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急行軍,先行區版圖拓展到高屏1289公頃,漁民意見分歧

繼嘉義布袋及台南學甲的漁電共生區先行區範圍在11月16日公告後,經濟部、農委會、內政部馬不停蹄,開辦第二批漁電共生先行區說明會,昨(17)日再度下鄉舉辦座談,上午高雄場在彌陀區公所,下午屏東場移師佳冬鄉公所舉辦。

在農委會與經濟部規劃下,第二批漁電共生先行區在高雄有622公頃,佔全市魚塭面積15%,屏東先行區有667 公頃,佔全縣養殖面積14%。比照第一批在台南、嘉義的劃定方式,先行區排除生態敏感區與保育物種後,經預告與地方說明會後,不必走完環社檢核程序,即可逕行公告。

說明會上,出席漁民大多期待漁電共生能增加收入,不過高雄漁民希望能由漁民自主發展專區,而非由光電業者主導整合。屏東漁民同樣表示由下而上的意願,此外更期待政府協助貸款支持,盼台電解決饋線不足的問題。

不過屏東養殖重鎮林邊漁會總幹事陳忠敏卻不敢樂觀,他認為林邊佳冬的養殖環境非常集約,尤其以高單價的石斑、午仔魚為主力,投入時間、成本極高,目前返鄉青年漁民取得土地相當不易,面對漁電共生,養殖戶多半保持觀望。而光電業者也感受到,漁電租金對屏東漁民的吸引力並不高。

高雄市漁電共生先行區範圍(圖片來源/經濟部)
屏東先行區集中於佳冬、枋寮(圖片來源/經濟部)

高雄漁民:若要做漁電應由下而上,由漁民自主發展

身兼漁民身份的茄萣農會總幹事楊至穎認為,現在先行區是由上而下規劃,由政府打開專區大門後,由光電業者進入漁村整合。考量漁民的自主意願,應開闢由下而上、漁民自主籌設專區途徑。彌陀區漁會總幹事林子清則表示,若先行區漁民有意願,應提供管道一同納入。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對此回應,高雄市府已設置綠電小組,提供單一窗口服務,未來地方自提的漁電共生專區,將由綠電小組研擬推動程序。

高市府:漁電共生勢在必行,容許使用審查將從寬認定

林欽榮並表示,推動漁電共生是陳其邁市長政策之一,高雄養殖區推動漁電共生勢在必行,以補足過去兩年的空白,未來高雄市政府將成立跨局處綠能小組,加速協助業者及漁民處理行政程序。

也有人轉達光電業者疑慮:「現行魚塭周邊的工寮或設備等既有設施,是否會阻礙容許使用審查?」林欽榮回覆,將一併務實處理,從寬認定,絕不會因為魚塭申請設置漁電共生而演變為要先拆違建,若有必要,高雄市政府會頒發行政命令解決問題。

茄萣農會總幹事楊至穎認為漁電共生不能變成政府為光電業者開門整合漁民,應該同樣提供漁民自主整合發展的空間。(攝影/林吉洋)

屏東現場:要做漁電,盼政府提供貸款與饋線

下午的屏東場說明會,發言民眾同樣樂觀期待漁電共生,希望政府協助盡快提供饋線空間及貸款融資方案,讓漁民可以自己辦理。也有漁民盼望政府提高獎勵措施,甚至提供電費優惠方案,讓養殖戶不必負擔額外的設施增加成本。

立委鍾佳濱表示,屏東從曹啟鴻擔任縣長時期開始推養水種電,為台灣發展綠能首開先例,後來雖然光電設施有許多爭議,包括侵占農地、假農業真種電等問題,但是農電共生的初衷是幫忙農漁民增加收入,克服農漁產品價格起落風險,未來在秉持農業優先原則下,會全力協助相關法案盡速立法。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則坦言,佳冬林邊多以高單價的石斑、午仔為主,在露天的情況下或許兼營共生型光電意願不高,建議生產者可發展室內型漁電共生,藉由環境控制來增加產值。依現行規定,室外養殖的漁電共生可設置的光電面積為40%,室內養殖型的漁電共生則可上升到80%,盼能提高養殖戶誘因。

高屏地區的露天魚塭(攝影/林吉洋)

林邊漁會:土地集約使用,難做漁電共生,養殖戶觀望居多

管轄林邊、佳冬兩大養殖區的林邊漁會總幹事陳忠敏表示,佳冬鄉的養殖區相當集約,七成以上的養殖戶養殖面積都在一甲地以下,養殖多以高經濟價值的石斑、午仔魚為主,許多年輕的養殖戶返鄉都不容易找到土地,要讓漁民去做漁電共生恐怕有難度。

也有佳冬漁民私下表示,佳冬魚塭的價格以分計算,每分地兩、三百萬不等,年輕漁民想養魚都快要找不到地。尤其養殖重鎮塭豐村的魚塭面積就750公頃,堤岸上連站人的地方都十分侷促,密集程度由此可見,不知道這樣的環境如何搭建光電板?

鳥會盼望解決人鳥衝突、文史團體盼重振養殖王國

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在說明會上表示,政府規劃漁電共生先行區雖已排除敏感地區與保育物種,然而由於養殖漁民長期敵視候鳥,政府若要以公共資源發展綠電產業,應朝向生產、生態兼顧。他建議找第三方評估,將生態監測與生態補貼納入漁電共生發展,解除漁民心中長期敵視候鳥的刻板印象。

林仔邊文史保育協會吳武達表示,台灣的養殖魚種普遍生產過量,價錢起落時常賠錢,但是草蝦自給率卻不足,他認同透過漁電共生來幫助台灣不足的養殖業,找回養殖王國榮耀。

光電業者:石斑養殖高報酬,每公頃30萬租金誘因不足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周克任則認為,漁電共生的立柱式光電板會妨礙龍膽石斑的收成作業方式,必須先試辦一部分區域,提出方法說服漁民如何克服光電設施與養殖作業衝突,才有可能進行大面積推行。根據他觀察,佳冬主要的石斑養殖戶並未出席,可見漁民仍持觀望態度。

與會的光電業者則私下表示,雖然屏東場出席者眾多,但是實際感受到石斑養殖戶意願並不高,石斑午仔魚都是高投資、高報酬的養殖魚種,漁電共生提供每年每公頃30萬租金對養殖戶而言,吸引力其實十分有限。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周克任表示,在未能提出光電設施如何解和石斑養殖作業的解決之道前,難以大面積發展漁電共生。(攝影/林吉洋)

《海管法》新增審查程序,經部:由能源局統一做可行性規劃

沿海地帶的漁電共生還要面對海岸法規問題,《海岸管理法》在6月公告實施「一級海岸防護計畫」,對光電業者可能造成新增的審查程序影響。對此曾文生表示,原則上在漁電共生先行區中屬於海管法的範圍,會由能源局統一來做海岸管理的可行性規劃,送交內政部營建署。

按此模式,業者只需配合能源局提出的可行性規劃,說明如何完成規範事項,即可不必另外就個案送營建署審查。而在先行區之外,若地方政府自行劃設漁電共生專區,可能會碰到生態敏感地的部分,還是要送營建署依照海管法審查並完成環社檢核程序,才能夠進行開發。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