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亞洲太平洋地區糧食與肥料技術中心 (以下稱本中心) 所經營的亞太地區農業政策平台 (以下稱AP平台) (https://ap.fftc.org.tw/)共發表來自10 個國家13位簽約夥伴的45篇關於各國農情發展與趨勢及相關農業政策的文章。本中心首度利用ChatGPT進行該45篇文章分析,嘗試描繪出2024年亞太地區的主要農業政策趨勢。
下圖為使用ChatGPT分析45篇發表文章關鍵詞組(利用2-3個字詞所組合的辭句)所生成的文字雲。分析結果顯示2024年AP平台發表文章內容所關注的主要領域為氣候變遷、糧食安全、農村永續發展,以及為了達成上述目標的特定政策工具討論,例如智慧農業、永續資源利用、市場系統發展等。
本報告係整合 2024 年在AP平台發表的文章,依序簡要摘述各國針對這些關鍵性議題的因應之道。

圖1、使用ChatGPT分析45篇發表文章關鍵詞組所生成的文字雲
- 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性
– 低碳農業:包括臺灣、印尼、馬來西亞和日本在內的多個國家,已推出低碳農業措施,包括推廣生態友善的耕作方式、永續能源的採用,以及投資低碳農業科技的研究等。低碳農業實踐(混農林業、植物工廠、生物炭)、碳匯(土壤碳封存、再造林、藍碳)和碳排放控制(稻田水分管理、可降低畜牧業甲烷排放量的飼料、畜牧糞肥生質氣體(biogas))等技術,也被撰文介紹。
– 氣候韌性農業:菲律賓和泰國尤其將打造具氣候韌性的農業社區做為焦點,執行重點在於透過性別包容政策、永續資源利用,及由社區所主導的策略,強化對氣候的適應力。為了減緩來自氣候變遷的影響,相關調適作法包括水分管理(間歇灌溉 (AWD)、滴灌與微灌)、作物多樣化(輪作、間作、混合耕作)以及具氣候韌性的耕作系統(環境控制型農業 (CEA)、氣候智慧型農業 (CSA)、數位與精準農業)亦有專門段落進行說明。
– 災害防備:各國已針對影響農業的自然災害(如洪水和乾旱),發起了強化早期預警系統的倡議,而臺灣的農業政策則包含天災型保險和農民賠償制度的強化措施。
- 數位轉型與智慧農業
– 智慧農業:馬來西亞、泰國和日本正在推動人工智慧 (AI)、物聯網 (IoT)和機器人等數位技術在水產養殖和農場經營的應用,其用意在優化效率、降低成本並提高生產力。
– 農業推廣服務的數位素養:印尼正在推動提升農業推廣人員的數位素養,使他們能夠運用資通訊工具 (ICT) 進行農民教育和提供諮詢服務。採用農業雲端服務 (Farming on Cloud) 和視訊會議的農業教育計畫,已被列為優先項目。
– 精準農業:以AI為基礎的第二代智慧農業正在被推動,特別是韓國和日本。自動化溫室和人工智慧所驅動的作物監測等技術,正被用於降低投入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
- 糧食安全與貿易競爭力
– 國家糧食安全計畫:韓國和日本已制定可提高主要糧食作物的自給率政策,包括對國內生產系統的策略性支援,及減少對進口糧食的依賴。韓國正在推廣可用於米粉生產製造的水稻品種。
– 策略作物栽培:韓國、臺灣和日本政府正在推廣「策略性農作物」的種植,以強化糧食安全。正在實施的相關政策內容包含提供價格支援、增加補貼及降低生產風險。
– 促進出口與貿易多樣性:馬來西亞的茶葉產業、印尼的番茄產業,以及日本的稻米出口策略,都著重於提升其出口潛力。臺灣鵪鶉蛋產業也正在發展以擴大出口量能,並降低對傳統出口市場的依賴性。另外,對於解決非關稅壁壘的努力可見於寮國的咖啡出口案例。
4.永續資源利用及生物多樣性保育
– 水資源管理:在水產養殖和農作物栽培過程,提倡永續的水資源利用。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智慧水產養殖作業包含使用循環水技術,以盡量減少浪費和降低耗水量。
– 森林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與保育政策以永續森林管理為目標,透過防止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措施及推廣混農林業的作法,以支持生態系統的保護。
– 綠色科技的採用:臺灣、馬來西亞和泰國正在推廣綠色農業技術,例如來自畜牧業廢棄物的生質氣體和以太陽能為驅動力的灌溉系統,作為低碳農業措施的一部分。
5.農村發展與生活條件的改善
– 農村空間轉型:韓國的「農村空間重整與再生支援法案」旨在將農村地區轉型成具備支援生活、工作和休閒活動功能的空間,其包括建立「自治創新區域」,以促進農村的振興。
– 在農村地區創造就業機會:透過推廣農村旅遊,包括臺灣的農業觀光旅遊、泰國的原住民社區旅行計畫,以及日本的社區觀光,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 青年參與農業:韓國、馬來西亞和日本的政策旨在透過提供土地使用權、創業支援、以及為農企業新創公司提供資金等獎勵措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
- 創新與科技發展
– 智慧水產養殖:馬來西亞採用的智慧型水產養殖,採用了AI驅動的餵料系統、自動化水質監控,以及可清洗魚缸的機器人等技術,可降低人力成本並提高生產效率。
– 研究與發展 (R&D):政府正在支持研發工作,以創造出具備高生產力、及抗病蟲害特性的作物品種。日本的水稻創新部門已引進能抗病害的優良種子品種,藉此提高生產力與獲利能力。
– 可分享知識的數位平台:印尼的「Cyber Extension」和日本的 e-farming 平台等農業推廣平台,可讓農民取得有關耕作方式、市場價格和政府政策更新的最新知識。
7.農業市場行銷系統與價值鏈發展
– 價值鏈優化:投入於加強特定產業價值鏈的努力,如印尼的番茄、馬來西亞的茶葉和日本的稻米,其目標是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採收後損失,以及改善可出口產品的品質。
– 合作社的發展:在泰國、日本和菲律賓等國家,正在積極推動農業型合作社,以促進大宗採購、集體營銷和現代農業技術的共享。
– 小農的整合:越南、泰國和菲律賓正執行將小農整合成為價值鏈一環的政策,這包括協助他們取得市場、信用貸款及現代化的農業資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