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柑橘家族成員眾多,但市場經常是椪柑、茂谷柑、黃肉柳丁輪流登場,其實還有一些有特色、有市場潛力的柑橘選項,像是香甜細緻、適合年節送禮的不知火;有檸檬清香,滋味卻清甜好入口的三寶柑;果肉帶玫瑰紅色、幾乎無酸感的玫瑰橙;以及又稱「素食魚子醬」、適合高級餐飲搭餐的手指檸檬。
這些柑橘好種嗎?農民若想少量栽種「試水溫」,該怎麼選擇?柑橘專家策展「特色柑橘博覽會」,看看哪些柑橘「潛力股」會是未來市場新寵兒。(延伸閱讀:「台灣柑橘為何世界甜?」點選這裡)
春節送禮柑王:豐美不知火,風味濃厚
源自日本的不知火,長得像椪柑、果實凸頂、形狀較不規則卻甜美多汁。嘉義大學園藝系名譽教授呂明雄解釋,不知火最早在熊本「不知火町」被命名,也因為它外觀較胖大而暱稱「相撲柑」。
不知火由椪柑與清見柑雜交而成,不僅豐產、果肉 Q 彈細緻、甜、酸度都高、風味濃厚,近年市場價格相當好。呂明雄舉例,美國一顆日本不知火柑的售價,就可勝過六磅重的甜橙。
台灣約 30 年前自日本引進不知火種植,但初期生長狀況都不好。呂明雄分析,最初引入的不知火枝條帶病毒,因此產量低落。且台灣許多柑橘產區為酸性土質,但不知火喜好偏鹼性環境。他並指出,不知火承襲清見柑晚熟的特性,掛果期比較長,若無套袋,果實蠅等蟲害較嚴重;採收之後也應放置一段時間自然退酸,以免風味不佳。
近年引入的不知火都確認未帶病毒,經過多年研究,呂明雄認為台灣部分地區適合生產不知火。如台南市下營區是潟湖淤積而成,土壤偏鹼性、種植不知火品質佳。他並分享,台灣不知火約於 1 至 2 月盛產,不僅晚於柑橘盛產季,若顧好果實品質,搭上年節送禮需求,「價值就很高」。
氣派天王柑,果肉柔軟多汁,個頭比文旦還大
巨大的天王柑亦是氣派送禮的選擇。農業試驗所前柑橘研究員黃阿賢為天王柑的育種者,他笑稱天王柑應是「常見柑橘中最大的品種」,並適應台灣氣候,產季可至 1、2 月,仍跟多數柑橘產季錯開。他也說明,天王柑在 2012 年育成後,有果農陸續試種,但幼年果樹居多,市場可能仍不常見。
天王柑是果肉、果皮都可以食用的柑橘。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副教授林書妍表示,天王柑果皮薄、果肉柔軟多汁、酸甜感平衡,「風味不錯」,產季也靠近年節送禮的旺季。呂明雄分享,天王柑若栽培得宜,「可比文旦還大!」適合作為祝福「開春大吉」的代表柑橘。
三寶柑皮肉都是寶,風味微苦香甘
如果想一次享用綜合柑橘風味,不妨就選源自日本和歌山的三寶柑。林書妍說明,三寶柑成熟果皮的精油香氣類似檸檬,又稱甜檸檬或檸檬蜜柑。不過三寶柑果皮易剝、果肉細緻、風味像香甜的柳橙,無檸檬的酸勁,鮮食滋味佳。三寶柑開花、結果期較需低溫,目前較多台中以北的柑橘農在栽培。
事實上,三寶柑屬於柚子家族的成員。呂明雄提及,三寶柑對環境適應性較好、風味微苦香甘,相當特別。
