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鎮公所重劃農地案遭農民指控,公所詐騙、強劫農地。(攝影/林怡均)

【獨家】二林農民控鎮公所詐騙,方正農地卻要再重劃?農民:無說明會、申請書鬧雙胞

彰化縣二林鎮公所欲辦理「柳子溝農地重劃區」,2021 年 9 月框定重劃範圍 98 公頃,鎮公所強調,重劃區內的農路不方便、持份多而雜,地方鄰里長表達希望重劃,於是鎮公所取得七成地主同意、召開說明會後才進行規劃,過程一切合法。

不過,多位農民一致表示,鎮公所一直未能如實交待所有資訊,現地也沒有重劃的必要性。年初甚至有農民因農地重劃問題焦慮到差點想不開。某地主透露,即便有不同看法,村里幹事仍執意要重劃,理由是地價會上揚,「很可能是想炒作中科二林園區周邊的土地來開發房地產」。

二林鎮公所雖表示重劃區框定後至少開過兩次說明會,不過卻拿不出會議記錄和簽到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助理教授丁秀吟指出,說明會是必要程序,「完全沒有紀錄是不合理的」。內政部地政司重劃科則表示,重劃案會由縣政府送交內政部,在核定前,即便已簽同意書,農民也可以反悔。

紅線區域為「柳子溝農地重劃區」劃定範圍。(Google Map 截圖後製)

里長反映需要重劃,匡定柳子溝 98 公頃農地重劃

為了提高農地使用效率,各地農業區會進行農地重劃,將一定區域內的農地重新整併,切割成方整的農地後重新分配給地主,並興建灌排系統、配置農水路,讓每一塊農地能直接鄰路、直接灌溉及排水。

丁秀吟說明,台灣在 1958 年開始辦理農地重劃,目前農地重劃狀況多為兩種,第一種是部分農民或是鄰里長向地方政府反映,縣府或是鎮公所進行意願調查,過半地主有意願便會規劃;第二種則是當地極高比例的地主、農民串連後,主動要求地方政府做農地重劃。

二林鎮公所的柳子溝農地重劃案屬於前者,鎮公所主任秘書洪偉書表示,鎮長蔡詩傑在 2017 年上任時下鄉訪查,柳子溝一帶的村里長反映,當地農地持份多,且農路不方便,非常需要重劃,鎮公所才決定規劃農地重劃事宜。

洪偉書說明,2019 年一開始劃定 98 公頃,後來周邊區域的里長也說想加入,2020 年 5 月 7 日劃定範圍增加到 700 多公頃,但同意比例只有三成多,因此不斷把面積縮小,2021 年 9 月又回到 98 公頃。

重劃範圍東到彰 116 鄉道、西到萬興排水、南至柳子溝排水支線、北到「鎮有農路」,經意願調查,面積和地主同意比例均過半,總工程經費約 1 億 7000 萬元,並在 2023 年 2 月 15 日舉辦「推選農地重劃協進會委員暨規劃說明會」,選出 12 名委員。

二林鎮公所主任秘書洪偉書強調重劃一切合法,但尊重農民表達意見的權利。(攝影/林怡均)

鎮公所聲稱七成地主同意,農民覺得受騙

農地重劃必須取得過半地主的同意才能進行,洪偉書強調,重劃區內私有面積為 96.83 公頃,土地所有權人多達 373 人,鎮公所請鄰里總幹事挨家挨戶調查,還致電或寄出掛號信調查住在外地的土地所有權人意願。調查結果,同意參加人數有 266 人,私有面積總計 67.75 公頃,等於同意參加的人數及面積約有七成。

儘管二林鎮公所一再重申,「經過多數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才規劃農地重劃」,並提供《上下游》當初發放的調查申請文件,但記者實際詢問農民,有近 30 人表示沒看過意願調查書,並強調鎮公所實際發給地主的文件為「農地重劃申請書」。

進一步比對鎮公所及農民提供給《上下游》的文件,鎮公所的意願調查同意書有說明農地重劃定義,並說明用地及工程費用負擔情形,然而,農民實際收到的文件卻僅有農地重劃原則及部分法規,並未提及農地損失及費用負擔,整張文件也沒有讓農民表達「不同意」的機會。

鎮公所提供的重劃申請書
農民實際收到的重劃申請書

有農民表示,鎮公所一開始只向地主強調重劃後地價會上漲,遊說大家同意,「現在覺得根本是詐騙!」直到開始推選重劃委員會時,才說明重劃相關規定,以及預計需要兩至三年時間,一旦重劃工程開始公告開工,區域內就不能種植任何作物,農村裡的氣氛變得很低迷。

現有農路可會車,農民不甘重劃白白損失農地

農地一旦重劃,部分農地建設成農水路等公共設施,整體可耕作面積會減少,洪偉書說明,柳子溝農地重劃後,可耕農地預計會減少 15 至 20%,視土地所在位置而定,原本靠近道路的農地損失幅度較小,但整體而言,重劃後的土地方整、頭尾距離不會太長,且農機也可以行走在農路上,對耕作是有利的,「儘管農地面積減少,但農民並沒有太多損失」,因為重劃會讓農地價格上揚。

