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全面解析缺蛋與蛋價真相,污名進口蛋或蛋商囤蛋,除了引發恐慌無濟於事

前農業部長陳吉仲因進口蛋議題下台不到一週,蛋商昨 (24) 日宣佈,今日起蛋價調漲 2 元,批發價來到 55 元。社群平台立刻湧起議論,認為蛋價上漲是蛋商趁消費者對進口蛋失去信心之際,任意哄抬價格,尤其陳吉仲一辭職,蛋價立刻上漲,多人諷刺「批評者求仁得仁」。

無論污名進口蛋,或質疑蛋商哄抬價格,其實都只是遮掩現實的煙霧彈,事實上國內缺蛋已經四年之久,只是今年情況最嚴重,近年雞蛋需求大漲兩成,產能卻因禽流感等問題持續下降,一邊產量遞減、一邊需求遞增,供需漸行漸遠,早晚都會走到蛋荒這一天。

要避免未來餐桌上無蛋可吃,得先正視台灣為何缺蛋的結構因素,而面對養雞成本高漲,是該回歸市場機制反映成本,或是全面開放進口滿足消費市場?除了牽動台灣蛋雞產業發展未來,也將決定消費者未來能吃到什麼樣的雞蛋。

台灣蛋雞產業存亡一線,需要消費者以合理蛋價支持。(攝影/林怡均)

缺蛋才是問題核心,農業部去年已開始調蛋

蛋價多次上漲,真的是因為蛋商哄抬價格嗎?近年禽流感造成雞隻大量折損,飼料上漲讓養雞成本持續攀高,國內蛋價是由蛋農、蛋商共同決議,雙方均認必須漲價反應成本,否則產業難以存續,然而多次傳出遭農業部「凍漲」,令產業非常不滿。

此番漲價除反應成本外,更是蛋商向農業部「直接攤牌」的動作,據《上下游》掌握資訊,蛋商不滿之前順政府之意凍漲蛋價、配合進口調度,但出事卻讓幾位大蛋商揹黑鍋,於是以「直接宣佈要漲價」來表態。蛋商與農業部關係劍拔弩張,已有蛋商預言:「愈靠近過年會愈缺蛋,看誰要幫忙處理進口蛋!」

把時間拉回年初,蛋價飛漲、一日三價,輿論指稱蛋商囤蛋,導致黑市猖獗。台北市蛋類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劉威志指出,一般蛋價上漲都是短期效應,蛋商不可能囤著有「效期限制」的產品,只因為預期它未來會飆漲。「這都是事後諸葛的說法,那個當下沒有人知道會漲多少?沒有人會冒險。」

中華民國蛋品行銷發展協會理事長高傳謨則補充,年初蛋商為了怕交不了雞蛋會違約而焦頭爛額,加價購都要設法滿足訂單,「生食都無夠,哪有通曝乾」。他也指出,缺蛋時蛋商間的確會用比較高的價格彼此調蛋,這是行之有年的作法,加價也在合理的範圍內。

缺蛋造成全民「搶蛋」,除了民眾囤蛋求心安外,確實有些半路冒出頭的「新蛋商」殺入市場,用較高價收購雞蛋。由於蛋價被凍漲,有些蛋農故意不交蛋給原來的蛋商,而是坐地起價讓「新蛋商」來搶蛋,這些黑市蛋再用高價售出,才會出現一顆蛋 9 元的天價。

然而蛋價之所以有被操弄的空間,前提都是因為台灣產蛋不足之故。

缺蛋才是問題核心,需求增加2成,供給卻大幅減少

根據《上下游》盤點資訊,台灣缺蛋並非今年才開始,其實雞蛋產能不足已經有三、四年之久,這才是該對焦的結構性問題。

除了禽流感造成雞隻折損,飼料飛漲,因雞舍、飼養方式老舊,雞糞問題難解,雞舍人人嫌惡,在各地方政府以自治條例嚴控新建雞場或改建雞舍之下,蛋雞產業愈來越難注入新血,導致產量越來越低,加上種雞仰賴進口,形同我們蛋雞產業的「原料」操控在他國手中,種種原因讓國內蛋雞愈來愈「難產」。(延伸閱讀:2022 缺蛋啟示錄

與此同時,雞蛋的需求卻不斷增加,許多健身者以雞蛋補充蛋白質,醫學新解也不再認為吃雞蛋會造成膽固醇飆高,「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與台北市蛋商公會都證實,國內雞蛋需求大約增加兩成

一邊產量遞減、一邊需求遞增,供需漸行漸遠,早晚都會走到蛋荒這一天。儘管坊間每每算出「日缺數百萬顆」的現實,農業部看似從來不願面對,其實是因為不能輕易承認「缺蛋」,否則蛋價將大幅波動。然而嘴上不說,檯面下已有動作,早在這次專案進口之前,農業部去年就從日美澳進口雞蛋作為加工用,並請加工業者釋出國產蛋到消費市場,就是一種因應對策。

