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日決定擴大對美國稻米採購,以換取降低關稅,台灣政府是否將開放美國米零關稅進口,引發各界關切。繼稻農、團膳業者、農民市集呼籲守住稻米紅線,今日有多個農會及糧商也發聲,要求政府務必三思。
曾任嘉義縣太保市農會總幹事、現任民進黨籍嘉義縣議員黃榮利指出,南部地區是農業重鎮,也多是執政黨的鐵票倉,若賴政府在談判中犧牲農民權益,「農民將失望反彈、牢記終生」,甚至走上街頭。楊儒門表示,若台灣對美談判犧牲農業,「那未來就要接受人民的選擇」。

政府未明確承諾,稻米不上談判桌
水稻是全台第一大作物,從育苗場、代耕、稻農、米廠等從業人員超過 30 萬人,年產業 400 億以上,生態、景觀、文化等無形價值則超過 2000 億元。
2002 年,台灣加入 WTO後,每年稻米進口配額為 14 萬 4720 公噸,美國米佔比最高,目前免稅配額為 6 萬 4634 公噸,當進口量超出配額時,每公斤要支付 45 元關稅。
今年 5 月,總統賴清德曾投書外媒,表示有意對美農產品祭出「零關稅」,雖然政府澄清並非每個品項都零關稅,但至今仍無明確承諾。反觀韓國政府則明確將稻米與牛肉劃為不可開放的「紅線項目」,將以生質燃料用玉米等非糧食安全作物作為談判籌碼。
糧商:絕不支持美國米全面零關稅進口
中華民國米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紀水樹表示,日本政府長年鼓勵休耕,錯誤政策造成水稻嚴重減產,進而發生米荒,假若美國米低價傾銷,對台灣稻米產業會有立即性衝擊,導致水稻種植規模下滑,台灣會像日本一樣,從農人口凋零流失、難以恢復,同樣會發生米荒。
紀水樹表示,台灣稻米自給率高達 97.7%,但若自給率下降,恢復要花的資源會比維持現狀更多,猶如現在的雜糧作物。台灣是海島國家,多風多雨天災頻仍,水稻是重要戰略、糧食作物,當水稻產業萎縮、農村就業機會減少,農村人口會加速外流。
雖然紀水樹是糧商,但他強調,進口隨時都會因貿易、政治、戰爭而有變數,國產稻米仍有存在必要,進口米有低價優勢,想減少國產與進口米價差的關鍵,便是維持水稻產業的規模、以量制價,除非政府願意保證稻農的收入,否則,「我絕對不支持美國米全面零關稅進口。」
斗南農會:美國米全面零關稅將讓水稻產業斷頭
各地農會也對美國米全面零關稅進口,表達反對與擔憂。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秘書張耀裕認為,水稻是全台第一大作物,從產至銷的供應鏈最完整,美國米全面零關稅將讓台灣水稻產業斷頭,「穩死」。
張耀裕分析,若美國米全面零關稅來台,繳交公糧的稻穀必定增加,大量公糧的倉儲、去化會是新的問題,且可能會讓政府付出更大的代價,台灣政府應比照韓國,例如:增加硬質玉米的採購,才能把對農業的衝擊降到最低。
霧峰農會:政府需衡量水稻產業重要性
台中市霧峰區農會總幹事黃景建表示,國人對於有機、友善的國產米支持度一直提升,霧峰的優質米銷售愈發穩定,契作面積也持續擴大,但仍不希望看到美國稻米全面零關稅進口,因為稻米產業不只攸關糧食,還有維護農地、涵養水源、保持景觀、維繫農村生活的功能。
黃景建認為,政府在談判時,應多多衡量水稻產業的重要性,而若真的要做出調整,也必須提出更好的相應配套,例如:鼓勵更多有機、友善,協助擴大集團產區,並加強育種、研發更好用的小型農機。
