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崙背羅厝社區阿公阿嬤們的「快樂打擊人生」

  當習慣於鄉村的生活,將會慢慢把身邊所羈絆的事物解放,慢慢去感受生活中真正珍貴的事物,例如:今天在午後的美好時光中,伴隨著音樂來到雲林縣崙背鄉的「羅厝社區」,還沒停好車>>>>>>就聽到「咚咚咚──」的鼓聲,伴隨著熱鬧的聊天聲傳了出來。

  於是諾米童,趕快停好車,快快的湊近過去看看,是什麼樣的活動?能夠有一群長者們一起聚在一起呢?

   走進去一看,發現到好多的長者,臉上都帶著美美的笑容,原來是阿公阿嬤們正歡樂的上著打擊課,在老師的引導之下,節奏節拍雖然有些有趣,但也不失為一種鄉村樂章的活潑。

  這時候開始發揮小童聊天的本事,因為聽說:羅厝社區在公所的協助下,透過關懷據點的辦理,讓長者們週一至週五都能夠有機會在這裡一起共食,一起聊天。

  這時候有長者說:因為關懷據點的辦理,讓大家能夠有機會聚在一起,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不太清楚了解據點在做什麼,但是慢慢地大家相互的相招、聊天,覺得在這裡,除了可以一起吃飯,過程中不僅熱鬧,還可以作伙吃飯聊過去,且每天志工與工作人員,早上及下午各安排不同的活動,如:畫畫、書法、手作DIY、客語等…,也會不定期舉辦戶外教學活動,讓長者們能夠有機會,到處去走走看看。

  最近,課程老師更把打擊課的樂譜,改編成有趣的「西瓜切」口訣,讓長者們在學習中能夠更加輕鬆,現在這裡每天約有25位長輩參加據點活動,因為參與社區活動,讓大家感情非常活絡,聽到這裡諾米小童深深的覺得,在這裡的阿公阿嬤活力完全不輸給年輕人呢!

  這時候,授課老師準備進入下一趴的課程,長輩們也真的粉認真地拿好各自負責的樂器就定位,看見一位阿嬤敲敲打打的挑選著木魚,諾米小童便上前問,阿嬤這個木魚怎麼挑選阿?阿嬤說:挑一支「卡勾追ㄟ,嘎底尬藝欸丟欸賽阿」(台語),諾米小童心裡想著這阿嬤金勾追!挑木魚還有自己的一套SOP呢!

  另外,由於之前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來到羅厝絕對不能錯過的是:三界公與提雞酒的傳統文化!這時在社區總幹事指引下,表示待會可以去找那一位敲著鈴鼓的阿北說,去問他一定知道!

  接著諾米小童便上前邀請阿北坐下來聊聊天,原來88歲的阿北為受日本教育的,目前日文、台語、客語都說得非常溜,阿北也順便教了8年級生的諾米小童幾句客語,如你好(HAN HAO HO)、謝謝(LO LAN)、大家(TAI GA)等…。其中三界公較特別的是三界公沒有建廟,而是每年博爐主,恭請三界公至爐主家供奉。

  諾米小童接著問,那提雞酒是甚麼呢?原來以前家裡如有男丁出生時,或是新婚的夫婦,在元宵節晚上,提著雞酒到爐主家祭拜,感謝神明的保佑與祈福。早期農村社會生育率高,每年許多戶人家拿著雞酒前來,演變出「賽雞丁」的趣味競賽,以秤重的方式,將雞隻依等別頒發獎金。

(照片來源:google圖片)

    爐主將雞身烹煮成雞酒,請村民一同享用。還有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會在新惠宮廟埕做戲酬神,小時候更常到廟埕看熱鬧、觀看問事的科儀,且目前仍保有流水席文化,許多青年也會在這個時候返鄉,為庄內每年最熱鬧的慶典之一。

  聊起童年,阿北笑著說,現在跟以前差很多啦!「咖早都沒玩具,只能玩石頭,打陀螺,陀螺還要自己釘呢!」(台語),阿北得意的說他以前打陀螺比賽可以轉一分鐘唷!並起身示範打陀螺的架勢及抽繩子的技巧給諾米小童看,諾米小童也開心得問阿北下次一起來玩陀螺、刻陀螺好嗎?阿北呵呵大笑的說當然好呀!現在的肖年人都不會玩陀螺了!

  阿北家中共有八人,而阿北為家中長子,17歲時就讀虎中,每天都得早起到五分車崙背站搭火車至虎尾糖廠再徒步去上學(一學期約5元車資),而阿北因家庭變故,阿北便毅然決然地在高三下學期休學,扛起責任回家種田養家,阿北說道當時雖然只剩一學期就可以畢業,當時高中畢業的學生幾乎都可以去當公務人員,但當時通務人員薪水不佳,所以阿北選才擇回家種田,阿北說當時種田還要配合水利會放水時間呢!而阿北種的田為雙年田,因此收割數較多,阿北說他約種了22年將弟妹都拉拔長大了,也慢慢的放下肩膀上的責任,開始享受不一樣的樂活人生!

    當諾米小童準備離開時,「咚咚咚──」的鼓聲再次響起,阿公阿嬤一手敲著鼓一手揮揮手的向諾米小童道別,並吆喝著下次再來唷!諾米小童揮手道別後,突然想到忘記捕捉剛剛的畫面了,還回過頭去再跟阿公阿嬤們道別一次!阿公阿嬤也再次地高舉雙手和我道別,這個畫面讓諾米小童深深的覺得社區長輩們實在真可愛!(內心也感到非常感動><)下次來到羅厝,除了美景與美食,也別忘了來看看這群可愛的長輩們唷!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