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 Day6》養豬產業螺絲鬆,零星飼養成防疫黑數,獸醫師制度扭曲需檢討(2025)

非洲豬瘟爆發第六日,全國豬場持續進行防疫強化措施,目前均無異狀,但梧棲案例場雖經清消,仍局部驗出非洲豬瘟病毒,來源尚待釐清。外界將矛頭指向台中市流程處理不當、防疫破口,但其他縣市基層公務員與獸醫師直言,「其他縣市只是幸運逃過一劫,如果發生同樣情況,並不會比較好」。

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前系主任羅玲玲指出,養豬產業裡處處是「鬆掉的螺絲」,零星飼養的豬隻無需登記,成了看不見的黑數,制度不完備,造成特約獸醫師低薪、需兼職度日,根本無餘裕關照牧場,未來經濟動物的獸醫將面臨更嚴重斷層。

基層獸醫師制度未能保障獸醫師,本圖非當事獸醫(上下游資料照)

梧棲案例場已撲殺、清消,但今日仍驗出兩處病毒

非洲豬瘟爆發第六日,目前全國 5441 家養豬場與 55 處屠宰場,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但已消毒的梧棲案例場,場內環境採檢後,仍有 2 處驗出非洲豬瘟病毒,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來源尚待釐清。

因病毒潛伏期有 15 天,農業部將啟動第 2 輪防疫強化措施,依養豬場風險分級進行訪查與回報,並加強全國屠宰場與肉品市場清消,且要求台中市落實疫調、追查關聯場相關人員與場域,一旦高風險豬場出現豬隻死亡,應立即採樣送檢。

中央提供獎金、鼓勵豬農通報,一旦場內出現非洲豬瘟類似症狀,經採樣送驗者每次可獲獎金 5000 元。

環保局配合防疫進行畜牧場外稽查(圖片提供/台中市政府)

梧棲案場未確實上傳廚餘蒸煮記錄「無法可罰」,環境部:可修法

環境部表示,2021 年 11 月起,取得廚餘再利用的養豬場應每日至「廚餘蒸煮申報系統」上傳蒸煮廚餘照片或影片,但該案例場 5月上傳 24 次,6月上傳 8 次,7月上傳 1 次,8月上傳 0 次,並未依規行事。

對此,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目前法規對「無如實上傳蒸煮記錄」並無罰則,需修法才能完善規定,環境部回應,後續可修法。

但環境部強調,依據規定,若養豬場「未落實高溫蒸煮」,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若豬場沒有每日上傳蒸煮廚餘照片者,地方環保機關應每月稽查「 1次」,但台中市環保局亦未依上述規定稽查頻率辦理。

羅玲玲:養豬產業螺絲鬆了,必須加緊腳步栓緊

部分民眾將矛頭指向台中市流程處理不當、視為防疫破口。但《上下游》詢問畜牧學者、台中以外的縣市政府公務員,以及基層獸醫師,得到一致的答案:「其他縣市只是幸運逃過一劫,如果發生同樣情況,並不會比較好」。

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前系主任羅玲玲擁有豐富的養豬場輔導經驗,亦是國家倚重的養豬專家。在她看來,2018 年至今,養豬產業裡處處是「鬆掉的螺絲」,產業從上到下警戒心鬆懈,牧場的獸醫制度更積累長年沉痾。

羅玲玲認為,豬農本身不自律,是鬆掉的螺絲之一。以本次案例場來說,她認為,豬農以年紀大、不熟悉網路為理由,試圖逃避未上傳廚餘蒸煮紀錄的責任,但該豬農並非第一天使用廚餘養豬,明明 5 月成功上傳了 24 次,接下來三個月上傳次數卻不斷減少,豬農的不自律造成產業的傷害,需要加緊腳步給豬農們的教育,把產業第一現場的螺絲栓緊。

零星養豬是「看不見的黑數」,亦是防疫破口

我國規定,豬隻飼養頭數達 20 頭需進行登記,但根據南部某縣市的公務員透露,鄉村地區許多農家會零星採購豬隻,飼養規模 19 頭以下者比比皆是,多以廚餘飼養,亦不見得會進行高溫蒸煮。

這些零星豬隻有時會在運豬車來臨時,一同上車、進入肉品市場,「這些看不見的黑數也是破口」,2018 年時,奈米養豬戶曾清查過一次,但至今未見第二次清查。

該公務員直言,儘管環境部認為地方環保局需負起稽查之責,但「公務員的數量就這麼多」,尤其是廚餘養豬數量多的縣市,若未能有完善制度,要靠豬農自律或公務員稽查來防疫,他認為相當困難。

獸醫師成箭靶,業界喊冤

羅玲玲認為,國內獸醫師產業結構的扭曲,長年沒有改善,亦是養豬產業螺絲亟需拴緊的一環。

台中市農業局局長張敬昌今(27)日指出,案例場的王姓「獸醫佐」與紀姓「獸醫師」均未到過養豬場,豬農因豬隻生病、打電話詢問後自行投藥,但後續豬隻不斷死亡,王姓獸醫才通報台中市動保處。 而後是台中市動保處獸醫師到該養豬場訪視,解剖取樣死亡豬隻後送檢。