缺蛋加上政治操作,恐導致進口雞蛋關稅全面調降

雞蛋供應不足,蛋價又被凍漲,讓許多蛋農、蛋商氣結,高喊「應該尊重市場機制」。過往為了保護國內蛋業,進口雞蛋的關稅是 30%,農業部資深官員表示,若放任蛋價一直往上,全由市場機制主導,消費市場將難以承受,屆時巨大的民意壓力,勢必會要求降低關稅,全面開放雞蛋進口,一旦大門洞開,會嚴重衝擊國內產業。

農業部在「維持國內價格」與「不要降稅開放」間試圖取得平衡,這次進口專案就是為了紓解蛋荒、又不至於打擊本土產業的權宜之策,一方面透過「凍漲」與進口蛋控制國內蛋價,同時因專案進口,而無須調降進口關稅,也可保護國內雞農權益。

然而本次進口蛋因部分行政瑕疵,遭政治操作放大後,引發全民對進口蛋的不信任與恐慌,進口蛋遭嫌棄,甚至連液蛋都被部分縣市禁用於營養午餐,國產蛋不足加上需求強勁,搶蛋風波可能再起。據《上下游》掌握資訊,國產蛋的黑市又在蠢蠢欲動,不少蛋商直言,「蛋價必須跑在黑市前,價格才控制得住」。日前開會不只決定漲 2 元,還預告未來仍可能再調漲。

某位高層農政官員向《上下游》直言,政治操作不只影響蛋價浮動,在進口蛋滯銷、本土蛋不足、農業部專案進口不被信任的氣氛之下,調降雞蛋關稅、開放自由進口很可能成為行政院最可能的選項,屆時對雞農與消費者都更加不利。

進口蛋影響國內蛋價趨勢圖(圖片來源/行政院簡報)

雞農的兩難:自我改革或被淘汰

面對缺蛋的事實,進口與否、凍漲與否,其實都是因應的手段,最關鍵的解方是要提昇國內蛋雞的產能。然而不願具名的農業部高層官員透露,缺蛋期間多次與蛋農或養雞協會溝通,希望雞隻「統進統出」以便雞舍徹底清消,抑或改採水簾密閉舍減少氣候變動影響雞隻及污染,但上至副理事長,下至雞農都強烈反彈,「事實上,農業部對這些雞農毫無辦法」。

然而資深畜牧學者指出,「畜牧登記證」就是政府管理蛋農的方法,牧場平時由地方政府管理,但登記證由中央核發,既能核發、也有權力依其表現收回。全台的蛋雞場僅兩千多戶,農業部、中央畜產會加起來近千人,再加上各地農業局處、防疫單位,「怎麼會管不動?」他認為是政府擔心得罪農民,不願加強管理力道,才放任產業進退維谷。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指出,陳吉仲的專業是農業經濟,所以施政重心都放在此,畜牧檢疫全交給技術官僚去執行,但是他重用的人都是當年隱匿禽流感疫情的協力者,對產業也不甚瞭解。

養雞協會某幹部也向《上下游》透露,陳吉仲相當尊重雞農的意見,「很客氣啦」,但他沒有畜牧專業,決策完全仰賴畜牧司,時任畜牧司司長的態度就非常「囂張」,只願意接納特定大雞農的意見,對於小雞農善意提醒或意見都視而不見,讓雞農心灰意冷,會議過程經常唇槍舌劍、最後不歡而散。

然而眼前的難題是,雞農基於各種理由拒絕改變現有的生產模式,不要說提昇產能、甚至可能繼續下滑;然而考量全體國人的雞蛋需求,進口蛋就更會成為常態,只是屆時或許不是專案進口,而是直接調降關稅,在考量價格競爭力之餘,國產蛋還能夠靠「新鮮」而有優勢嗎?這是一個血淋淋、但避無可避的現實:雞農要自我更新、重新開機?還是要因為機型太舊而被淘汰?

若蛋雞產業不改革,缺蛋恐成常態(攝影/林怡均)

洗選蛋是解方嗎?政策制定仍欠周延

在雞舍與飼養模式一時難改變的情形下,農業部以全面改成「洗選蛋」做為藥方,不論症狀是農藥芬普尼污染雞蛋、雞糞難題或禽流感,農政單位寄望透過全面洗選改變蛋雞產業生態,甚至強迫洗牌,迫使蛋雞產業「動起來」。

前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雞蛋改成洗選,就可以跟溯源綁在一起,當全國的雞蛋都洗選、蛋殼噴印紀錄,政府就能掌握每天的蛋量和出處,一來可以因為知道產蛋率而推估禽流感疫情,二來也比較不可能有黑市囤蛋的空間。

