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黃蝶祭迎來三十週年,在這傳承過去與展望未來的重要時刻,我們邀請來自廣西的壯族藝術家——瓦依那樂團主唱岜農(原名韋家園),來臺展開為期一個月的駐村計畫,並與美濃在地工作者、來自全台關注生態、農業、文化與社區議題的夥伴,共同帶領五天四夜的「群眾藝術工作坊」,聚焦 #黃蝶祭的歷史與土地的記憶、 #農村農業與世界的辯證、#黃蝶翠谷的自然感知與創作構圖、#藍染與蠟染技藝深度實作、#成果整理與展覽發表 五大主題,透過田野走讀、講座對談、蠟染實作等方式,引導參與者思考家鄉歷史、土地記憶與自我身分的連結,進而展開個人與集體的藝術創作。
岜農自2012年返鄉耕作,實踐自然農法並持續創作音樂與詩歌,記錄土地與勞動的故事。他出版詩集《低頭種地,抬頭唱歌》、發表專輯《那歌三部曲》,以田歌結合蠟染,建立起融合壯族文化、農村生活與社會實踐的創作體系——「半農半歌」的生活模式,是岜農的人生選擇,亦是對於農村文化復興的回應與實踐。
岜農的生命歷程呼應黃蝶祭所倡議「里山生活」、「有機農業實踐」、「農村再生產」等理念,過往他透過蠟染推廣公益的經驗,也與客家藍染的生活技藝形成跨文化的對話基礎,為本工作坊增添豐富的交流可能性。
我們的創作成果將於2025黃蝶祭活動現場展出,希望這場藝術行動不僅點燃學員的創作靈感,更成為一場萌芽於農村、扎根於社區的文化耕耘,連結在地和他方,個人和群體,現在和以後。
▸ 黃蝶祭歷史與反水庫運動
▸ 龍肚田野走讀與風土採集
▸ 關稅制度與氣候變遷下的農業處境與在地觀察
▸ 黃蝶翠谷自然感知與藝術構圖
▸ 客家藍染 × 壯族蠟染的實作交流
▸ 創作分享與成果展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