《上下游》實際訪查重劃區域,發現農地大多方整且臨路,農路甚至可讓大貨車通過,兩輛小貨車會車無礙,記者也看到農機在路上行駛,與鎮公所說法明顯有落差。

現有農路會車無礙,並非鎮公所所言「農路不方便」。(攝影/林怡均)

76 歲的莊清炳擁有三分多地的蘆筍園,他的農地為長方形,與隔壁地主彼此協調,各讓出一點地作為農路,儘管沒有鋪水泥和瀝青,但貨車和農機進出都沒有問題,「現在農地都有這樣的路,還要重劃什麼?」

45 歲的陳永森是當地少見的青農,他本在醫院工作,今年正式從農,兩分地的蘆筍園採友善栽培,不使用農藥及除草劑,蘆筍年收少則 40 萬,多則 60 萬,比過去上班工作薪水還高。他對鎮公所說法十分不以為然,「我回來是想認真務農,又不是要賣地,農地減少 20%,收入也會減少,怎麼能說沒有太多損失啊!」

稻農陳榮火擁有三分地的水稻田,他貸款 200 多萬元為兒子買了另一塊農地讓他務農,重劃期間無法種植任何作物,讓他經濟壓力非常大。老農陳月琴則是越說越傷心,甚至當場落淚。她家原本有四分地的水稻田,但被丈夫拿去賭博,輸到只剩下三分地,「這是我們家僅剩的財產,重劃之後又更少,可以不要重劃嗎?」

當地農地方正,農民彼此協調,各讓出一點地作為農路,是農村常見的慣例。(攝影/林怡均)

前兩次說明會沒有紀錄也無簽到單,農民覺得被敷衍

農地重劃後,地主除了損失農地外,依法還需負擔 25% 的工程費用。農民們對此更加憤慨,認為鎮公所是在搶劫農民。不過內政部地政司重劃科回應,農民損失的農地即為抵費地,無需額外繳納工程款,僅在土地重新分配時,若分到土地面積比原持有土地大,才需繳納差額地價。

《上下游》詢問近 30 位農民,對於抵費地規則全然不知,並表示「說明會完全沒有講清楚」。

二林鎮公所表示,曾在 2021 年 9 月 29 日、2022 年 11 月 22 日及 2023 年 2 月 15 日舉辦過說明會。然而,農民完全沒有印象。蔥農陳文賢是重劃委員之一,他直言從未看過鎮公所提供任何調查同意書,更不知道前兩次開說明會的時間,「少數有參加前兩次說明會的農民都覺得是被敷衍,任何提問都沒有回答」。

莊清炳透露,農民並不清楚抵費地的問題,年初有地主擔心農地損失還要繳交工程款,差點想不開要自殺。韭菜花農黃錦川至今仍非常困惑,因為他一開始接到里長通知,參加過第一次說明會,明確表達不同意農地重劃,但第二次說明會沒收到通知,「結果我的農地就被框到重劃區,我明明有說不同意啊!」

查詢鎮公所網頁的「柳子溝農地重劃專區」,僅看到 2023 年 2 月 15 日的會議紀錄,洪偉書及民政課課長李建漳回應《上下游》的提問時表示,前面兩次說明會均無會議紀錄,也無簽到表。

記者實地查訪,發現當地農田方正。(攝影/林怡均)
記者實地查訪,發現當地農田方正。(攝影/林怡均)

農民仍有反悔權利,20% 地主不同意便可停工

對於此案,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助理教授丁秀吟認為,說明會是一定要做的程序,地方政府必須如實說明所有重劃計劃和補助計算方法,尤其是規劃內容、負擔土地跟費用補助都要告知清楚,否則農民會覺得農地被搶走,「說明會沒有確實通知所有農民地主,也沒有會議紀錄跟簽到表不太合理」,而重劃期間,無法耕作的農民確實有收入損失。

據悉,目前約有近百名地主不願接受農地重劃。丁秀吟直言,鎮公所做的若是初步意向調查,則不具備最終法律切結的同意效力,「僅代表現階段同不同意」,在縣府現勘之前,鎮公所必須再開一次說明會,清楚告知所有資訊,屆時農民仍有反悔的權利。

此案目前已經由縣政府送交內政部地政司審核,內政部地政司重劃科表示,反悔的農民可以跟縣政府申請撤銷同意書,反悔也沒有時效限制,只要在內政部核定之前取回同意書即可。洪偉書則表示,目前一年內還不會動工,只要 20% 、約 75 位地主不同意,屆時便可停工重新規劃。

對於農民們的反彈,洪偉書強調,鎮公所一切依法行事,台灣是民主法治國家,尊重農民表達意見的權利,但少數持反對意見的農民也應尊重多數願意重劃的地主。某位不願具名的地主透露,重劃委員會開會時即便有不同看法,主導會議的村里幹事仍執意要重劃,理由是地價會上揚,「很可能是想炒作中科二林園區周邊的土地來開發房地產」。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