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海人:世界漁人群像攝影展

台灣四面環海,遠洋漁業強盛,但一般民眾對海洋的認識非常有限。綠色和平組織從今天(9日)起到至本月25日,在高雄駁二蓬萊B7倉庫舉辦,為期兩周的攝影展「討海人:世界漁人群像」。每週日將播放紀錄臺灣漁人的紀錄片-「戰浪」與「漁人24」。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今年從黑鮪季、廣大興漁船事件、到許許多多被扣留、失聯、遇害的漁船,台灣民眾開始認識討海的艱辛。「討海人:世界漁人群像」攝影展,一共展出63幅照片,涵蓋英國、哥斯大黎加、印尼、泰國、菲律賓及台灣等地的漁民工作與生活影像紀錄。

pic3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因為工業化大規模捕撈的出現,造成海洋資源日益枯竭,捕魚也越來越艱苦。「我們希望透過此次攝影展,不只能忠實呈現漁人不為人知的艱辛,也能持續推廣對環境友善的永續漁法。」

聯合國農糧署統計,全球85%具經濟價值的魚種,都遭受過度捕撈。而台灣過去30年來,沿近海的漁獲量也減少七成,如白鯧、金線魚、赤鯮都已大幅減少。東港著名的黑鮪魚季,近年來也因為魚源枯竭,捕獲量年年創新低。去年底的北太平洋鲔類及類鲔類國際科學委員會指出,太平洋黑鮪從1952至2011年間,數量已減少96.4%。

綠色和平組織為了此次攝影展,特地前往綠島紀錄永續的鰹竿釣魚法。鰹竿釣魚法,不會捕獲還沒長大的幼魚或非目標物種,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漁法。日治時代傳入的鰹竿釣,曾是盛極一時的產業,提供在地居民許多工作機會。但工業化大規模的捕撈,使得海洋資源減少,破壞海洋生態系的健康,許多漁民已不再從事漁業。下一代不願接手,也讓鰹竿釣極可能失傳。

顏寧強調,台灣有許多像鏢旗魚、鰹竿釣的永續漁法,但這類友善的小型漁法,已面臨過度捕撈的威脅,越來越難生存,也即將面對失傳的命運。綠色和平持續在全球推動永續漁業,透過大眾與市場的改變,減少破壞性漁法對海洋的傷害。

_DSC4128
綠島漁民的鰹竿釣魚法,對環境友善但可能即將失傳

大海的詭譎多變,讓討海更加艱困,但也讓漁民的信仰更加堅定。這次精彩照片亦包括小琉球三年一度的迎王船祭典,對漁業鼎盛的小琉球來說,迎王船是比農曆新年還重要的慶典。迎王船期間,幾乎所有遠洋漁船都會回到小琉球,照片也呈現虔誠的小琉球漁民以及燒化王船的盛況。

這次參展攝影師多,為綠色和平長期合作的攝影師,其中Paul Hilton在2012年得到世界新聞攝影大賽(World Press Photo)與年度野生攝影師(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Alex Hofford也以菲律賓圍網漁船下潛水漁工的照片獲得2013年NPPA傑出相片獎。台灣攝影師張良一的照片,也在展出名單中,他的作品曾囊括2008年至2011年台灣新聞攝影比賽自然環境類、肖像類、圖文特寫類等獎項。

展覽期間,綠色和平組織特別安排於每週日播放台灣漁人的紀錄片-「戰浪」與「漁人24」。其中「戰浪」紀錄台東鏢旗魚的漁民;而「漁人24」費時二年拍攝金山磺火船、阿美族四手網與綠島鰹竿釣漁法,讓大眾有機會從台灣各地辛苦的討海人身影,期望一個年年有魚的海洋。

pic2

openspace_GP

官方頁面:http://betterfuture.org.tw/exhibition/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