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財團法人台北糧食協進會執行長 劉志偉
近期因豬流行性下痢(PED)疫情影響,在未來將缺豬的預期心理下,毛豬交易市場漲聲四起,交易價格已從農曆年前每公斤60多元的水準,衝破83元的價位。行政院農委會先前即表示,不排除協調廠商進口豬肉,以解燃眉之急;近日更成立「豬價穩定小組」,並不斷呼籲豬農切勿惜售,彷彿此次豬價波動的罪魁禍首就是廣大的豬農。
農委會試圖平抑豬價,原意固然良善,而在立委質詢抨擊的壓力下,農委會確實也得採取相關措施。但必須追問的是,在半年後豬源已確定即將短缺的狀況下,此時不斷要求豬農與台糖出豬,這樣的種作法究竟能解決多少問題?或只是耗費人力而徒勞無功?
據農委會調查,因PED而死亡的仔豬已達20餘萬頭。然民間畜產從業人員與養豬戶多認為,此波疫情橫掃全台,嚴重的程度遠超過農委會所掌握的狀況。即使連規模宏大、管理良善的台糖,下轄19個豬場中,已公布中槍者就達14個,而民間估計仔豬死亡頭數應超過50萬。無論是農委會的20萬或民間估計的50萬,都預告了端午節前後,豬市必定出現嚴重的毛豬短缺。
儘管先前農委會曾預告,不排除進口豬肉。然此法是否得宜,頗待商榷。一方面美豬的瘦肉精爭議一直牽動著國內的食安與豬農的利益問題,若貿然進口美豬,反而會產生難以預期的政治與社會效應。另一方面,此波PED疫情可謂是全球性的,不只台灣,甚至連韓國、菲律賓、加拿大、美國也相繼淪陷。
美國因PED而死亡的仔豬已超3、4百萬頭,同樣面臨豬源短缺、豬價上漲的狀況。近日美國腹脅肉的期貨交易價格甚至飆升到每公斤103元台幣的水準,顯已超過台灣。換言之,美豬的進口成本不亞於國內豬價,希冀美豬解救台豬之危,顯然是不可能的任務。
錢賺不多時,當然得省著用,免得成為月光族;東西不夠吃時,當然也得省點吃,不然日後會餓死。既然進口美豬不可行、台豬日後又將短缺,唯一的解決辦法當然是減少此時的供應量。倘若豬市此時仍按照過去的水準,每日維持在25,000 – 27,000頭的交易數量,至端午節前後,就必定會出現20萬頭的缺口,屆時甚至會發生有錢也買不到豬肉的狀況。
此時豬農若能惜售,反而能適度消解日後的危機。此外,表面上豬農惜售導致毛豬交易頭數減少,但現在豬農都等豬隻長到120公斤才出售,等於每頭豬增加了10% – 20%的豬肉。換算下來,豬肉的整體供應量並未大幅縮減。
豬肉在台灣國民的飲食佔有重要地位,每位民眾平均每年要吃掉39.48公斤的豬肉。豬價上揚,雖會影響民生消費。但現階段全台面臨的殘酷實情就在於:台豬日後必定短缺、進口美豬更不可行。此時唯有減緩毛豬供應,才能舒緩日後之急。政府若一味譴責豬農,不但會造成雙方對立,更重要的是,此時若急於維持正常供應量,只會讓全台百姓於端午節時嚐到更大的苦果。
相關報導,請見
小豬仔大量下痢病死 端午前後豬隻供應將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