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籌組農產運銷合作社,推動「農家就是你家」理念

甚麼是合作社?為什麼會出現合作社?

關於合作社的歷史與基本問題,我們可以在不只賣冰棒 「合作社」其實很強大內政部合作事業入口網站找到答案。

為什麼要籌辦農業合作社?

台灣的合作社有許多種類,依據104年中華民國合作事業統計年報顯示全國共有4484個合作社:
  • 農業合作社,共有1270個。
    • 農業生產合作社有683個,社員數達61301人,例如: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
    • 農產運銷合作社有335個,社員數達86306人,例如:桃園縣果菜運銷合作社。
    • 農業勞動合作社有16個。
    • 農業供給合作社有9個。
    • 農業利用合作社有2個。
    • 合作農場有225個,社(場)員數達20101人。
  • 消費合作社,共有2226個。
    • 人民團體社有11個,例如: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 學校社有1525個,例如:學校的員生消費合作社,俗稱福利社。

其他與農業產銷較無直接關係的合作社有工業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共用合作社、保險合作社、儲蓄互助社與綜合合作社。

一般認為日本農業發展比台灣進步的原因之一是日本農協與生協的發展較台灣完善、健全。日本農協在台灣稱作是農業合作社,生協在台灣稱作是生活消費合作社。我們可以從以稻貫之,遊佐町的循環農業(1)與日本生協相遇以稻貫之,遊佐町的循環農業(2)產地餐桌深刻連結,看到日本農協與生協如何發展、如何合作。也能夠從日本農協大改革,力求「強大農業」!看到近年日本農協的戮力改革。

事實上,台灣合作社制度已有百年歷史,104年合作社數量高達4484個,社員高達兩百多萬人,可惜的是,民眾大多對合作社是很陌生的。近年來,由於食安問題使得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躍上檯面,成為最具知名度的消費合作社。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在其出版的「2015共同購買手冊」中,共有151個合作對象,其中只有3個農會(台灣農會是信用合作社,主要業務是信用,不是農產運銷),其他多是與各地區小農或公司合作,為什麼合作對象連1個農業合作社都沒有呢?到底台灣的農業合作社發生甚麼問題?

新型態農業合作社與傳統農業合作社有何不同?

部分傳統農業合作社因制度不健全,變質成為類似大盤商角色,或是由理監事一人控制運作,失去民主合作精神。還有部分合作社財務不夠透明,不願意提供年度營業額給中華民國合作事業統計年報,使得年報上幾乎有半數合作社沒有年度營業額資訊。所以,我們主張新型態的農業合作社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 社員具備民主合作精神
  • 財務公開透明
  • 顧客參與經營

農業合作社與企業有何不同?

小農加入合作社成為股東(社員),合作社由社員共同經營,小農負責生產,合作社負責控管品質、處理銷售、發展自有品牌,合作社的營收扣掉營運費用後,若有盈餘則回歸給小農,這些都是合作社法保障的,因此,消費者獲得實在合理的價格。不僅如此,小農因為必須參與合作社經營,在生產上可以享受計畫性生產的好處,在銷售上可以直接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提升小農經營水準。合作社法還規定盈餘的5%以上必須作為公益金,可作為農村價值再造的基金。而企業從組織成員、經營模式,到盈餘分配都與合作社差異相當大。請看下圖。
投影片1
投影片2

「安全農產公平交易平台」+「食農教育」是食安問題的解決方法

台灣食安問題源自長期不重視農業發展、食農教育,再加上人口過於集中都市,人們對農作物、農村產生極大疏離感。為了重建信任感,讓消費者有安心的購買管道,我們正在籌設農產運銷合作社。期盼藉由成立非營利農產運銷合作社來團結小農、共同生產運銷,同時,經營安全農產公平交易平台。當小農透過合作社自產自銷、發展自有品牌通路,提升小農收入,小農將更用心認真生產高品質農產。

從源頭嚴格控管

農業合作社的供應商必須先加入合作社成為社員,合作社才能銷售該社員的產品。由於農業合作社是所有社員共同經營,社員大會必須嚴格審核新社員的資格,以免新社員破壞合作社運作與商譽。
農產運銷合作社的產品種類不像消費合作社那麼多,原因在於每個供應商都要加入合作社成為社員,接受合作社控管,而消費合作社的供應商不需要加入合作社,造成源頭控管難度高。因此,農業合作社較能從源頭控管品質,而消費合作社容易因產品種類太多、供應商太多、站點擴張太快導致品管人力不足,造成產品發生瑕疵,例如: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發生集昌百合片殘留不得檢出的農藥。
社內公告

食農教育紮根,讓農家就是你家

除了合作社的把關機制,我們將努力推動「農家就是你家」、「食農教育」的理念,邀請消費者把農家當作自己家,常常到農家來走走看看,透過深度農村生態旅遊,紮根學校食農教育,連結城市與鄉村,讓城市人擁有農村經驗,讓農家就是你家!
參考資料:
104年中華民國合作事業統計年報(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