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灣遭遇近十年最大旱情,不少流域灌區宣布停灌,新竹縣新埔的霄裡溪雖處於枯水期,但沿岸350公頃農田不受影響,仍可引水灌溉,不過這條河川的水主要卻是來自友達與華映這兩家LCD面板製造廠的工業廢水。新竹縣議員周江杰認為工業廢水導致河川導電度上升,可能影響稻米的結穗情況,過去就曾發生過空包穀的情況,新竹縣府此次應及早擬定對策,加強監測灌溉水體,避免發生農民欲哭無淚索賠無門的情況。
工業廢水入霄裡溪 河川導電度高 曾發生「空包穀」現象
霄裡溪全長16公里,上游在桃園龍潭,中下游流經新竹新埔再匯入鳳山溪。華映跟友達這兩家LCD面板製造廠分別在2000、2002年通過環評,每天排3萬噸工業廢水入宵裡溪源頭。之後霄裡溪不時傳出魚群暴斃的情況,河水監測也時常發現導電度超過灌溉水質標準750µS/cm25℃的情形。
關於灌溉水的導電度與水稻栽培的關係,台大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文亮曾在其個人網站提到:「在測定灌溉水時,如果電導度超過750μS/cm表示已達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的限值,若是超過1250μS/cm時,即表示已達水稻栽培能容忍的最大限度。再超過時能明顯減產,就應該取締或設法改善。」
2008年霄裡溪上游的三和村農民楊先生引霄裡溪源頭水灌溉,四個月後卻發現稻子長得特別高,但卻無法結穗,他擔心這可能跟水質有關,但無法確定原因,只好轉作其他作物。家住三和村直坑橋旁的鍾有誠家中也務農,他說自從發現水質可能有問題後,家中的農田也不敢引霄裡溪的水灌溉了。

竹縣議員周江杰:稻子可能無法結穗 縣府應及早因應

新竹縣議員周江杰說,友達、華映近幾年雖提出水質改善計畫,也允諾在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回收、無製程廢水排放」,但是他認為冬季是霄裡溪的枯水期,加上今年因為旱災導致水量更少,在霄裡溪源頭的工業廢水排放量維持的情況下,河川自淨功能下降,四個月後很可能再次發生稻子無法結穗的風險。
根據「友達華映廢水全回收零排放工程執行監督小組資訊公開平台」的資料顯示,霄裡溪源頭的新福隆橋監測點在2012年到2014年4月為止,導電度數值都超過灌溉水質標準750µS/cm25℃,友達的廢水放流口的導電度在去年十二月、今年一月分別為868、893,也超過灌溉水的導電度限值。
周江杰認為,今年情況特殊,大旱加上河川枯水期,霄裡溪的水有八成以上是工業廢水,農民引用霄裡溪水灌溉,稻榖無法結穗的風險是存在的,「看著這些農民赤腳站在農田,泡在工業放流水裡頭,稻榖未來有可能是空包穀,對當地農民傷害很深,過去已經發生過這類事情,我們是不是要在事前對這些事情有些監測、計畫,或者是起碼要先思考究竟誰要負責這件事。」
新竹縣府:廠商有改善、每個月監測一次
新竹縣農業處處長邱世昌表示,霄裡溪上游河水的導電度的確稍高於灌溉用水的水質限值750 µS/cm25℃,但農田水利會在中下游的取水點都低於750 µS/cm25℃,「廠商也有在做改善,只是怕他們偷排,不過這可以看魚群有沒有大量暴斃」。
新竹縣環保處副局長羅仕臣則認為,霄裡溪在枯水期的水質狀況確實相對不良,但是稻米結穗比例高低與河川導電度的關聯仍需研究,現階段每個月監測一次,尚無規劃提高監測頻率。
羅仕臣說,根據霄裡溪河水監測數據,導電度是在接近限值的邊緣,工廠的排放水的確讓人疑慮,但是霄裡溪的水主要由兩岸匯集而來,沒有什麼發源地,今年年底友達、華映履行廢水零排放的承諾後,霄裡溪的水量恐怕會急遽減少,在缺水的情況下,水質也可能會變差。
新埔鎮農會供銷部主任鄭貴文說,去年稻榖產量下降的主因是蟲害褐飛蝨造成的蝨燒,目前未聽說水質污染導致空包穀的情況,農田水利會都有定期做灌溉水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