不過劉威志認為,台灣不適合洗選,與其花錢建立冷鏈,不如將經費用來改善雞舍環境,「從源頭就生產乾淨的蛋」。高傳謨也認為,台灣要全面洗選、時機還未成熟。目前有半數的雞蛋在傳統市場、雜貨店販售,這些地點設置冰箱大不易,而洗選蛋必須全程冷鏈,一旦有過程「掉鏈」,會引發細菌滋生,更增食安風險。養雞協會幹部更指出,全面洗選圖利財團,洗選成本會拉高蛋價、不利銷售,但保存時間卻更短,也需要更多冰存空間。

有學者指出,蛋雞的泄殖腔是生殖道、腸道、尿道的共用出口,雞蛋難免沾染髒污,因為沒有冷鏈系統就不洗選,是本末倒置的說法;但也有學者指出,泄殖腔的功能一向如此,以前沒有洗選蛋,也沒聽說沙門氏菌感染。另一位學者則分析,人畜共通的沙門氏菌有兩種,台灣卻從未認真調查過是哪一種,「先調查再來想對策,而不是把洗選當成萬靈丹」。

對洗選蛋政策,各界意見不同,儘管農業部寄望以洗選改變蛋雞產業,目前看起來仍在未定之數。

密閉雞舍雖能降低氣候風險,但需更多配套

既然洗選尚難推動,針對禽流感或天氣變動折損雞隻部分,是否能先從雞舍改建下手?今年 5 月,防檢局前往彰化縣挨家挨戶拜訪雞農。雞農陳先生表示,動物防疫組副組長林志憲不斷勸說雞農改建「密閉舍」,雞農都一一回絕。陳先生曾參加畜試所講習課程,知道良好雞舍的設計原則是「通風明亮」,雞隻才能健全成長,防檢局的政策顯然和畜試所的建議相反,「雞農到底該聽誰的?」

台中市養雞協會理事長陳佑澈認為,傳統開放式和密閉式雞舍是完全不同的飼養邏輯,前者環境通風,飼養靠經驗、門檻較低;密閉式則有較多先進設備,雖能降低氣候干擾,但雞農必須具備解讀數據、進行調控的能力,「要傳統雞農馬上改經營密閉舍,就像叫小客車車主改開賽車,不可能原地變成賽車手」,密閉舍政策必須有技術輔導才算到位。

養雞協會幹部也表示,密閉舍死亡數量都是以萬計,近期的豪雨讓勤億的密閉舍數萬隻蛋雞死亡,去年國興飼料的密閉式蛋雞場因禽流感,也是十餘萬隻蛋雞喪命,「農業部說沒辦法管雞農,難道就有辦法管財團?」

不過也有青農決心建立新形態的雞舍。嘉義縣青農聯誼會前任會長陳育旗貸款鉅資建置密閉式雞舍,他表示肉雞產業已遭壟斷,農民利潤薄,相形之下,雞蛋產業還有空間可為,因此勇於投資。

陳育旗選擇密閉舍是為了降低天候對產蛋率的影響,「我也知道密閉舍沒辦法杜絕禽流感,但起碼可以降低風險」。他的雞糞使用自動化脫糞設備,每兩到三天就會送一趟給堆肥場,以降低惡臭;飼養模式則採統進統出,雞蛋會賣給洗選廠。(延伸閱讀:【雞糞大調查】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黃金為何變炸彈?

消費者支持蛋價合理反應成本,國產雞蛋才有機會永續

雞農抗拒改變,絕不只是因為農人高齡守舊,專家分析,國內蛋價多年偏低,雞農獲利空間微薄,當生產者對產業失去信心,當然不願意投注資金升級,年輕人也不願意接班。雖然進口蛋不是惡魔,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產蛋絕對新鮮許多,國人若擔心進口蛋有問題,就更該支持國產鮮蛋,支持產業朝健康的方向發展。

除了蛋農必須努力,消費者也必須意識到,在萬物齊漲的時代,雞蛋跟所有民生物資一樣,會隨著成本上升而拉高售價。這不是無良蛋商哄抬,也不是蛋農賺太多,蛋價必須調漲的理由就跟其他行業的產品一樣。國人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只要求政府提供平價蛋,遲早有一天,台灣將再也沒有人願意養雞,「餐桌上只剩進口蛋」就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延伸閱讀:

(2022)缺蛋啟示錄》蛋雞產業的困境與改革之道

【雞糞大調查】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黃金為何變炸彈?

【評論】十年蛋價起落大事記,缺蛋/剩蛋無限迴圈,何時才是終點?

雞蛋十問》雞蛋放四個月可以吃嗎?缺蛋是否將成常態?從雞蛋到餐桌經歷哪些過程?

全面洗選能解決缺蛋?大企業贊成,雞農憂變「打工仔」 專家:洗選不是萬靈丹

進口蛋變茶葉蛋就是「台灣蛋」,做液蛋則是「外國蛋」,標示準則如何判斷?

雞蛋爭議凸顯制度缺失!進口雞蛋出品日無標示,進口原料不必標註原產地,如何保障食安?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