台中市政府表示,王姓獸醫有獸醫佐證書,屬於公司的「動物用藥品管理技術人員」,可銷售藥物,但無獸醫執業執照,不得填發診斷書、處方或開具證明文件。

獸醫佐、獸醫有何區別?羅玲玲表示,自 1997 年口蹄疫後,台灣建立起「特約獸醫師」制度,每個牧場都必須和一個特約獸醫師簽約,在過往編制中,獸醫佐通常為高農畢業,亦可考獸醫執照,後來廢除獸醫佐,目前年輕一輩多是獸醫,但老一輩的獸醫佐依然會在牧場工作,且實務經驗豐富。

王姓獸醫佐與紀姓獸醫師均未到過養豬場,是否瀆職?彰化地區特約獸醫 N 先生指出,台灣經濟動物中,僅乳牛的獸醫制度成熟、運作無礙,但養豬和養雞產業裡的獸醫師,如為特約獸醫師,往往會跟很多牧場簽約,在有限的時間裡,不見得會天天進出每個牧場,因此不一定能即時掌握牧場狀況,「這是國內常態,也是制度的沉痾。」

特約獸醫師薪資低、需兼職賣藥,新血極少

依據《畜牧法》,每個牧場成立、登記時,必須與特約獸醫師簽約,但現實中,不是每個牧場都有特約獸醫師關照。曾在公所任職的C先生透露,他收到過數次新牧場申請,但牧場與獸醫師的簽約日期,往往押在申請前一日,合約時間也僅短短一、兩年。

換言之,新牧場僅在「申請的當下」有特約獸醫師。《上下游》採訪發現,南部某縣市的養豬場與特約獸醫師的合約中,目前有效合約不到四成,超過六成養豬場與特約獸醫師的合約已失效,而造成此現象的問題在於制度。

彰化地區特約獸醫 N 先生坦言,具規模的牧場會聘僱專職駐場獸醫師,但目前佔比仍是少數。此外,近年來藥廠、營養劑公司趨向高薪聘僱獸醫背景者作為業務員,對比之下,每個牧場與特約獸醫簽約,一年費用僅 3000 元,特約獸醫若想養家糊口,往往必須兼職販售營養劑、藥品,或是和非常多牧場簽約,根本無法經常訪視。

基層獸醫心寒、呼籲改革制度

本次案例場發病時,獸醫起初診斷為豬放線桿菌肺炎(APP)。獸醫師 N 先生認為,近年來,養豬內慢性疾病頻發,例如:PED、PRRS,大規模養豬場每天死亡數十頭「稀鬆平常」。他反問:「防檢署認為死多少頭才算異常?」並認為,國內基層獸醫並未親眼看過非洲豬瘟疫況,即便是發生在其他縣市、其他牧場,所有獸醫都會做同樣的判斷。

本次事件中,特約獸醫師未達到當時建立制度的功能。N 先生直言,制度從頭到尾都沒有保障特約獸醫師,發生重大疫情時卻將特約獸醫推出來祭旗,「這樣以後誰願意來牧場當獸醫?」

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表示,未來將檢討、落實駐場獸醫師制度。N 先生認為,制度上的改革必須從費用調整起,薪資要讓年輕人可以養家糊口,否則難留住人才,近年來牧場豬隻育成率不佳,獸醫短缺也無法協助改善,且中央應傾聽基層獸醫的聲音,以目前疫情調查為例,他直到第二輪才被諮詢。

禁用廚餘養豬縣市,僅是轉嫁風險

N先生並認為,非洲豬瘟的防疫確實是鬆懈了好幾年,應從牧場端改善起,例如:加強牧場環境的清潔消毒,「廚餘根本不是重點!」

羅玲玲亦表示,雲林、花蓮、高雄、嘉義等縣市先後宣布禁用廚餘養豬,但除了雲林、花蓮有較豐富的處理經驗外,其他縣市才剛宣誓禁用廚餘,需要克服的工作非常多,值此高度風險狀態,中央對廚餘養豬需慎重考慮禁止,否則全國每天依然會產出廚餘,等於是全台都在風險之中,她並強調,「每個產生廚餘的人都有義務防疫。」

基層獸醫呼籲:此刻應先發放豬隻呼吸道疾病藥物

對於中央宣布禁運禁宰時間再延長 10 天,N先生建議,防檢署應儘速調度、發放豬隻呼吸道疾病相關藥物,因為每天國內約需屠宰 2 萬頭豬, 15 天禁運禁宰後,全國將多出 30 萬頭豬,豬舍內將出現緊迫,且若政府沒有保價收購,恐造成豬農競相將豬送拍賣,屆時接觸頻率提高,即便沒有非洲豬瘟,呼吸道相關疾病風險也會增加。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