產季落在文旦與大宗柑橘之間,適合作為柚農多樣化栽培與觀光採果的品種。富瀧農產公司創辦人洪瑞澤也分析,三寶柑果皮精油酸香不刺激,做成柚皮糖滋味佳、果肉熬成果醬後也清甜、低苦味,「全果加工應用性很好」。
OK 橙多汁且甜度高、風味濃郁
果實球形、頂端稍微凸起的 OK 橙,名字取字英文名 Ortanique 的簡稱。呂明雄解釋,OK 橙是拉丁美洲的天然雜交種,30 多年前就引入台灣。但它是 2 月後才可採收的柑橘,掛果期偏長,較不受果農喜愛;果實難剝皮、種子偏多,也讓它初期較難推廣。
不過呂明雄表示,OK 橙多汁且甜度高、風味濃郁,果實品質與產量皆佳,晚收特性能錯開大宗柑橘產季、分散柑橘農單一品種生產的風險。
美人柑果實橙紅,帶著柚子香氣
美人柑從外觀到滋味,都可說是柑橘家族的美女。黃阿賢介紹,美人柑名稱由英文 Minneola 而來,是柑橘與葡萄柚雜交的美國品種,果實橙紅色、外觀像柚子的鐘型或洋梨型,台灣柑橘產區多可種植。林書妍也分析,美人柑果肉多汁、帶有柚子香氣、外觀亮麗,可供消費者不一樣的視覺與味覺感受。
但呂明雄指出,美人柑風味雖好,但對病害抗性較差,果農單一種植美人柑若不慎遇到病害,可能有「全滅」風險。
雲林雲科休閒農場負責人陳萬生多樣化種植柑橘,他表示,美人柑對柑橘潰瘍病也較敏感,栽培難度偏高,但果實種子少、果肉纖細、酸甜適中,加上盛產於農曆春節,散客或公司喜歡訂購、送禮,為他增加年節銷售通路,勞力成本也不因種植單一品種而過度集中。
晚崙西亞橙香氣奔放突出:鮮食、加工兩相宜
晚崙西亞橙受全球歡迎,是種植最多的甜橙。林書妍分析,晚崙西亞橙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外觀鮮豔、果汁含量高並且甜、酸、香兼具,且加工處理後不易喪失風味。
國外多將晚崙西亞橙榨成果汁食用,但台灣柑橘以鮮食為主,較無法凸顯果實優勢。黃阿賢說明,晚崙西亞橙也適合鮮食,但果實相當晚熟,「開花後近一年才可採果」,生產風險較大而影響果農栽種意願。
呂明雄表示,台灣栽種晚崙西亞橙約在 3 至 4 月採收,生產成本較高,但不會與其他柑橘產季重疊,以鮮食販售的價格好,台東關山與知本就將晚崙西亞橙作為主要柑橘栽種種類。
洪瑞澤表示,台東濱海地區多海風、陽光充足,晚崙西亞橙香氣奔放突出,做成果醬的柑橘香氣迸發、特色獨具,且果皮風味強烈、一樣有加工用途,適合台東柑橘農投入。
臍橙:果肉細緻甜香
果實底部有「肚臍」的臍橙,在國際間也很流行。林書妍解釋,臍橙果實的凹陷處源自於果實第二次發育的「副果」,因為生長較慢,主要果實成熟時底部無法合攏缺口所致。
臍橙果實較大卻沒有種子、果肉細緻甜香而適合鮮食。洪瑞澤指出,臍橙約 10 月就可陸續採收,果皮香氣濃郁、果肉糖酸比例好、加熱等處理後不易有苦味,亦具加工價值。
不過臍橙對環境變化較敏感,若開花、著果時天氣變化大就易落果,呂明雄並說明,臍橙的「肚臍」經常裂果、滋生病蟲害,部分品種也有果肉乾裂的問題,栽培門檻較高,目前多種植在台東成功與南投水里。
他認為種植臍橙需在環境偏冷涼、氣溫不易劇變的地區,品種可優先選擇紐荷爾等果實不易乾果、裂果的品種,才能維持產量與品質。
