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境農場為國內著名觀光景點,但其中九成以上民宿都有違建,而中央地質調查所也曾公告清境農場有六成土地位於山崩、地滑或地質敏感區。不過,南投縣政府近日決議有條件解除清境地區「禁、限建令」,此舉引來環團質疑,既有違規民宿不處理,現在開放,等於是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清境農場有六成土地位於山崩、地滑或地質敏感區,影片拍攝、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
清境超限利用山坡地禁、限建,今年5月15日將解禁
南投縣政府建設處處長李正偉表示,當初莫拉克風災侵襲,仁愛鄉廬山地區大規模崩塌,開始檢討超限利用山坡地問題,因此縣府在2012年5月實施「禁、限建令」,針對清境地區全面暫停核發建照,期間展延兩次,將在今年5月15日截止。
在展延期間即將到期之際,南投縣縣長林明溱表態,若再禁限建恐引發民怨,裁示將有條件解禁。而李正偉則指出,由於實施「禁、限建令」,當地居民無法擴建,「小孩長大沒地方住,房子要擴建,或是老舊房子要整修,都申請不到執照。」
李一再強調,此次並非全面解禁,而是針對舊有民宅社區,像是忠孝新村、榮光新村等,這些可建築用地才放寬;對於一般民宿或旅館,仍然沒解禁,一樣管制超限利用。
但解除「禁、限建令」,是否會讓環境敏感的清境地區,情形更惡化?李表示,以忠孝新村那邊來說,本來就有房子,透天厝一層樓,未來可以改建成兩層樓,「這在許可範圍、可建築用地內,並不會讓情況更惡化。」
清境農場六成土地位於山崩地滑或地質敏感區,民宿九成違規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清境總面積有497公頃,有219公頃為林業用地、佔44%;其次依序為農牧用地177公頃、佔35%;遊憩用地52公頃、佔10%;建築用地8公頃、佔1%。而過去中央地質調查所也曾公告,清境農場有六成土地位於山崩、地滑或地質敏感區。
如何避開高達六成的環境敏感地區做開發?李解釋,建照送進來,如果是一般建築用地,且不在環境敏感地區,這部分就照常審理送件;但若屬於可建築用地,卻又在環境敏感地區,就會以比較嚴格方式,透過專案審理方式核准;縣府也會定期稽查違章建築,且新違建即報即拆,在大型開發區也不可能讓新違建產生。
不過,目前清境地區高地質災害風險區,就已有多家民宿存在,恐造成災害,李對此回應,早在民國八十幾年,由鄉公所核發建築建照,這些民宿就是取得建照後,先蓋農舍,後來違建擴充。縣府已將112家民宿列管,定期稽查,其中八至九成有違規事實,「但縣政府人力、預算不夠,全縣一年預算只有一百萬,拆一棟就要三、四十萬,今年已經拆三棟。」


地球公民基金會:解禁後違規民宿如何處理?
李指出,縣府做的就是拿回建照核發權,改由縣政府發照,並且新違建即報即拆,不讓違建擴散。但對於既有違規民宿該如何處理?李表示,將依照後續國土計畫一併解決,透過地質調查,按照地質評估結果,若不可開發,這些民宿就得搬。
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清境地區大部份是山坡地農牧用地,這些民宿違規型態,跟宜蘭農舍狀況一樣,大部份先在農地上蓋農舍,合法拿到建照後,再加蓋違建,縣府本來就可依區域計畫法處理違建,但縣政府都以預算不夠為藉口。
而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吳其融則指出,縣府過去實施「禁、限建令」手法確實值得商榷,這次有條件解除也不完全錯誤,「但重點是既有開發都是違規,政府要怎麼去面對這件事?不是說單純解除『禁、限建令』就好。」
吳強調,既有違規事實應先處理好,公開所有違規民宿資訊,再去做後續解禁,「現在民宿不斷暴增是事實,如果放寬,那這些既有違規要怎麼引導?還是又放任另一波違規出現?」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解除禁、限建令將對清境雪上加霜
「解除『禁、限建令』這件事,對清境地區等於雪上加霜,開放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理事長蔡智豪直指,清境地區是特殊地段,位於中海拔、降雨量高、地層不穩定,是個脆弱地帶,開發必須考量森林保護跟整體安全問題。
蔡進一步解釋,「縣政府應該要面對的是既有違建超標問題,怎麼面對已經違規民宿?如何善後?難道跟廬山一樣,地方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當地整個垮掉?」強調解除「禁、限建令」並非重點,縣府應該要務實面對超限、違建問題,這才是核心。
蔡表示,這幾年禁限建不能開發,對地主來講是傷害、損失沒錯;但九成民宿違建也是事實,「縣府的標準倒底在哪?讓合法的被禁止,卻不處理既有違規。」蔡強調,清境地區必須低密度使用,將區域安全、生態保育一併考慮,重新檢討山區該怎麼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