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曾竫萌˙沈聰明˙黃安葳
領著一群身心障礙院生,喜樂農園專員潘添祺每天在農場中忙得不亦樂乎,因為所種蔬菜銷售情況不錯、所生產的蚯蚓糞是比有機肥更好的肥料;更重要的是,這個農園是花蓮黎明教養院「綠自然照顧」的上課之處,親切的綠色植物,對身心障礙的院生有著神奇的療癒效用。
在自由空間的雀躍
為了身心障礙者的療癒,黎明教養院一直都進行著「綠自然照顧」課程,這是一種接近大自然而產生的復建活動,藉著讓院生手動、眼看綠色植物而有生命的發現,進而刺激腦波,對於身障者有著復健效果,一般所認知的「園藝治療」就是屬於其範疇。
由於空間狹窄,之前院生只能在頂樓進行課程,不過如今可好了,基督教門諾會於兩年前贈與黎明教養院一塊五公頃的土地,其中的一半闢為喜樂農園,除了種植蔬果外,同時也可就地上課。現在每個星期四,教養院園藝班的院生都會來到這裡上「綠自然照顧」課程,動手進行培苗、作物種植以及蚯蚓養殖。
「沒整理之前這邊是一片的荒煙漫草,但院生們第一次來到這裡就全都高興得不得了,也不管地上的雜草有多高,大夥兒就直接躺到地上去了!」。潘添祺笑說,在寬廣的空間上課果然有效果,因為看得出來每個人都很開心,像來到自由空間般雀躍。
不求驗証 良心種植
其實潘添祺之前也是個農業門外漢,在經營喜樂農園之後才從頭開始學起,他勤跑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上遍各種課程,從園丁入門、進階課程,一直上到有機農業、專業農民課程,學到了各種有用知識,實際就運用在農場種植上了。
目前喜樂農場開墾出了五分地,並且以「多元就業方案」聘用兩位黎明教養院的畢業生來耕種。園子目前不大,但用上了許多的方式在做田間試驗,例如來自美國概念的「九宮格」及「鑰匙孔」耕種範圍,都是讓人可以在小區域中進行操作,不但好整理,負擔也不會太大。而這種形式也頗合適院生,他們可以在自己負責的小方塊中來照顧作物。
園中作物是有機栽培的嗎?「我們不去求驗証,憑的是良心,是為『良心種植』。」他說,農園中不用農藥、化肥,甚至連動物性的有機肥都不用,只採用農糧署公告的植物性有機肥來使用。種植方式也儘量純淨天然,「我們的種法兼具有機與自然農法,可謂是『有機自然農法』。」潘添祺笑稱。
蚯蚓糞肥變黃金
這些良心種植的作物,除了在花蓮好市集中銷售之外,教養院還成立了一個「食在好心腸福利社」,對外招收了22名會員。會員每個月繳交300元,便能上網「點菜」,下定所需的菜色後再前往取菜。價格便宜而且還能多樣選擇,相當體貼會員。由於頗受歡迎卻又受限於種植面積,目前會員已經滿額,不再對外招收。 
除了銷售蔬菜外,黎明教養院靈活運用農場的例子,還包括了蚯蚓糞便。原來他們養殖了一批「日本太平二號」紅蚯蚓,這些紅蚯蚓與外面一般的蚯蚓不同,吃的是有營養的廚餘,「所以拉出來的也是有營養的糞喔!」潘添祺形容,蚯蚓糞肥比有機肥在價格上貴上四倍,是很讚的土壤改良介質,對小區域的種植效果相當好。農場目前每3個月收集一次糞肥,經過日曬及篩選後,真空包裝起來出售,750公克售價50元。
滿身幹勁的潘添祺表示,目前的喜樂農園只是第一步,除了種植蔬菜之外,教養院未來還計劃設立網室,開闢雞舍與牛舍;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打造出一座身心障礙者終生照護的農園。「我們一直有個期望,那便是訓練身心障礙者自力,再回過頭來照顧其他的身障者。」他表示,目前僱用兩個身障畢業生只是起步,未來會有更多人來參與農場開發,用此方式來照顧更多的身障者,以此相互扶持、相互照顧。
*姓名:潘添祺
*參加班別:花蓮區農業改良場100年農民學院初階訓練—有機農業班
*經營項目:玉米、茄子、絲瓜、秋葵…等十多種作物
*聯絡地址: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三農場19號
*聯絡電話:0960-148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