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政府為了鼓勵青年返鄉務農,近期推出「燕南飛~青年返鄉及根經濟發展」計畫,錄取學員可參加六十小時研習課程,並在實習農場做中學,每人最多可領三十六萬的補助金。這項計畫二月二十八日截止報名,預計招收七十二位學員,目前約三十人報名。
每人最多提供三十六萬補助
屏東縣推出這項名為燕南飛的青年從農補助計畫,在培訓期間提供學員生活津貼,確定從農後再提供一筆創業金,幫助青年農民順利走上從農之路。
「我們希望青年能真正回鄉務農,因此要提供他們真正的、實際的幫助,」屏東縣農業處農業產銷科科長鄭永裕認為,經費跟技術是最首要的兩項因素,學員在一年的培訓期,有六十小時研習課程,並且媒合至農場實習,在實做中學習農耕技術。
在經費部分,每個月實習農場、屏東縣府各提供學員一萬塊的生活津貼。不過,屏東縣提供的一萬塊津貼必須在實習結束後才能領取。而當學員確定從農後,屏東縣府會再提供十二萬的創業補助。也就是說,參加燕南飛計畫的學員,最多可領取三十六萬的補助,對於他們投入農業初期的經濟狀況有些幫助。
提供學員到農場實習的機會

在實習農場的部份,鄭永裕解釋說,許多青年想回鄉從農,但是不知道怎麼開始,因此屏東縣為學員尋找在栽培技術、經營管理、銷售通路上都有一定經驗的農場,包括稻米、水果、咖啡、蔬菜、花卉等品項在內的十五個農場,媒合學員前往實習。同時也規定每個農場最多帶五個學員,確保實習的品質。
「屏東縣內有不少優秀的中壯年農民,生產、銷售都有獨到的一面,透過他們的經驗傳承,讓屏東農業更壯大,」鄭永裕舉例說,前原民會主委華加志的兒子華偉傑,是留學英國的博士,決定返鄉種咖啡,成立泰武咖啡產銷班,建立穩定的銷售管道。
另外,在屏東高樹鄉種鳳梨的郭智偉,1977年出生,返鄉從農後成立綠地生產合作社,成功將鳳梨外銷到日本、中國。
「 這些輔導師父可不是隨便選的,目前可供學員實習的十五個農場的負責人,年收入都在百萬以上,」屏東縣勞工處勞工福利科科長陳姿穎說,燕南飛計畫提供經費、技術,「希望是務實的青年從農補助計畫,讓年輕人認真學習,沒有後顧之憂。」
由屏東縣府農業處、勞工處協力推動的燕南飛計畫,預計招募七十二位學員,只要設籍屏東縣一年、四十五歲以下、大專畢業或高中職畢業加兩年工作經驗,就能報名參加。自從一月中推出後,目前約有三十人報名。報名學員平均年紀約三十歲,最年輕的才二十三歲。
適應農業生活節奏 才能走長久
一位目前在屏東務農的年輕農友表示,農業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剛投身農業的年輕人,很容易花錢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農藥行為了賺錢,會叫你買這買那,在農田上噴灑十全大補湯,但其實根本沒這必要,等到你熟悉生產狀況後,已經虧了一堆錢了。」
對於燕南飛計畫提供基本生活津貼、實習機會,這位年輕農友表示肯定,「 光是拿剪刀剪果樹這件事,我就不信一般人上課聽講就學得會,學員在農場實習一年,經歷整個作物的生長週期,遠比上課還有幫助!而且學員在實習農場實習,農場補助一萬,政府再補助一萬,有起碼的薪資。」
「想透過燕南飛計畫進來農業的年輕人,跟著走一定能在農業生存,每天在田裡,看作物的週期,會比較順啦!」不過,這位年輕農友也說,要能習慣農業生活的節奏,才能真正走得長久。夏天在戶外從事農活能不能撐得住?每天早上能不能五點就起床?因此他建議學員跟農場間都要設計進退場機制,學員可換農場,農場也能退學員,「在進退之後,才能留住想從事農業的人。」
這幾天正逢春節期間,出外打拚的遊子們紛紛返鄉團圓。屏東縣縣長曹啟鴻認為,燕南飛計畫「有專業農民帶領,還有津貼、獎助金,幫助年輕學員順利起發,歡迎遊子們春節返鄉與家人討論,回來與土地親近,與長輩共享天倫,為自己創一番事業。」

參與本計畫的條件:「設籍屏東縣一年、四十五歲以上」,是四十五歲以「下」嗎?
你好,是四十五歲以下沒錯。已經修改錯字了。謝謝。
什麼時候才會再有這麼棒的計畫呢?這一次來不及參與,希望下一次有機會能夠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