒力。3、冷氣團過境時實施果園噴水。4、寒流過後則必須在葉面上噴灑低濃度氮肥等營養液,可促進植株與果實恢復生長,減少損害。
四、蔬菜作物:
可採收蔬菜請立即採收,未採收部份加強畦溝灌水管理;瓜果類應設置防風牆、網或覆蓋簡易塑膠網、防風罩、塑膠布或採隧道棚栽培,寒流期間應將設施塑膠布全部放下固定,待溫度回升後速掀開覆蓋,以免濕度過高造成病害發生。
五、花卉作物:
露天或黑網設施栽培可於迎風面設置臨時擋風牆,以塑膠布架高2公尺為例,防風效果約達16~20公尺,臨時以不織布覆蓋於作物上也有防寒效果,畦面覆蓋稻草或黑色塑膠布保持土溫,可視開花程度儘早採收。
設施栽培花卉保持植株及介質乾旱有助於抗寒力,並將設施四週之防風塑膠布放下,密閉的設施可保溫防風減少寒害,有地下水為水源的設施,可於氣溫最低時以淹灌或灑水於地面上來提昇溫度,切勿噴水於植株上,以暖氣機或加溫機於密封設施內加溫處理,注意燃油啟動之機械廢氣須排出設施外,以免乙烯傷害。
蓮霧棗子若成熟,建議提早採收
文/高雄農改場
高屏地區主要栽培熱帶作物,較不耐低溫,尤其是目前正值結果期的蓮霧、棗等果樹。蓮霧於氣溫12度以下即可能發生果皮損傷、落葉、落花、落果等現象;接近成熟的棗果實最怕遇10度以下低溫,若伴隨連續下雨,在雨停後又遇到艷陽高照的三溫暖折騰,果皮會產生污斑。因此緊接而來的低溫特報,山區果園提前作好防寒措施,平地果園隨時注意低溫變化。
成熟度足夠的棗、蓮霧果實,建議提早採收;蓮霧園加強土壤保濕,低溫期間可引灌溫度較高的地下水保持根溫;葉面噴施鈣及磷鉀肥,提高樹體耐寒力並促進樹勢回復;幼果期的果實可考慮提早套袋,減少冷風的影響,在果園周圍設立防風網,減緩果園降溫速度;正值開花的果樹(如芒果)建議加強飼養授粉昆蟲,增加授粉著果率。
由於冷氣團常伴隨下雨,對正值採收期的小果番茄,應適當提高土壤溼度、避免土壤過度乾燥,否則稍有下雨而立即造成落果及裂果,建議番茄農盡量利用防雨設施栽培,以減少低溫期降雨的損失。
天氣轉濕冷,小心蔬菜病害蠢蠢欲動
文/花蓮農改場
宜花地區一月中下旬受東北季風影響,天氣由乾冷逐漸轉為濕冷。在低溫且濕度高的影響下,本季主要栽種的瓜類、番茄、短期葉菜及青蔥等作物,極易受番茄晚疫病、蔬菜露菌病及菌核病等危害,目前已有部分蔬菜及番茄已陸續有晚疫病及露菌病的發生,提醒農友們需多加巡田,注意防範病害的發生蔓延。
蔬菜露菌病溼冷霧濃容易發作
蔬菜露菌病可經由風、雨和昆蟲傳播,危害瓜類、十字花科及青蔥等多種作物。本病害發病條件為濕冷的氣候,而在霧氣濃的天氣型態下可加速其發展。露菌病多從老葉開始感染,孢子主要由葉背氣孔進入,造成葉面出現黃色斑點,於葉背相對位置長出白色霜狀物及孢子,孢子會再經由空氣中水氣或雨水散播擴散至其他植株。

連續低溫高濕,引發菌核病
番茄晚疫病同露菌病,在冷涼高濕的環境下適合發生,而降雨及風力更會助長病害快速蔓延。本病害危害番茄之葉部、莖部、葉柄及果實,被感染的部位初呈水浸狀圓斑並在合適的濕冷環境下逐漸擴大,莖部及葉柄被害時會產生黑色壞疽斑,被害部位以上之組織因缺水而枯萎。
除上述兩病害外,提醒農友們須注意近期連續低溫引發的番茄及蔬菜菌核病。菌核病以菌絲或菌核在植株殘體及土壤中存活,每年值低溫潮濕時,病原菌便發芽侵入破壞植物組織,引起生長衰弱,嚴重時患部縊縮、軟爛,並產生白色棉絮狀菌絲團,造成植株死亡並影響產量。


防治策略:採用亞磷酸做預防
在防治策略上,因蔬菜露菌病及番茄晚疫病在潮溼及霧氣濃厚的環境下傳播迅速,花蓮農改場建議農友須在雨季來臨前提高警覺,掌握預防重於治療之觀念,事先噴灑1000倍的亞磷酸 (H 3PO 3) 稀釋液於葉面,每七天一次連續噴灑2-3次,提高作物的抵抗力。
農友們可選用已中和好之亞磷酸產品,或自行以 1:1重量比例進行中和亞磷酸及氫氧化鉀(KOH);在藥劑部分,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之推薦用藥,若田間不慎發生上述任一病害,首要拔除病株,帶離田區,以減少感染源傳播。
菌核病的防治,須於栽種前利用木黴菌做土壤介質混拌及有機肥混拌,以減少留存於土壤內之病原菌量。

菌核病發病後之藥劑施灑則可參考植保手冊番茄白絹病、蔬菜菌核病之用藥,或查詢農藥資訊服務網。施用時須注意農藥標示,包括稀釋倍數,使用時機以及安全採收期等,且須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輪用以避免抗藥性的發生。如農友有病蟲害防治的相關問題,可聯絡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電話:03-8521108分機3605)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