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風波再起,食藥署今(11)日公布,兩批從越南進口的黑胡椒粒被驗出非法添加物「蘇丹色素四號」,裁定銷毀。其中欣臨企業進口的 McCormick 品牌黑胡椒各大通路均有販售,卻多次遭查驗違法,欣臨表示已與越南廠聯繫啟動內部調查。珮鈞公司則指,食藥署邊境執法「黑箱作業」,已提出復驗申請。

越南產地黑胡椒,半年內不合格率達12.5%,食藥署啟動100%檢驗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表示,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蘇丹色素四號屬於食品中不得使用的物質,本次抽驗兩批越南黑胡椒粒必須在邊境銷毀,不得退運。
兩批產品的輸入業者為欣臨企業及珮鈞有限公司,前者進口的黑胡椒共計 103.90 公斤、39 箱,已在越南分瓶包裝並貼上 McCormick 的標籤;後者則進口散裝黑胡椒粒,重量 2 萬 3,000 公斤。
劉芳銘表示,食藥署統計近半年來自越南產地的黑胡椒,報驗不合格批數為 7 批,不合格率為 12.5%,原因包含檢出蘇丹色素及農藥殘留。為加強邊境管制,食藥署已自 113 年 11 月 8 日起至 115 年 11 月 4 日止,針對越南黑胡椒實施監視查驗,亦即 100% 檢驗,所有批次必須在蘇丹色素檢驗合格後才可輸入國內。

兩進口業者過往亦有違法紀錄
據瞭解,今日遭罰的兩家業者皆非首次違法,去年引發全國嘩然的中國辣椒粉含蘇丹紅事件,珮鈞便是進口商之一;今年 8 月珮鈞進口越南黑胡椒,亦檢出農藥超標。
而欣臨企業則在 2022 年進口越南黑胡椒時就有農藥殘留,2023 年從巴西進口的黑胡椒同樣不符合農藥殘留標準;2024 年 9 月越南進口黑胡椒有農藥殘留;且 2024 年還有多筆由美國、印度進口的調味醬、義大利麵醬等,被檢出農藥殘留不合格。
專家:蘇丹色素為工業染料,長期攝入恐增癌風險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蘇丹色素是常見的工業色素,早在 1995 年就被歐盟等國禁用於食品中。雖然蘇丹紅的致癌性並未得到臨床證實,但它代謝、降解後的物質很可能會變成肝臟的致癌物,也可能增加膀胱癌的風險,甚至可能攻擊 DNA。
楊振昌表示,業者違法添加蘇丹色素,主要是為了延緩食品褪色,使產品保持鮮潤感。「黑胡椒理論上不需要添加色素」,但他也不排除香料公司生產線上各種調味料彼此污染的可能。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黃健政也認為,「應該是清理設備時不夠徹底,污染到了」。
由於蘇丹紅目前並沒有良好解毒或排毒的方法,楊振昌呼籲國人拒絕來路不明、色彩鮮豔的食品添加物,減少健康危害。不過楊振昌也強調,需要食用大量的蘇丹色素,才可能影響健康,因此民眾若不慎吃到少量蘇丹紅,不須過度恐慌。但他也指出,即便蘇丹紅對人體健康危害仍欠缺直接證據,「但不得添加就是不得添加」。
業者喊冤:台灣檢驗標準全球最嚴,恐傷貿易
進口黑胡椒粒檢出蘇丹紅色素,遭食藥署要求銷毀,引發進口業者強烈不滿。珮鈞公司劉經理指出,黑胡椒為天然果實曬乾而成,不可能被惡意添加蘇丹紅。此次檢出的蘇丹紅色素量極微小,從效益來看,如此微小的劑量對食品本身的變化沒有效果,他強烈懷疑邊境檢驗結果不合格,極有可能是食藥署在取樣的程序上受到污染所導致。
對於蘇丹色素「不得檢出」的標準,劉經理認為台灣的法規設定有嚴重錯誤。他強調蘇丹紅色素本身雖然有風險,但依照檢出的極微量,「吃一輩子都不會怎麼樣」。
他指出,全世界國家普遍採用 「百萬分之一」 的檢出標準,而台灣獨步全球採用 「十億分之一」,這個量甚至「空氣中已經有了」。劉經理痛批,超嚴格標準使台灣成為 「全世界進口東西的高風險警示地區」,不利國際貿易。
除了標準爭議,業者也指控食藥署在檢驗流程上不透明。劉經理表示,他們在邊境被判定不合格後,食藥署不提供採樣過程的錄影,也不給予檢驗報告,讓他們無法瞭解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個審驗過程 「全部都是你們(指食藥署)說了算」,形同 「黑箱作業」。
McCormick 產品違法,進口商啟動內部調查
欣臨企業林經理表示,今日得知邊境檢驗不合格後,已立即指示品管部門與越南廠聯繫,目前正在積極追查相關狀況,預計稍晚安排與越南線上會議,進一步瞭解是否為原料方在供應給台灣時出現問題,或是原廠在生產線上有製造其他可能用到蘇丹色素的香料,從而導致了交叉污染。
林經理確認,他們進口小罐裝的黑胡椒產品,McCormick 是一個國際品牌,越南業者供應給台灣的貨品、與供應給其他國家的應屬同一批,不至於出現特別提供給台灣較差產品的情況。
由於黑胡椒並非需要添加色素的產品,著實不清楚為什麼會驗出蘇丹色素。他也坦言,進口商品多次遭到查驗違法添加,公司會進一步釐清台灣的檢驗規則是否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

食藥署:零檢出是國際共識,程序公開可復驗
針對業者提出的各項質疑,劉芳銘重申,蘇丹紅在台灣被認定為毒性化學物質,依法採取 「不得檢出」 的零容忍標準。「在邊境只要一經檢出,無論其量有多微小,即判定為違規,並且一律銷毀」。即便不是惡意添加,而是環境或設備殘留所致,但管控相關污染仍是業者的責任。
至於業者指控台灣標準較嚴一事,劉芳銘表示,除了台灣,歐盟、美加、日韓、紐澳等國皆以正面表列管理食品添加物,而蘇丹色素皆未列載於該等國家食品添加物正面表列清單。換言之,許多國家皆未准許蘇丹色素添加於食品。
台灣針對越南黑胡椒採逐批檢驗,頻次高於其他國家,這可能是業者覺得過於嚴苛的原因,但劉芳銘強調,食藥署執法的重點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避免有風險的物質流入市面。
劉芳銘也澄清,邊境檢驗行政程序一向公開,業者如對結果有疑慮,可依法申請「復驗」,食藥署會提供相關檢驗數據供查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