誰說柳丁只能黃?玫瑰橙、紅江橙紅肉好吸睛
講到柳丁,果肉只聯想到淡黃色?那應該認識玫瑰橙與紅江橙。呂明雄介紹,柳丁中的「無酸橙」酸度低,適合怕酸或牙齒不好的老者,而玫瑰橙屬於紅肉無酸橙,推測品種有地中海血橙的血統,但台灣平均氣溫較高,果肉顏色呈玫瑰紅色、滋味甜中帶香,多為 2 月才會採收、較晚熟的柳丁。
紅江橙果肉偏成紅色、主要於 10 月下旬至 12 月盛產,據聞是在中國的「紅江農場」發現而得名。不過呂明雄說明,紅江橙是甜橙嫁接紅橘後的突變種,因此「紅」意指它肉色果肉與紅橘血統,「江」與「嵌合體」英文 Chimera 諧音相關。
紅江橙基因嵌合甜橙與紅橘,具兩種親本的風味、肉質柔軟好吃,但呂明雄形容它像 Chimera (希臘神話中代表四不像的怪物),肉色變化大「有時粉紅、有時全黃」,且裂果性較高,台灣少有栽培。
雲林田中央農園負責人黃玉如指出,同樣為柳丁,不同品種的管理模式差異不大,但果肉顏色、風味都不盡相同,像粉橘色的玫瑰橙幾乎無酸勁;深橘的江紅橙甜中帶酸、尾韻有橙香,讓她增加展售品項,用多色的柑橘吸引消費者注意,並找到偏好的品種,成為穩定客源。
雖然栽種模式差異小,黃玉如分享,每種柑橘的開花、著果產期仍有差異,遇到天災或氣候劇變,較能分攤生產風險。另外她現在可從 10 月下旬採收紅江橙,接著是黃肉柳丁、玫瑰橙陸續登場,拉長銷售期,不會讓務農勞力過度集中,比較單一品種種植後全部由盤商收購,多樣柑橘栽培更有效益。
手指檸檬又稱素食魚子醬,口感「波波波」
素食者不能吃魚子醬,那可嘗試手指檸檬。手指檸檬源自澳洲,果實細小如手指、聞起來有特別酸香。
林書妍介紹,拇指檸檬外觀粗分成綠色、紫色,並有綠色與粉色果肉,風味不盡相同,而且果肉圓如魚卵,色、香、味獨具。因此它管理難度偏高、產量偏少,近年在台灣仍有人陸續栽種,提供高級餐廳料理搭餐。
山腳下園藝負責人林君販售手指檸檬苗木,也提供果實給餐飲業者。她表示,手指檸檬顏色變化多、外觀小而討喜,像魚卵的果肉食用有「波波波」的口感,散出清新酸香,從肉類排餐到冰品、甜點的調味或裝飾都很適合。
不過因手指檸檬產量較少、採收比較費工,她認爲若要栽培,應朝果實質精、價高,固定與高級餐廳合作的生產策略較佳。
虎頭柑可拜拜亦可製「酸柑茶」
柑橘家族中,虎頭柑應為少數「非食用」的品種。虎頭柑原產中國福建、廣東,是酸橙與柚子的雜交種。呂明雄解釋,虎頭柑的果實碩大但形狀不規則,而且果肉酸度可達 3%,甚至高於檸檬,肉質也較粗糙不好入口,主要可在果實轉紅後作為祭品,「塊頭大,拜拜比較好看」。
林書妍說明,虎頭柑豐產又較能粗放種植,新竹、苗栗等地的客家族群會取出虎頭柑果肉,塞入茶葉製成「酸柑茶」。酸柑茶製程繁複,要把虎頭柑汁擠入茶葉,再把整顆虎頭柑反覆曝曬、翻攪內部、蔭乾到茶葉乾燥。
完成的酸柑茶體現「妥善運用農產」的精神,富含黃酮類的茶葉加上柑橘汁,也是早期保養身體、預防感冒的良方,因此至今北部果農仍會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