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有想過為什麼水生植物泡在水裡不會爛掉嗎?」滿頭白髮卻笑容滿面的呂東杰,此時儼然是一位生態解說員,一下子在介紹水生植物的特性,一轉身又能指認出光臘樹、苦楝、菩提、江某等埤塘生態公園的植物。
其實這場看似親子共遊的生態解說,是呂東杰參選2016年立法委員的募款活動。有別以往講求廣告、看板、握手大會的選舉模式,身為綠黨候選人的他希望藉擅長的環境教育來展現候選人的專業能力,並和群眾分享政見、願景,將環境理念帶入政壇。
-780x520.jpg)
「想追上汙染速度」,貿易商投入環境運動
儘管雙十連假北部下起滂沱大雨,仍有10多位家長、小朋友前來桃園八德埤塘公園參加這場生態導覽。
「摸摸看,是不是有防水的絨毛,這就是它防水的秘訣。」「哇!真的毛毛的。」只見呂東杰一下子向小朋友介紹水生植物的特性,一轉身又能指著光臘樹介紹,「你看它外面的刻痕,都是獨角仙吸吮樹枝的地方,夏天的時候這一整排都能看見獨角仙。」
或許對大眾而言,呂東杰是個陌生的人物,頂多只知道他曾在2014年參選桃園市長;其實他在投入環境運動前,曾是德國清潔機的台灣代理商。
會讓職涯大轉彎,完全是個偶然。原來他的公司在荒野保護協會隔壁,協會不斷邀請他當志工,「我一開始半推半就,但幾次接觸後開始覺得環境保育很重要。」像是許多清潔業者講求亮白的清潔效果,會以「氟酸」清洗大樓外表;但這類強酸腐蝕力極強,堪稱「化骨水」,不只會隨雨水、沖洗流入花圃、滲入土壤,也會有揮發物、影響空氣品質。
漸漸地他開始從環境志工再跨足施行自然農法的農夫,「但我發現我再怎麼努力,都只能照顧一小片土地,追不上財團、政府的開發速度,」因此無論是投入2014年的桃園市長選舉,或是2016年的立委選舉,都是為了讓環境運動躋身政治領域。
-780x520.jpg)
呂東杰:選舉不是比誰米粉炒的多
「我希望藉由和選民面對面,打破傳統選舉的模式。」呂東杰說,傳統選舉模式都是比誰「炒得米粉多」,選民酒足飯飽、握握手就散會,候選人的政見、願景、能力都不比米粉、廣告重要,讓民主選舉為有錢人的遊戲,連帶惡化政治環境。
但透過埤塘生態導覽,「民眾可以更認識地方,還能認識我,知道我的想法、能力和口條,也可以互相交流,才能更接近民眾,提出的政見既能滿足民眾需求,也較貼合實際。」
此外,呂東杰也嘗試在人車雜沓的八德三民路、介壽路口進行街頭演講,並勤走各大菜市場、商家,甚至和社區中的住戶以晚餐聚會形式面訪,都只有一面旗子、一件背心和寫有政見的紙本文宣,沒有龐大的廣告看板和面紙、水杯贈品。

以規劃改變桃園的工業體質,兼顧經濟和環境
面對俗稱「工業大縣」的桃園市,呂東杰認為桃園有不少社區具有兼顧環境、經濟的潛力。
「桃園從大溪、龍潭一路由高而低,而先民只要築土堤就能開鑿埤塘,成為全台獨一無二的『千塘縣』」既是先民智慧,也兼顧農業、生態,如果帶入收費的生態導覽,結合地方特色,包括原住民部落、大溪深度旅遊、大園藻礁,很能發展社區經濟。
但現階段桃園市缺乏規劃,只能停留於「表面」營造。「像這個八德生態埤塘,看起來有候鳥、有水生植物,但你看就沒有人來進行導覽,大家來遛狗、逛逛就走了,非常可惜。」
而透過經濟規劃、轉型,加上規劃工業園區專用的汙水處理廠,既能確保放流水質合於標準,也能解決中小型工廠的業者無力負擔,選擇僥倖偷埋暗管的情形,才能讓工業發展和環境永續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