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桿菌食物中毒,常發生於米飯中,原因多半是煮好飯後,放在室溫下過久。潛伏期約3個小時左右,症狀有噁心、嘔吐和發燒 [1]。
食物中毒?有那麼嚴重嗎?
熱騰騰的白米飯、滷白菜和川燙豬肉,在我們眼中是美味的一餐,對細菌來說,更是天上掉下來的食物,當然要大吃特吃,趕快生一堆小細菌才對啊~本來嘛,分細菌吃一點也沒什麼關係,但我們吃了這種食物之後,就會食物中毒!誰喜歡上吐下瀉、全身無力呢!這時候要怎麼辦呢?
這時候就要把食物弄成讓細菌長不大的環境了!比如說乾燥、醃漬、冷凍或真空 [2],先看看仙人掌桿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件特色 [1]:
- 適宜生長的pH為6-7
- 可在10-50 ˚C繁殖
- 中毒案件大多和米飯有關,蒸煮後米飯放置室溫時間過長為主要原因
各位讀者看了上述資料後可以發現,如果要避免仙人掌菌的食物中毒,可以採取1) 飯煮好後立刻吃掉;2) 把飯丟進冰箱,或放進蒸飯箱裡;3) 降低pH;4) 其它。
那麼食物中毒真的有那麼可怕嗎?筆者先請各位猜猜看,在台灣,去年因為細菌汙染而導致食物中毒的人數有多少呢?一百?兩百?還是一千?
從下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台灣,2014年因細菌汙染而食物中毒的人數高達2317人,而近六年以來,每年都超過1500人以上,甚至2010年還高達3664人。可以想見,以國人愛吃熱食的習慣,又加上台灣潮濕又炎熱的生活環境,搭配起來根本就是細菌的天堂,食物中毒事件的溫床。
寫在文末
白米飯的防腐劑報導事件,除了讓我們看到商業媒體的一貫獲利模式,其實更深沉的一點是,我們缺乏「溝通」。衛生機關不知道該怎麼跟民眾溝通,家長們無法理解天書般的化學名詞,更等不及冗長的公文旅行。廠商不曉得應該要跟學校溝通,在一天要煮幾萬噸米飯的廠商認知中,抗菌當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廠商的觀念裡,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但可能在許多家長的認知裡,在台灣,食物中毒根本不值得擔心(我本來也這麼想,直到我上網查資料 Orz…),吃白飯怎麼可能會中毒?(我真的原本這麼想 Orz…)
這些理解上的落差,造就了許多的爆料、再平反等等的事件…這些溝通上的問題,真的需要我們好好的來思考解決的方式,想辦法建立一個溝通的平台,不然以後這類的事情只會一再出現(然後我就要一直寫這種文章嗎 Orz…)。我希望大家一起來幫台灣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 仙人掌桿菌 (Bacillus cereus),中華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官方網頁。 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938#.Vg_ep9-qqko
- 科學松鼠會. (2013, June 28). 食物不壞一定是防腐劑的功勞嗎?. PanSci 泛科學. Retrieved October 3, 2015 from http://pansci.asia/archives/43315
- 歷年食品中毒資料,中華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官方網頁。 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323#.Vg_7-d-qqko
- 食品中毒常見問與答,中華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官方網頁。 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2572#.VhAA-N-qq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