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颱尼伯特橫掃南台灣,離島蘭嶼首當其衝面臨狂風暴雨,尤其位在迎風面的蘭恩文教基金會園區災情慘重,園區內的幼兒園、文物館、體育館等都被雨水灌進,原本脆弱的鐵皮屋頂也被掀開,慶幸的是沒有人員傷亡,不過歷經此災園區建物滿目瘡痍,亟需啟動重建工作。

強風豪雨加上潮汐 蘭恩基金會受創嚴重
蘭恩文教基金會從早期的老人營養送餐、開設幼兒園,到創辦蘭嶼雙週刊、廣播電台、成立蘭嶼文物館等,在蘭嶼已服務了37年,多數建物當年是以鐵皮混搭水泥而成,年久失修,此次遇上強勁的尼伯特,老舊建築的弊病全都暴露出來。
蘭恩文教基金會地處蘭嶼南邊的漁人部落,基金會執行長希.瑪拉歐斯說,颱風中心觸及島嶼時,颳起西南風,基金會的文物館、體育館、住宿區、幼兒園成了迎風面,直接面對17級以上的急速陣風,特別是住宿區鐵皮屋頂全掀開,十多位從台東大學來做交流的師生,緊急被消防隊安置到鄰近民宿,好險沒有人員傷亡。
瑪拉歐斯表示,尼伯特帶來的強風豪雨非常可觀,部落裡的老人家觀察,這次颱風變換風向很頻繁,原本吹東北風、後來改西南風,風向一下左、一下右、一會上、一會下,交替後再伴隨雨勢,再加上颱風來臨時,海的潮汐正好接近滿潮,捲起來的力量非常強大。
除住宿區外,這次風災文物館的屋頂也被掀開,吹到30公尺的地方,館內的文物因雨水灌進幾乎泡水,幼兒園教室也被強風倒灌,廚房牆面還凹了進去,體育館的天井也是被吹翻,瑪拉歐斯說,這棟體育館是蘭嶼唯一較大的室內場地,平常不只辦球賽,部落活動、喜宴都在這,和島嶼的生活息息相關,希望能盡快啟動重建的工作,幼兒園的廚房也希望能在開學前修護完畢。

從東部直接監測防災 發展在地思維
不過瑪拉歐斯指出,蘭嶼是離島,物資等資源的抵達相較困難,各界若有能力相助,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捐款,他坦言,此次重建和建築修護希望能朝符合蘭嶼文化和環境保護的方向前進,融入半穴居、石板屋的概念,就地取材,發展出屬於在地的重建特色,而非過往官方的大興土木思維。
此外,瑪拉歐斯認為,花東、蘭嶼是每年颱風的必經之地,中央政府應該直接在花東建構一套救災指揮系統和防災中心,並長期在花東和離島進行地理、氣候的監測分析,才有辦法做預警,而不是每次都從台北指揮,不但容易輕忽事情的嚴重性,事故發生時通常救災也都緩不濟急。
瑪拉歐斯說,在蘭嶼的古傳統來說,颱風是刷洗大自然的一種方式,蘭嶼人無力抗拒,必須學習尊重,從中謙卑自省,這是蘭嶼人的態度,也希望這次災難能促進離島和中央的合作。
蘭恩文教基金會園區清理仍需要一些時間處理,即日起蘭嶼文物館和住宿區暫停開放參觀與住宿,有意提供一給之力可直接洽詢蘭恩文教基金會。