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水力發電新案,位於山崩地滑敏感區,土方將堆部落傳統領域,環評需補件再審

台電擬於德基、谷關水庫新設水力發電機組,但台 8 線梨山至谷關段地質複雜、破碎帶多,且經 921地震至今仍不穩定,工程預計採鑽炸作法,土方堆置高度達 50 至 70 公尺,預計放在哈崙台部落的傳統領域,卻未經過部落諮商,讓族人難以接受。

該計畫今(21)日進行環評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會議,台電與經濟部都保證會確保安全,希望准予放行,但環評委員認為,案場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地區,並質疑開發之合理與必要性,決議補件再審。

哈崙台部落今(21)日北上,抗議台電未經部落諮商同意,卻要在部落傳統領域開發。(攝影/林怡均)

台電將於大甲溪上游設置水力發電

「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由台電開發,以既有德基、谷關水庫為上、下池,新增抽蓄水路及發電機組,發電高峰的多餘電力,抽水至上池儲存,在電力系統有需求時,將水放到下池帶動發電機發電,兩水庫間形成內循環,工期預估 10 年,使用年限則長達 50 年。

抽蓄水力發電機組預計設置 4 部,總裝置容量約 610 MW以下,施工會有橫坑及土石堆置場 5 處,台電預計,計畫剩餘土石方約192萬方(壓實方)。因不涉及大甲溪河道水流變動,台電公司認為對環境影響小。

區公所認定免諮商,但案場位於部落傳統領域

因施工區域與原住民傳統領域重疊,台電公司稱,2022 年起已召開多場說明會及現勘,並與當地部落族人民眾充分溝通,但哈崙台部落認為,台電說明會流於形式,並未真正取得部落諮商同意,不應開發。

儘管依《原基法》,台電應與部落進行諮商同意的程序,為何台電公司未取得部落諮商同意,即可進入環評程序?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顏士程說明,本案雖位於哈崙台部落傳統領域,然而,負責認定關係部落的區公所,卻以「案場離部落有距離」為由,認定台電公司不用諮商同意。

哈崙台部落會議主席尤繞·歐賓 (Yuraw Opin) 指出,和平區公所 2024年的公文提到,開發範圍中「並無關係部落」,一紙公文讓部落喪失應有的諮商同意權,漠視原住民權益,也讓部落非常憤怒,台電報告的民調指出,和平區兩個里僅約兩成居民不同意,「台電寫的居民是我們在地泰雅族人嗎?」

尤繞·歐賓強調,環評不應建立在虛假的報告上,在確認哈崙台部落的意見、整個大甲溪流域的原住民權益前,環境部應停止審查該計劃。顏士程指出,區公所認定結果顯已明確違反法院見解,也抵觸原民會的認定標準,故即便開發案通過環評審查,在未與部落諮商同意的情況下,亦有高度可能被法院撤銷。

哈崙台部落會議主席尤繞·歐賓 (Yuraw Opin)強調,開發部落傳統領域,應先取得部落諮商同意。(攝影/林怡均)

傳統領域將成土方堆置場,部落憤怒

對哈崙台部落來說,水力發電計畫開發地點,在部落傳統領域,土方堆置區甚至選在舊部落、祖先居住、族人祭儀的場所,「這是把部落文化和歷史一起掩埋了!」哈崙台部落族語教師舒露·貴晞指出,台電報告中沒有文化調查,也無族人的建議,對原住民更沒有絲毫尊重。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表示,此案預算高達 600 億元,攸關大甲溪中下游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環境與社會衝擊巨大,希望另覓替代方案,並請經濟部三思。且光明計畫位於深山,距離民生和工業用電戶遙遠,無論抽蓄或輸送電力都會出現損耗,與其發展大型、集中式的儲能設施,宜將資源投入小型、分散式的民間儲能應用。

哈崙台部落族語教師舒露·貴晞認為,開發案的土方堆置場將掩埋部落傳統領域,讓部落失根。(攝影/林怡均)

經濟部、台電強力希望通過,環委:補正再審

環評會議現場,佳陽部落主席張守宏連線表示,往年台電公司提供部落非常多補助和回饋,例如:獎學金、愛心早餐,且台電公司也都針對部落活動給予補助和關懷,考慮到國內電力需求,且此計畫沒有要求部落犧牲任何權益,因此部落贊同開發。

經濟部表示,該計劃有助於發展再生能源,因此同意開發案,台電則強調會確保施工安全。但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局長陳宏益認為,台 8 線目前梨山至谷關段的道路自 921 地震後,便相當不穩定,該地區地質複雜、破碎帶多,但本計畫施工採鑽炸,對鄰近地區的環境跟安全仍有疑慮,也難以說服當地居民,希望多邀請隧道工程及原住民學者參與後續研究和審查。

環評委員陳裕文和黃志彬均質疑此計劃的必要性。黃志彬表示,預算耗費 600 億元、且需施工 10 年,對比發電效益,必要性顯得不足。環評委員劉小蘭也質疑,開發要砍除保安林,完工後才補植,且施工鑽炸的揚塵,如何保障居民的影響、避免擾動周邊動物。

在閉門會議期間,許多環評委員也質疑台電的說法,因為施工的土方堆置高度達 50 至 70 公尺,若雨季來臨、反覆沖蝕,可能會有崩落風險,最終決定「補正再審」,要求台電說明本案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此外,案場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地區,檢核施工期間地質風險評估結果,以研提安全管理計畫及緊急應變計畫。且需蒐集毗鄰案場的部落文化資產資料,加強與鄰近部落及相關利害關係人等之溝通作業。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