美濃農會:即使提早準備仍難不受影響
高雄市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擔憂道,國人外食比例提高,有的店家採購是價格導向,難保不會選用低廉的進口米,「全面零關稅絕對會衝擊稻米產業」。
美濃區農會透過產地稻米品質競賽、契作,讓所有人覺得吃美濃米有光榮感,甚至今年虧錢也要打入高雄校園營養午餐,便是即早準備、多方因應進口衝擊,「但是不是完全不會受影響也很難說。」
後壁農會:請政府信守承諾,替農村農民著想
台南後壁是國內米倉,也是丹娜絲颱風的災區,後壁區農會總幹事林怡歆坦言,兩個多月前,川普啟動關稅談判時,農會和稻農就相當焦慮,產地座談會中,農業部官員親口保證會保護農民、替農村著想,但日本談判結果,讓人跌破眼鏡,「大家都以為日本很保護水稻」,她擔心台灣比照辦理。
後壁約有 3200多公頃水稻,林怡歆表示,後壁農會配合農業部政策,與農民契作、鼓勵轉作雜糧,但近兩年轉作雜糧 400 多公頃已是極限,水稻依然是後壁主力、最有代表性的作物。
林怡歆認為,契作優質米價格較高,客群有限,農會主力客戶多為餐飲業,仍較偏好平價米,如果美國米全面零關稅進口,與台灣米的價差高達每公斤 20 元,平價米受到的衝擊最大,屆時農會「不知道如何開價護盤」,預料價格將是全面性的下跌,糧商一旦減少採購,後壁稻農將陷入困境。
受訪前一刻,林怡歆仍在協助農民處理災損。她估算,後壁務農人口近 1/4,且高機率是從事水稻產業,丹娜絲颱風重創後壁,農民的家失去屋頂,從倉庫到農機等設備都進水,沒有農戶倖免,許多貸款買農機的青農,面對債務與生活已經非常辛苦,若進口米造成產地穀價崩盤,無疑是雪上加霜。
後壁米倉:補助不能解決問題,要給產地希望
台南後壁芳榮米廠公關行銷經理張美雪認為,當初加入 WTO 已打擊稻米產業,近年颱風輪番前來,丹娜絲颱風甚至吹倒了米廠的百年穀倉,稻農受災,現在還要擔心美國米全面零關稅,「心裡是說不盡的辛酸。」
張美雪表示,目前便宜的進口米大多去往大量採購的工廠、便當店,且無標示,若美國米免稅配額放寬、全面零關稅,未來美國、台灣米的價差會更明顯,屆時政府必須強制要求標示,且應正視、落實食農教育,讓學童小喜歡吃台灣米,才能維持國產稻米的需求。
從 WTO 到對美關稅談判,稻米產業多是退讓的一方。張美雪無奈地說,產地看得到政府的努力,不過,政府對外談判時,從未過問農民意見,常常做決策後以補助交代,「補助不能解決問題」,產地需要希望,看得到未來時,大家才能走下去。

楊儒門:若對美談判犧牲農業,未來需接受人民選擇
白米炸彈客楊儒門指出,嘉南地區去年遭遇三個颱風、今年又被丹娜絲重創,許多農民正面臨田裡有災損、家裡沒屋頂,有的青農沒了收入、還要還貸款,且現在台灣周邊還有三個颱風、低壓環繞,處於低谷的農民,身心都在煎熬。
楊儒門認為,天災是農民逃不過、必須面對的風險,民主國家決策時更應體恤農民、災區的心情和挑戰,若台灣對美談判還要犧牲農業,「沒有把農民生計放在心上,那未來就要接受人民的選擇」。
延伸閱讀:
農民市集共同聲明/堅守稻米紅線,捍衛糧食主權,開創台灣米新價值
楊儒門/台灣政府請守住稻米紅線,糧食安全不能交換,勿犧牲農民生計
陳明信/稻米是戰略資源,不是談判籌碼:我不支持美國稻米零關稅進口
貿易戰爭 01》若美國農產品進口零關稅,稻米產業滅頂,雞肉、鮮奶大受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